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42节
他只是关心的问道:“你从西域带回来的那些种子里面,当真是有那个什么棉花?它的作用你可是确定了?”
陈氏子弟首先关心到的,永远是事关黔首的东西,而非是皇帝的“面子”。
所幸的是,陈氏有这个本事。
陈秋点头后,眼睛中带着光亮的说道:“我已然禀报陛下,棉花以及其余的作物种子,只怕很快就能推广了!”
这对于天下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元狩元年的秋天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了,人们最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陈辟的归来会给天下带来多么大的震动。
最开始,只是一道天子诏令。
天子诏令:加封陈氏陈辟为“辟辰候”,拜为鸿胪寺卿、兼任治粟内吏。
因为陈辟出使西域,开辟商路的事情人尽皆知,所以朝堂上的人并没有怀疑为什么皇帝要给陈辟封侯,他们只是在好奇,鸿胪寺卿也就罢了,专业对口,为什么还特意要兼一个治粟内吏呢?
有些奇怪。
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所有人都明白了过来。
辟辰候陈辟当朝敬献“棉花”、“甘蔗”、“胡豆”等多种大汉未曾有过的作物种子,并且表明西域诸多国家已经决定与大汉建立起“商贸”关系。
自此以后,西域的某些产物再也不会是什么“珍奇”之物了!
如果说朝堂上的人们是因为“香料”而激动的话,那么民间、天下人便是因为“棉花”“甘蔗”而激动。
甚至他们开心“甘蔗”的到来,比棉花的到来还要多。
为什么?
因为棉花他们暂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即便是流传出辟辰候所说的,棉花可以阻挡严寒他们也并没有太了解这个“阻挡”能够阻挡多少。
但甘蔗!
这个“甘”字,即便是再怎么愚蠢的人也能够反应过来。
此物可以制糖!
糖!
这个东西,别说是在汉朝时期了,就算是在再往后的封建社会、甚至是在封建社会刚刚倒下的那个时候,糖都可以说是一种“战略物资”,后世也是在进入到新世纪的时候,糖这个东西才是广泛了的。
这个时代想要嘴里有点甜味,那就是只能够吃“蜜糖”,也就是蜂蜜。
蜂蜜的甜是一种淡淡的甜味,且不是普通的黔首能够吃得起的。
这种情况下,天下人如何能够不激动呢?
于是,在甘蔗、棉花等种子在治粟内吏陈辟的指挥下,开始进入到民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希望自己能够分到一些新作物的种子。
至于香料?
香料的种子此时还较为珍贵,所以暂时由皇庄种植,在种植出了结果后,再将种子逐步的分发给天下人种植。
陈辟是知道轻重缓急的,棉花的重要性其他人不知道,但亲眼见过棉花衣物的他却是知道的,所以此次回来的时候,带的种子中一半都是棉花种子。
在这样兴奋而又热烈的氛围当中,元狩元年便过去了。
而元狩二年的春天到来后,天子有了一系列新的动作。
练兵、屯粮、多次召集朝堂重臣开会。
民间的商户们最先反应过来了如今的情形,继而便是黔首们。
等到黔首们彻底反应过来,之后开始翘首以盼的时候,边关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到了!
匈奴人再次被赶到了狼居胥山附近,而这一次他们更加凄惨,麾下士卒只剩下了一半,甚至丧失了对整个草原的掌控!
最初,在秦朝的时候,武安君陈瞻将匈奴人赶到狼居胥山附近,所有的北疆草原都是由秦朝所掌控的,而当秦末的时候,匈奴人虽然不敢进犯中原,但是却悄然无息的趁着中原自顾不暇,将草原逐步占领、掌控。
等到了汉初高皇帝时期,草原名义上被大汉掌控,但实际上草原却已经沦落成匈奴人劫掠的地方。
当时的武安侯陈得虽然与韩信一同,再次将匈奴人赶回狼居胥山,但却并没有收回草原的掌控权,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大汉百废待兴,没有能力继续打了,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高皇帝担忧两人“功高震主”。
等到文皇帝、景皇帝时期,因为大汉青黄不接的武将,匈奴人再次恢复了力气,凭借着草原的地利以及马匹的得天独厚,不仅掌控了草原,而且开始试图“南下”。
而今日,匈奴人再次被赶到了狼居胥山附近。
不只是如此,草原也重新回到了大汉的怀抱,卫青三人再次完成了当年武安君的壮举!
而也正是如此,所以天下人才恍然明白过来一件事情。
当年仅仅是凭借着一个秦国的力量,便能够将匈奴人赶往狼居胥山,掌控整个草原的武安君陈瞻到底是一个多么强大的人!
那封来自北疆的急奏中不仅仅是写明了这些,书信中还书写了两件事情。
第一,询问天子,大军是否需要继续进攻,将匈奴人彻底赶出“大汉”,让他们只能够继续朝着西方游荡。
第二,请功。
相较于第一件事情还需要在朝堂上讨论,所以没有直接回答的话,第二件事情便容易得多了。
天子在极度的兴奋之下,大手一挥,直接为三人再次封侯!
