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05节
“若是日后不需要梁王做什么事情的话,您之后也不必再考虑梁王的身份,甚至可以在皇后也故去之后,着手收拾梁王了。”
刘启看着陈拓问道:“先生也建议孤留着梁王是么?”
他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陈拓话语中的深意。
刘启微微皱眉说道:“先生的顾虑是什么呢?”
陈拓但笑不语,他指了指东宫墙壁上悬挂着的大汉堪舆图:“殿下,您仔细瞧一瞧那堪舆图,您便知道天子的想法,也知道臣的想法了。”
“臣与天子所顾虑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啊。”
“臣也是方才想明白天子的深意。”
“最开始,或许天子是真的觉着“梁王”类己,可自从皇后、儒家、以及梁王生出了“皇太弟”想法的时候,天子就彻底的愤怒了,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极度愤怒的天子保持了绝对的理智。”
“他看到了一种可能。”
“想到了一个办法。”
“如今天子没有直接将梁王的所有希望都给铲除,并且将其幽禁,反而是改封为梁王,便是这样的想法。”
“这是最符合天子逻辑的一种推测。”
听到陈拓的话语,刘启心中一惊,继而开始看起来身后悬挂着的堪舆图,只是简简单单的看了一圈,他便立刻发现了问题。
刘启犹豫着说道:“难道是吴国?荆国?楚国?”
当想到这里的时候,刘启看梁国的地理位置看的就更加仔细了,他一边看一边思索着说道:“梁国的位置,正巧在这诸多封国之间,算是朝廷与封国之间的一道壁垒。”
“若是诸侯国想要反扑朝廷谋逆的话,那么就必须是要打穿梁国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除非他们能飞。”
“否则,不可能突破梁国这个“人造限制”。”
越看梁国的地理位置,刘启越觉着心惊胆战,他转过头,看着身后的陈拓说道:“老师,父皇他从一开始就在算计?”
“父皇布局,竟然如此深远么?”
陈拓闭上眼睛,想起来前些时候陈彼离开之前与他所说的话。
他神色有些复杂的说道:“其实不只是如此。”
“前几年的争斗,陛下一方面借此来试探皇后、儒家、梁王、太子您,以及陈氏,另外一方面借着这个机会点醒陈氏,让陈氏明白自己走错了路。”
“而在完成这些事情的同时,陛下甚至还能够落下一子,以防诸侯谋逆。”
陈拓轻声道:“防备诸侯王或许是陛下无意间落下的棋子,而此次吴王只是正好撞在了陛下的这个准备之上,这也更加证明了陛下的智慧。”
刘启还是不敢相信。
自己那个看起来仁善的父亲,竟然直接将这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么?
“可老师,您是怎么确定的呢?”
“您能够确定么?”
到了这一步,刘启反而是有些不敢相信了。
陈拓的神色同样复杂:“殿下,臣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他略微沉默的说道:“但,您杀死吴王世子是一个“不可预知”的事件,这个事情大概率导致吴王心怀不轨,回到封地后图谋反贼之事。”
“依照常理来说,陛下在解决完这件事情之后,应当以此事极度愤怒的训斥您。”
“至少要为此事烦心。”
“这才是毫无准备之下正常的反应。”
“可,到如今为止,陛下除了简单的训斥了您几句之外,您见到过陛下有为了此事十分烦心的时候么?”
“没有。”
陈拓与刘启对视,声音平稳:“一次都没有,天子甚至反应十分迅速的借着“梁王”这个蠢货的举动,将他的封号从“代王”改为梁王。”
“天子在这之前自始至终都没有给代王划归封地.”
第284章 得道矣
“所以,从未有人知道天子想要给梁王什么地方作为封地,只能够依照常理推测为天子未曾登基时候的“代国”为封地。”
陈拓抬起头,神色慎重的说道:“可若这一切都不过是天子刻意放出的流言呢?”
“依照臣如今看来,天子大概率从未曾真正的要将“代国”交给梁王,毕竟此乃王兴之地,天子这几年的动作也大多数可以佐证这一点。”
他反问刘启道:“您可曾听说过,天子派出什么人前往代国担任国相么?”
“您可曾听说过,代国如今的情形么?”
刘启愕然。
他竟丝毫没有关注过这一点,只是隐约听说原本的“代国”,他父亲的龙兴之地,此时好似是不成国、由几位郡守治理,此时直接受令于朝堂。
刘启的眼睛中闪过一丝的骇然,他明白了陈拓话语中的意思,甚至明白了更深层次的“深意”。
“父皇竟然从这么早,就已经开始准备着要削藩了么?”
