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84节

  少年人的双眼中带着清澈的明亮,他并非是指责谁,也并不是说要嘲讽谁,他只是单纯的询问着。

  “一件事情最开始的时候你妥协了,那么之后你一定还会想要妥协。”

  “因为你会发自内心的觉着,我的妥协不是怯懦,只是为了更遥远的未来。”

  他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孝恒皇帝时期,西域诸国见到我大汉似乎国力衰退,所以侵犯我大汉疆土。”

  “那个时候大汉正在休养生息,若是能够忍气吞声的话,或许大汉能够提早二十年再次恢复鼎盛时期。”

  “可那个时候孝恒皇帝却并没有忍耐,而是号令大将军率兵直接攻伐那个小国,将其灭国。”

  “一战之后,西域一直到如今,哪怕当今天子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却依旧不敢动弹。”

  “因为他们知道,动则死。”

  少年人的声音更加清澈,他的声音平和的问道:“那么,父亲为何要忍耐那些人呢?”

  “须知,他们的存在同样是趴伏在百姓身上,无穷无尽的掠夺利益。”

  “一步让,只会步步让。”

  “一步忍,只会步步忍。”

  “所以玉石不与瓦砾争一时之气的下场,只会是玉石变成了瓦砾。”

  “狼藏在狗群里久了,只会蜕变成狗,而不会一鸣惊人。”

  陈朱楼看向陈成己,发出致命的询问:“或者说,父亲早已经在那些名利场中失去了自己的坚守,失去了自己的内心,表面上依旧是为国为民,但实则已经是与他们融为一体?”

  陈成己没有回答。

  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做到了一个陈氏家主、一个君子应当该做的事情,也愿意为了百姓牺牲自己,不再顾念己身,可他依旧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若只看这些年的结果,他的确是纵容了那些门生。

  他大可以用什么所谓的大局、大势来回答儿子的问题,但他该如何回答马车外那些百姓的疑惑?

  陈成己闭上了眼睛。

  桃花源中

  陈野砸了咂嘴。

  以他的双眸来看,自然能够看到陈成己此时那所谓的“天赋数值”正在疯狂飙升,似乎处于一种“悟道”的阶段。

  他只是招了招手后,笼罩在拙身楼上的“悟道龙场”之光芒便照耀到了陈成己的身上。

  片刻后,他看向了陈朱楼感慨的说道:“少年人的双眸,总是清澈的。”

  陈野看着陈成己,只是叹气:“在凡俗久了,必定会有这样的事情。”

  他眯着眼睛:“这父与子二人,此世怕是相互成就。”

  如阴阳两极。

  光和三年,秋末。

  一队兵马停靠在了长安城外,此时歌舞升平的长安城以及其中的权贵们还不知道。

  安国王已至。

第344章 热闹的长安城

  安国王抵达长安城的事情,暂时没有人知道。

  即便是天子也是一样。

  陈成己、陈朱楼两个人安安静静的下了马车,除却周身几个护卫的士卒之外,让其他人都停驻在长安城外几十里的右扶风处。

  就这样父子两人趁着夜色走进了长安城。

  光和三年的长安城,依旧是那么的美丽异常,它带着大汉厚重的四百年间无数的过往和故事。

  安国王府依旧为陈氏保留着。

  往日里也有人打扫,只是人没有那么多。

  陈成己接到天子之信的时候,就着人提前来了这府邸,将其安置好,以免父子两人到了这长安之后,反倒是生活成了问题。

  如今府邸门口,一如当年高皇帝时期。

  换做旁的权贵是决计不允许门口有商贩、民众的,甚至连经过都要小心翼翼,但陈氏不同,陈氏不在意这些,若在安国王府门口贩卖东西能够让百姓免受些欺负,历代陈氏的家主都是十分愿意的。

  在陈氏退隐的那些年里,这里倒是安静了一些,因为百姓们也都知道,这里住着的那位圣人离开了。

  悄然从后门走入这府宅之内,陈成己伸了个懒腰。

  他回头看向身旁的陈朱楼说道:“朱楼,这怕是你我父子最后的安静时候啦。”

  陈成己笑着:“去吧,今夜好好休息,从明日开始,恐怕就没有这么清闲的时候了。”

  今夜他们入城的消息,最迟明天就会传到各大世家、各大权贵的桌子上,然后无论是陈氏的门生也好,还是那些世家权贵也好,都要前来拜访陈氏的家主。

  后日的朝会陈成己也一定是要参加的,毕竟他已经是丞相了。

  此时新汉的丞相虽然名义上地位依旧是三公之首、百官之魁,但事实上已然被架空,人们只知道有“大将军”而不知道有丞相了。

  但.