原本便是关内侯的卫青被加封为“长平”,并且破天荒的将其封地设为“长平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卫青可以在长平建国,也不是长平的所有一切都可以被卫青掌控。
只是这里作为卫青的“食邑”而已。
陈去虏被加封为“临安侯”,取临阵则国安之意;霍去病则是被加封为“冠军侯”!取勇冠三军之意。
天子的赦封出乎人的意料,又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人们惊讶的是,天子并没有按照传统惯例,加封陈氏的陈去虏为“武安侯”,毕竟武安侯这个位置自古以来基本上都是陈氏的。
或者说,其他人也有可能得到这个封号,但那是陈氏没有人立下武功的时候。
天子的意思谁都不知道,但人们知道的是。
那争论,商议了数日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天子诏令,已令大将军卫青、临安侯陈去虏、冠军侯霍去病,率大军征匈奴!这一次,不仅是要将他们彻底赶出大汉的地界,也要让他们彻底朝着西方去流浪!
这一次的诏令中,还暗示了三人。
要给匈奴人留一些兵马,让他们足以护送那些“老幼妇孺”前往西方,占据西方的地盘!
北疆
陈去虏揽着霍去病的肩膀,低声在他的耳边说道:“去病,敢不敢跟我一起搞一把大的?”
第313章 少年意气最足贵
搞一把大的?
霍去病手中握着酒囊,脸上闪过一抹好奇的神色。
少年人本就是最喜欢刺激和玩耍的,哪怕是少年将军的霍去病与陈去虏也是一样。
他悄悄的看了一眼坐在最前方,正在与将士们商议的卫青,低着头偏了一下,声音十分细微,用气声说道:“怎么搞一把大的?”
身旁的篝火还在默默地燃烧着,一切就好像是寻常模样。
陈去虏也学着霍去病的样子,悄然低下头,用同样的气声开口道:“简单,咱们去把匈奴人的可汗或者王子抓了怎么样?”
听到陈去虏大胆的发言,霍去病第一时间不是阻止、甚至不是惊讶,而是一股十分热烈的兴奋涌上心头,脑子里好像装满了热血一样。
他下意识的说道:“就咱们两个?”
“能行么?”
霍去病没有考虑过要不要去做的事情,他直接跳过了这一步,考虑“能不能成功”的问题。
这一下子就让陈去虏觉着自己好像找到了对的知音,当即想要大声笑出来,但却被眼疾手快的霍去病一下子捂住了嘴巴。
两人的动静让上方的卫青看到了,他蹙眉,斥责霍去病道:“去病!你在做什么?”
他连忙快步走到了陈去虏的身边,低声道:“侯爷,去病这小子平日里过于猖獗,没想到竟然会如此冒犯,定然是少年人饮酒而醉了。”
“侯爷莫怪。”
霍去病的脸上闪过一抹愕然,似乎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舅舅会这样说。
可陈去虏却是明白的。
他只是摇头说道:“将军不必介意,在这里,没有什么陈氏子陈去虏,唯有临安侯陈去虏。”
“将军不必拘泥于外名。”
卫青低着头,即便是陈去虏如此说了,他也并没有当真,只是将其当做是了一句客气话。
他本就是这样小心谨慎的人。
哪怕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也是这样。
等到卫青走了之后,霍去病坐在篝火旁,手中拿着一根树枝悄悄的戳着,脸上带着些郁闷的神色。
等到陈去虏和卫青沟通完了,再回到这里的时候,他带着些郁闷的说道:“舅舅总是这么小心。”
陈去虏一屁股坐在霍去病的身旁,拿起一旁的酒囊,仰起头,将囊中的酒尽数灌到口中。
他的神色中同样是带着郁闷和疲惫。
少年人的情绪总是来的快也去的快,霍去病低声问着陈去虏道:“我看你已经习惯了舅舅那样的对待?”
他颇为好奇的说道:“陈氏真的有那么厉害么?天下有多少人会这样对你?”
陈去虏的嘴角勾起来一个嘲讽的弧度:“我并不知道陈氏有多厉害。”
他漠然的说道:“我只是知道,无论我去到什么地方,当地的郡守都会第一个来见我,哪怕正在奉迎上官、正在奉迎宫内的传旨内侍,而上官和内侍在这个时候也会跟着来与我打招呼。”
“无论我去哪個封国,当我的脚步还未曾踏入那个封国地界的时候,封王就已经知道了,并且亲自在我即将抵达的边界来迎接我、甚至让我住进王宫之中。”
陈去虏低着头,手中握着酒囊:“他们让他们的世子、郡主们全都围绕在我的身边,甚至有一些小国的封王想要将女儿送到我的床上,哪怕不能为妻妾,仅仅只是侍奉一夜。”
他站起身子来,看着远处无边无际的青野。
一声长长的叹息声回荡在这草原的月夜上:“但是我知道,他们与我交朋友也好、想要爬上我的床也好,都不是因为“陈去虏”,而是因为“官渡陈氏”。”
陈去虏说到这里,气氛已然十分寂静。
周围都是蟋蟀、蚂蚱的声音,草原的夜色之下,这些声音十分的明显,在万籁俱静中,霍去病走到了陈去虏的身旁。
他咧开嘴,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所以,我们才要搞一把大的!”
霍去病嘿嘿一笑,撞了一下陈去虏的肩膀。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