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11节

  “丹书铁券上,便记录陈氏的所有功劳,以及陈氏的来历,日后若有陈氏子弟犯死罪,则可免其一死;若陈氏家主一脉犯死罪,无论是谋逆的大罪,亦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罪行,皆不可追责。”

  刘启听着刘恒所说的话语,脸上带着惊骇之色:“父皇,这.”

  刘恒只是瞥了一眼刘启,心中叹了口气,觉着自己的这个孩子还有的学。

  陈氏需要这所谓的丹书铁券么?

  不需要。

  没有了丹书铁券,就凭借着陈氏的势力,日后的皇帝敢找陈氏的麻烦么?

  不敢。

  所以,丹书铁券的作用大概类似于如今的某个组织,只是为了防止陈氏杀红了眼,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给双方一个台阶,让双方都不会下不来台。

  不至于让事情发展到最坏的那一步。

  后元十年,秋。

  大雨弥漫中,天子的诏令传遍了天下,所有人都在惊叹陛下的“仁德”。

  而在这一年的秋天,同样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的宠臣、大汉豪商邓通上书,奏疏中言明了自己的罪过,并且着重强调了“铸币以为权,此权为天子之柄,臣厚言窃之,实为冒犯天威,高皇帝入梦责之,臣惶恐”的话语。

  这番话出炉之后,所有人都明白,邓通被皇帝警告了。

  也同样明白,这是皇帝对于“诸侯王”的警告。

  可是诸侯王此时敢装作不明白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么?

  于是,荆王、楚王、齐王、梁王、燕王等人相继上书,上书请奏朝廷收回诸侯国手中的铸币权,言称这是天子的权柄,他们只是大汉的诸侯王而已,怎么能够厚着脸窃取其中的权柄呢?

  随着日子的一日一日过去,也伴随着这天空中大雨的一点点落下,几乎所有的诸侯王全都上书了此事。

  唯有一个人还在硬撑着。

  吴王。

  刘濞在听说京中邓通的上书之后,愤怒的将屋子里的所有东西都砸碎了,他的眼睛中带着怒火,明白这是天子针对自己等人的手段。

  当铸币权被朝廷收回去了之后,他想要练兵什么的,不就麻烦了?

  最开始的时候,刘濞是非常不屑的,他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诸侯王愿意交出手中的权柄,只要大家都默不作声,这个事情也就是过去了。

  当第一个诸侯王上书的时候,刘濞的心中依旧是不屑的,因为他觉着只是几个小小的诸侯王而已。

  当梁王上书的时候,刘濞有些慌,但却并不是很慌,因为梁王是皇帝的儿子,以后还有可能是皇太弟,这个时候当然要附和皇帝来换取皇帝的宠爱。

  可是,当荆王、楚王、齐王、燕王都上书的时候,刘濞已经是很慌了。

  这几位怎么也抛弃了自己?

  可他却依旧是硬撑着。

  而在后元十年的冬天,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情让刘濞再也没有办法硬撑着了。

  后元十年,天子夜梦高皇帝入梦,责骂他丢失天子权柄,导致在天上高皇帝、太公皇帝、以及所有刘氏的诸王都受到了上苍的责罚。

  天子醒来之后,只觉着心中一阵闷痛,而后病倒。

  在病倒之前,令太子刘启监国,以太师陈彼、大将军韩信、太尉陈得、左相陈拓辅佐。

  前面的消息并没有让刘濞认怂,可是当后面监国辅政的人选不是陈氏中人,就是陈氏的朋友,其中还有两位大将军之后,刘濞真的怂了。

  不怂也不行。

  皇帝的意思很简单了,我不好意思对付你,但是陈氏好意思对付你啊,陈氏对付你那不是手拿把掐?

  于是,后元十一年的春天尚且没有完全抵达的时候,吴王刘濞终于也上书,请求天子收回诸侯王的铸币权,以中央朝廷铸造的钱币为天下发行。

  而天子依旧在病重中,所以没有办法回复消息,但监国的太子却表示同意。

  于是,这一年,朝廷开始大肆的回收民间的“铜”,管控着这一矿脉,不许私人拥有,锻造了新的、统一的钱币。

  因为钱币上烙印着“天仁通宝”四个字样,于是后元十一年也被称之为“天仁元年”。

  天仁元年,在太子的诏令下,许多诸王全都上书想要进京慰问陛下的身体。

  而太子也宽容的表示同意。

  这一年,在历史中被称之为

  “削藩转折点”

  长乐宫

  终于坐在这里的刘启望着面前的传国玉玺,微微感慨:“孤这一生,当真是如履薄冰。”

第289章 最重要的事

  刘启看着面前的传国玉玺,不由得发出了一道长长的叹气声,他着实是没有想到,在自己父皇还未曾去世的时候就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着这传国玉玺而号令天下。

  当然,刘启也知道自己这只是一个“傀儡”,他的父亲并没有病重,只是借助这所谓的“病重”由头而逼迫吴王刘濞罢了。

  毕竟天子都被高皇帝怪罪,从而重病了,你一个小小的吴王还想怎么样?

  不交出铸币权?