他整个人的脸颊上都充斥着不可置信的神色,若是按照陈拓的推断,至少在六七年前,他父亲刚才登基的时候,削藩的打算就已经盘亘在他父皇心中了。
陈拓只是幽幽的叹气:“或许,比我们下官想的都要更早才对。”
此时的陈拓并不愿意去猜测刘恒的诸多想法,他只是看着刘启说道:“所以,如今的殿下不必担心什么,若是臣所预料的不错,今时梁国内,梁王、国相、甚至是太傅等人都在接受陛下的诏书才对。”
诏书?
刘启看向陈拓,好似猜到了什么。
“诏书中,是否有夸耀梁王、安抚梁王的说辞?”
陈拓点头,又微微摇头:“我不清楚,但左右陛下大抵不会将事情做的那么直接,诏书中应当只有安抚梁王的说辞,至于夸耀,很有可能出自皇后的“旨意”。”
刘启叹了口气:“原来如此。”
他不再纠结他父亲和母亲所说所做的事情了,反而是将心思全然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
如朝廷政务,如.收拢势力!
时至今日,京都之中已经没有他的敌人了。
东宫大势已成。
梁国
一如同陈拓所预料的,此时绣衣使者以及内侍正站在梁王身旁,两人各自有旨意转交梁王。
天子诏书中所书的也正如陈拓所想的那样,是安抚梁王,让其不要害怕、不要忧虑,此乃制衡陈氏的诏书,并且表示让他好好的听国相、太傅之言。
表明自己虽然找了一个陈氏的人为他的国相,但这是惯例,并不是为难。
即便是有惯例在,他也是为刘武找了一个较为“正直”的陈氏中人,这位新的国相不会成为他的人,但是也绝对不会站在他的对立面。
而来自皇后的诏书则是复杂了许多。
窦漪房在诏书中详细的解释了为何天子要惩处他,也解释了什么叫做“朝廷”的立场,更加为自己这个愚蠢的儿子解释了儒家和他到底是哪一点做错了。
她在诏书中安抚刘武,表明天子已经被自己说通了,之后的事情需要时间慢慢来缓解。
表明天子也有意让他成为皇太弟,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看着他对太子动手,但他这次犯下的错漏太大了,被陈氏中人抓住了把柄,借此直接让天子改变了他的封地。
梁王会相信这种解释的言论么?
会。
并且十分感动。
刘武看着手中的诏书,眉宇中带着些许的感动之色,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竟然为自己谋算的这么深渊,简直是令人觉着感动。
而就在刘武感动的时候,一个让他想不到的人也同样站了出来。
陈彬。
梁国相。
他从袖子中拿出了两封书信,在纸张开始制造之后,最先使用上的人便是陈氏了。
天子特许,陈氏不必使用刻意“降等”的纸张作为书写、记录工具,而是可以使用与天子一样等阶的纸张。
整个大汉能够使用这种层次纸张的,也唯有陈氏、太子、以及天子。
陈氏中也为了回敬天子的尊敬,唯有陈氏家主可以使用。
“梁王殿下,此乃东宫、族兄给您的书信,请我在您抵达梁国后转交与您,至于是否要看,便是您的事情了。”
梁王蹙眉,东宫?陈拓?
他们给自己写了什么信?是在嘲笑自己么?
只是他最终还是接过了那书信,他毕竟是真的好奇。
当看完书信之后,梁王的脸上带着惊讶之色,他万万没有想到陈氏与东宫竟然在书信中说了这样的事情!
太子、也就是他一母同胞的兄长表示,他其实自己是很愿意立刘武为皇太弟的,当然是在自己登基之后,甚至想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继承方法。
在太子成为皇帝之后,立他刘武为皇太弟,也就是之后的继任者。
之后刘武成为皇帝之后,则是不能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而是要立刘启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为“皇太侄”。
之后则是“循照此例”。
也就是说,皇帝的位置在他们兄弟两人中的后人间流传。
如此一来的话,他们的后代基本上能够轮替着成为皇帝,刘启在这封密信中表示,你我乃为一母同胞,是为血亲,是子嗣都比不上的“血亲”。
他不愿意因为一个皇位,影响到兄弟两人的感情。
因此,只要刘武愿意立下誓言,指高皇帝庙为盟,刘启便愿意和他一同“歃血为盟”,达成这一不可更改的誓言。
而陈拓在书信中则是表示,这样的誓言是仿照当年先贤而行,为上古有德帝王之举,所以陈氏不会不认可这样的事情。
相较于刘启的书信,陈氏只是在书信中表示皇帝这样子他们不会阻拦。
但这已经足够了!
刘武最害怕的是什么?不就是陈氏的阻拦么?
而如今,陈氏不阻拦,皇帝有这样的意思,并且表示可以“歃血为盟”,这难道还不是什么情谊么?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