  依旧是那句话。

  官场上也是要看身份背景的。

  陈成己是大将军,那么大将军便是百官党魁。

  陈成己是丞相

  那再简单不过了,丞相本就是百官之首。

  即便此时陈成己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吏,那么朝堂上下也是他这個三百石的小吏官最大。

  这也是为什么袁氏、十常侍、甚至是天子都因为陈成己回归朝堂,而感觉到震惊的原因。

  大汉的朝堂是时候产生变化了。

  陈朱楼回头看了一眼面前的一切,而后再次凝视着这恢弘的长安城,最后悠然叹了口气说道:“真希望大汉能够再存活五百年啊。”

  今时的大汉,让他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大将军府

  何进满脸横肉的坐在那里,脸上带着惊讶和不理解:“什么?安国王可能已经入长安城了?”

  他猛的站了起来,手下意识的在颤抖,但他强行遏制住自己内心的慌乱。

  他不断的告诉自己,自己已经是大将军了,已经是百官党魁了,已经是这天下除却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人了!

  哪怕是安国王来了也没用!

  自己手底下的兵,难道会听安国王的而不听自己的么?

  这简直是可笑!

  应该应该不会的吧?

  他回头看向坐在身旁的男人,低声的问道:“先生,您觉着这位来此,是为了什么?”

  那人闭着眼睛,叹了口气。

  “一切等到明日便都知道了。”

  右扶风外三百里

  董卓坐在马背上,砸了咂嘴,一双小小的眼睛中带着些许的闪烁阴沉。

  “文和啊,你说安国王想干什么?”

  贾诩坐在他的身旁,摇着手中的扇子,眉宇中带着几分平和。

  “将军不是收到了消息吗?安国王收到了陛下的血书,说是朝堂被权贵世家掌控,民不聊生,请安国王殿下回来担任丞相,复兴大汉。”

  董卓哼哼的笑了两声:“你真的相信这个?”

  贾诩抬起头:“为何不相信呢?”

  “将军,此时大汉的百姓们虽然还没有到举步维艰的时候,但各地却已经开始汇聚起来民众了。”

  他的神色悲天悯人,仰起头看着星辰说道:“我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曾听闻有一教派名为“太平道”,其领袖自号“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宣称自己是得到了“南华仙人”传承的“太平要术”,还得到了“太上大罗天得道帝君”的指引,因此建立者教派,是为了教化世人,拯救世人。”

  贾诩似笑非笑的看着董卓:“这人说的好听,但在诩看来,此人不过是想要.改天换日罢了。”

  “黄天之事,本就如此。”

  董卓皱眉:“你的意思是,安国王陛下也是因为太平道等人的事情,所以才愿意出山的?”

  “目的是为了拯救大汉?”

  贾诩再次摇头:“不。”

  “安国王想要救的,是这个已经烂透了的世道。”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便坐在那里,不再置一言了。

  而看着这样的贾诩,董卓眼眸中也是带着些许的疲惫。

  “这个烂透了的世道,还有救的必要么?”

  他嘴角带着嘲讽。

  这个版本的董卓与原本的董卓不同,但他同样出身西凉,是在西凉那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名声。

  但.

  他是货真价实的出身底层,也明白自己这种大老粗在那些“勋贵”“世家”的眼睛中,不过是一只可以利用的蝼蚁罢了。

  董卓不无感慨的说道:“越武啊,你说当时我要是拜入陈氏门下,而不是袁氏门下,此时是不是就不用做这些弄权之事了呢?”

  牛辅在一旁乐呵的摸着自己的头:“将军,俺是个老粗,不懂这些。”

  “俺就知道,不管您做什么,俺都听您的。”

  他的眼睛中有些些许精明:“但俺听说陈氏家主历来都是大肚子的,将军您这些年也没有做什么太大的恶事,若是这个时候向安国王殿下阐明一切,是不是就不会有事儿了?”

  大肚子的?

首节 上一节 384/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