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242节
陈簪缨抚掌而笑:“固所愿也。”
蒙毅也是一脸坚定的神色:“臣自然愿意,誓死追随陛下!誓死追随大秦!”
子婴笑眯眯的说道:“陈卿已然是孑身一人了,蒙卿你尽快将蒙氏的一部分族人送出去吧。”
“朕为他们赐姓为“孟”如何?”
蒙毅微微点头:“臣领旨谢恩!”
汉国,暂时的都城,沛郡。
天下近乎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纳入了大汉的领土当中,而刘邦则是借着三大势力之一的名头招揽了不少人。
但,汉的势力在三国之中还是属于最弱小的。
甚至楚国的项羽在郡县被数次兼并、最后结束了后,开始隐隐约约想要打大汉的主意了。
这是因为大汉地理位置的原因。
它处于大秦以及楚国和其他郡县之间,而如今天下没有了其他郡县,项羽若是想要进而一统天下的话,就必须是攻打汉国的领土,他无法越过汉而攻打秦国,除非汉愿意与楚国联手,让楚国借道。
但是就算不说刘邦愿不愿意与楚国联手,就只是说刘邦敢借道,项羽敢过么?
项羽敢过,刘邦敢借道么?
倘若真的两个人都信得过对方,当秦国覆灭了之后,对刘邦有什么好处?
难道好处是终于可以被楚国前后夹击,像是夹心饼干一样夹在中间了?
刘邦不可能干这样的蠢事。
武烈五年秋,萧瑟的秋风席卷大地,项羽在国都之中开始忧虑。
范增站在他的面前,终于还是无法真正的抛弃项羽,决定最后再给项羽出一次主意。
只要项羽愿意听从这一次他的建议,那么大汉必定群龙无首从而覆灭。
没错。
就是流传千古的“鸿门宴”。
而项羽几经犹豫之间,终究还是同意了这个显得不那么“光明正大”的阴谋,这对于项羽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今他的身旁有了娇妻美妾,若是有办法能轻松的解决掉汉国,他自然还是愿意的。
一封信件便这样从会稽郡中送出,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到了汉国的沛郡之中,落到了汉王刘邦的手里。
沛郡
刘邦焦虑的望着手中信件,脸上带着茫然的神色:“这该如何?”
他来回走动着:“如今我大汉还未曾准备好与这项羽一决高低,且手下并无大将,若是本王不同意项羽的邀请,项羽定然会以此为借口来攻打我,而若是答应了”
刘邦看向还在沉思的萧何,低声道:“若是答应了,这明显是有去无回啊!”
萧何略微犹豫,却是说起来了另外一件事情:“王上。”
他抬起头看向刘邦:“昔日的韩相之子、故秦内吏张良来投,臣听闻他曾与那项羽的伯父有些交情,若是能够说动项伯为王上做保王上定然可以安然回来。“
而陈平则是同样眼眸中放光的说道:“而若是项羽放弃了这个机会,您便是有数年的时间可以休养生息!”
“就算不多,只要一年,大汉便是可以周转过来了。”
“而如今天下来投的人那么多,总能够有能够承担灭楚大任的人。”
“还请王上三思!”
刘邦根本不在乎某些阶段需要他冒险这件事情,一统天下的过程怎么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需要冒险的。
用鲜血累就的才算是真正的“王冠”。
他在意的是那位故韩相之子、故秦内吏,张良!
“子房竟然来投?”
“他竟然愿意认我为王?”
刘邦有些喜不自胜,萧何、陈平、曹参等三人虽然在秦国中的地位较之张良高上一些,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张良这种三世两相出身的人来投才真真算是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即便是那些豪贵大族们也认为他的胜算比项羽大!
“快快有请!”