  那你就去死!

  或者说,与其说刘恒想要借助这一场“重病”去针对吴王刘濞,逼迫他将铸币权交出,其实不如说刘恒更加期待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吴王刘濞一直到最后也狠下心来坚定的不愿意将这铸币权交出。

  这样的话,朝廷就有大义可以去直接横扫吴国了,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将吴国的封地削减一半。

  可惜了。

  刘启微微的叹了口气,然后才说道:“只是很可惜的是,吴王甚至看出来了这其中的深意,不仅仅是将铸币权交了出来,更是放弃了一些吴国的权利和利益。”

  他的书案上放着一摞奏章,其中便有吴王刘濞的奏章!

  将领地内的所有“铜矿”全都交了出来,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并没有登记造册的。

  要知道没有登记造册的铜矿十分难以寻找,就算是刘濞不将这东西交出来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天子和朝廷不一定能够找得到!

  但刘濞就是这么大气,直接将所有铜矿交出。

  刘启嗤笑一声,刘濞能够这么爽快的将铜矿交出来,自然也是因为铜矿对于此时的吴王来说没有什么作用了。

  铜币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不就是铸造钱币么?

  当铸币权被收走了的时候,难道吴王还敢在私底下铸造铜币么?

  当然是不敢的。

  所以铜币对于他来说还有作用么?没有了。

  因此,刘濞十分干脆利落的将所有的铜矿全都交了出来,目的便是为了让天子对自己有点“好感度”,也让天下人对自己有点“好感度”。

  他摇了摇头,将桌子上重要的奏章全都收了起来,而后起身朝着后殿的方向走去。

  虽然刘启最近办公的确是在这长乐宫中,但是他住还是住在东宫的,他现在要去长乐宫后殿,自然是为了将这“奏章”交给自己的父亲审查一遍。

  与其说是审查,不如说是交给他的父亲处理。

  长乐宫后殿

  刘恒坐在那里,脸上带着平和愉悦之色,他拿捏着手中的棋子,脸上带着些许思索的神色。

  “老师啊老师,你这一招的确是精妙,我一时之间竟然是想不到该如何破局。”

  陈彼只是淡淡的眯着眼睛笑着,轻声说道:“陛下当真是没有什么办法突破这残局么?只怕是不想吧。”

  刘恒挑了挑眉,将棋子放在某处,大笑出声:“哈哈哈哈哈哈哈,老师说的对啊,这个时候倒是也没有必要的。”

  他轻笑一声:“如此一来,不也是好事么?”

  刘恒转移话题说道:“老师,伱说太子初次掌权,他会沉浸在政务当中么?”

  陈彼知道刘恒所询问的“真实问题”,当即笑着说道:“陛下觉着呢?”

  刘恒用棋子敲打着棋盘,脸上绽放出一个不知为何的笑容:“老师,咱们两个打个赌如何?”

  陈彼看着刘恒问道:“陛下想要与臣打什么赌?”

  刘恒看向陈彼,声音中带着些许的肃穆和坚定:“我们就赌太子是否会沉沦在政务中,还是会带着政务来找朕,即便是朕不见他,他也会留下政务,甚至若朕三天都不见他,他会持剑破开这大殿之门,来看看朕的安危。”

  他抢先看着陈彼说道:“朕赌后者。”

  “老师呢?”

  陈彼无奈的看着刘恒,扶额叹气道:“陛下都已经赌了后者了,难道我还能够也赌后者么?”

  “臣便赌前者吧。”

  “只是打赌总要有些赌注,陛下想要什么赌注呢?”

  刘恒看着陈彼说道:“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事情,陈氏的先祖曾经与秦国的皇室立下了一个约定,这个约定是在秦国还未曾一统天下的时候立下的,可直到秦国灭亡,陈氏也依旧在践行着这个诺言。”

  他微微一笑:“朕虽然比不上秦国的那位先祖,但朕也想要与陈氏立下如此的誓言。”

  刘恒看着一旁的桌子,桌子上摆着酒杯。

  “若朕赢了,老师便以陈氏之名与朕立下誓言,日后若大汉有覆灭的那一日,陈氏会像保住秦氏赢姓那样保住我刘氏的血脉。”

  他轻轻的说道:“若是有可能还请陈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我刘氏一个机会。”

  “可以么?”

  一个机会?

  陈彼陷入到了沉默当中,他轻声开口道:“什么机会?”

  他抬起头第一次直视着自己的这位弟子,也直视着大汉的这位皇帝,他轻声的问道:“第一个誓言我可以代替陈氏去答应下来,但是我想知道,陛下要陈氏给刘氏什么机会?”

  刘恒的手放在一旁,他的眸子中带着希冀之色。

  “朕不希求陈氏像当年秦末的时候一样,为了救秦国而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朕也知道,现在的陈氏不是当年的陈氏了。”

  “朕只是希望,在大汉真的没有了一丁点希望的时候,在当时大汉帝国的天子已经昏庸的时候,陈氏能够拿出朕的诏书,前往皇宫,以此诏书逼迫当时的皇帝答应让陈氏为“摄政王”。”

首节 上一节 31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