武烈六年春
楚霸王项羽于鸿门摆宴,邀请汉王刘邦赴宴。
而汉王刘邦则是自然欣然向往,而天下间则是流传着楚王对汉王的恶意,无数的人都在看着这里,想看一看这位“勇敢”的汉王会是一个如何的下场。
在一些光鲜亮丽的明处,汉王带着些许亲兵以及侍卫樊哙、谋士张良两人前往,萧何、陈平、曹参三人则是留在了沛郡为其安定后方。
汉的军队与楚的军队都陈兵在边界处,一时之间,楚汉对峙的情形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鸿门宴之上的情形与原本历史轨迹中的情形并没有什么两样。
收受了张良或者说汉王大量钱财以及“封侯”许诺的项伯在宴会之上为刘邦做保,甚至亲自出手保护刘邦,在一片刀光剑影中汉王与楚王两人对饮。
宴会之上,楚王敬佩汉王之勇,也敬佩他身旁侍卫樊哙的忠信,所以与汉王做约定。
一年内不动刀兵,一年之后决一死战。
汉王欣然答应。
在楚王与汉王两人对饮立下盟约的同时,大江之畔一艘小船恍然入水,船头站着一个一身蓑衣的老人。
正是范增。
范增幽幽的叹了口气,而后遥遥的望着那远处烟雨朦胧中的楚国,心中无限的悲愤。
“项羽小人耶!吾耻与为伍!”
这话说的不错。
明明有最好的机会可以一举消灭大汉这个威胁,项羽却逞匹夫之勇,觉着自己勇猛无双,甚至给了汉国发展的时间。
若只是这样还不能够算是小人。
可项羽还亲小人、远贤臣。
贤臣何人?
一心为楚国一统天下而谋划的范增。
小人何人?
收受大量财物、已经开始为自己谋退路的项伯。
这两个人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而已,在楚国之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大量有才华的人没有得到重要,反而是项氏的族人们纷纷被封为重臣——且最后干活的还是那些有才华的人。
上层的贵族们怎么可能亲自做事?
他们只需要让手下的人做事,自己窃取最后的劳动成果就可以了。
“唉——”
范增幽幽的叹了口气,而后将手中酒爵中的酒水全然洒落在这大江之中。
一斛浊酒,以敬上苍。
武烈六年冬。
一年的时间快要过去了,汉国之内人心振奋,而贤臣济济。
大将韩信来投,虽然年纪并不算大,但刘邦却十分重视、信任他,并且任命他为汉国的“太尉”,拜上卿,以掌管汉国之兵权。
眨眼的时间,武烈七年的春天就来到了。
第239章 伫立在河边的身影
武烈七年,春夏之际。
天空之中落下了瓢泼大雨,无数的黔首们仰望天空看着这来的莫名其妙的雨。
这大雨落在大江大河中泛起些许点点的涟漪,未曾给这天下的众人带来什么遗憾。
官渡,陈氏。
陈居坐在家中,他的身旁陈彼早已经长大成人,虽然依旧未曾加冠,但已经没有了几年前的稚气。
一样的雨天,一样的家中,一样的屋檐下。
陈居看着那远处屋檐下落的雨,以及那汇聚了落雨的池塘,又看了一眼身旁站着的陈彼,不由得恍然一笑,这一幕十分眼熟。
多年前,他与父亲便是这般坐在屋檐下看着那落幕的雨,谈论天下大势。
而后
而后他的父亲便前往了咸阳城。
那还是始皇帝年间的事情了。
人世匆匆多是无情之人,多是无情之事。
他幽幽的感慨一声,说的话却与当年他的父亲与他说的没有什么不同:“彼儿,你觉着如今天下局势如何?”
陈彼站在那里,像是多年前的陈居一样:“父亲,如今局势恐怕十分明朗了。”
“汉王与楚王两人争夺最后能够与秦一战的资格,而最后获胜的恐怕是汉王啊。”
他仔细的分析着天下局势,将汉王与楚王之间的优劣说的一清二楚,仿佛他自身参与了进去一样。
陈彼说完之后看着陈居脸上带着迷茫:“只是父亲,为何您不愿意让陈氏参与进这天下的乱世中呢?”
这话说的陈居倒是微微挑眉,他回过头看着陈彼:“我不愿意让陈氏参与到这天下的乱世争斗?”
“为何这般说?”
陈居的脸上带着些许委屈的神色,他和自己的儿子相处,向来不像一般的父子之间相处,倒更像是朋友一般。
陈彼也习惯了自己父亲的这样子只是疑惑的说道:“不是这样么?”
“除却七叔伯化名前往秦国朝堂之外,陈氏并没有人参与到其余的势力之中。”
“汉王多次造访,您都不愿意让陈氏中人前去汉王麾下为官。”
“这难道还不是您不愿意让陈氏掺和进去的象征么?”
陈居却是笑了笑,站了起来,屋檐下的雨随着风儿的喧嚣与吹动,微微的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只是笑着说道:“我说彼儿啊,你看事情看的太浅了。”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