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01节
周围的雪花还是不断的落下,曹操的神色变得有些关切起来,他看着身旁的陈朱楼问道:“我听闻陈相病倒了?陈相身子骨可还好?”
“我那里有一支从西域贡献而来的千年血参,听闻最是进补,等会我遣人送到安国王府上,也算是尽了我一点心意。”
刘备同样是关切的说道:“若是需要什么珍惜药材,尽管与我说,陛下也同样十分关切安国王的病情。”
他的脸上带着满满的赞叹:“从前我未曾主政的时候,不曾明了安国王的许多政策,可如今主政之后方才明白,安国王的智慧有多么的高远啊。”
“若是没有安国王,只怕大汉在十几年前就分崩离析了吧?”
刘备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的恭敬之色。
陈朱楼只是在炉子上烘烤着已经快要冻僵的手,等两人将心中的话语和试探说完之后,才开口道:“父亲无事。”
无事?
仅仅只是两个字,便让刘备以及曹操都十分惊讶。
他们偏头看向陈朱楼,眼神中都带着些许探究。
陈朱楼也没有隐瞒,将自己要离开京都的事情直接说了出来,而后看着刘备以及曹操:“两位若是想在这件事情中分一杯羹的话,那么便提早动手。”
“陈氏没有那么的贪婪,不会将所有的战利品全部吞掉。”
曹操握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片刻后便笑了出来:“原来如此,只是没有想到,安国王竟然如此能够狠下心来啊。”
他摇头轻叹道:“那陈兄离开之后,陈氏何人顶替你的位置呢?”
陈朱楼也不隐瞒,略加思索后说道:“这一点父亲倒是没有说过,但我左右捉摸着,家中子弟能够有这个身份、且能够有这个本事的,应当是七哥了。”
七哥?
曹操好奇的问道:“七哥?”
“可是那位历任汉中郡郡守、军司马、豫州牧、雍州牧、河南尹,与民间有才名,贤名,可和北海相孔融并称的双贤陈泽熙陈光德?”
是的,陈泽熙。
陈朱楼奉命前往天下游历的时候,朝中自然是要有人兼顾着他职责的。
此时陈氏中有这个身份、资历和能力的,也唯有在地方常年为官的陈泽熙了。
陈朱楼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刘备也是来了兴趣:“听闻光德兄手下有一员悍将,是许多年前便跟随光德兄的,其中还有些许奇闻轶事,不知可否是真的?”
提起来那位,陈朱楼也是略微打起了精神:“是真的。”
“说起来这位悍将,是昔年的并州刺史手下一员士卒,听闻是与其有些矛盾,但那个时候正好遇到十常侍旧事,所以并州刺史也不愿意因此将事情闹大,于是便将人推举给了我的兄长。”
“可惜,那个时候我兄长已经辞官,要来朝中担任军司马了。”
“他为那人留下了一封信与一封名帖,愿意将其引荐给父亲、或者是当时的汉中郡郡守,那人倒也是个傲气的,拿着名帖便来了安国王府。”
“经过父亲与兄长的几次考验,便说可以推举其为将,征战西域。”
“那人只说知遇之恩要报,于是便投入了兄长麾下,随着兄长历任各地州牧,如今尚且在身边。”
他笑着说道:“父亲和兄长都有意推举其为八校尉之一,只是还未曾将此事拿出来说。”
曹操、刘备听到事情扯到了这里,也并不意外。
他们三个人坐在这里,看似是寻常聚会,但他们三人的身份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寻常的聚会。
曹操随意的点了点头表示没什么,他并不介意这一点。
西苑军总之也不可能全部掌控在他的手里,前几年是因为天子在,如今天子崩殂,他必须是分润出去一些兵权的。
别说是陈氏了,就是刘备再过几日也要安排人手进来的。
刘备眉宇微微一动,趁着这个机会也是提出来了。
“当初先皇设立西苑军,只是安排了两三个空缺,如今还有几个。”
“那位吕奉先倒是可以担任,我手中也有两人想要推举。”
他回忆着这两人的功绩:“此二人往昔是在我一位师兄麾下,也就是幽州公孙瓒的麾下为主簿,后来虽然立下功劳,但因为对待蛮夷的手段,所以不被幽州牧刘虞所喜。”
“公孙兄也没有什么办法,于是将人推举到了我这里,希望我为其某个一官半职的。”
“我与这二人相聊倒也是顺畅,前些日子结为了异姓兄弟。”
刘备感慨的说道:“我的功夫你们也是知道的,此二人勇猛不在我之前,甚至更强。”
“如今西苑军还有三个空缺,光德兄所推的吕奉先占一个名额,我这两位兄弟所占两个,倒算是满额了。”
曹操也没有反对。
如今西苑军八校尉中,陈朱楼和他分别担任上军、中军校尉,曹操的一位族弟夏侯惇担任了典军校尉,袁氏的袁绍袁本初担任了下军校尉,杨氏的一位子弟担任了助军左校尉,剩下三个空缺,这三人填上。
至此,西苑军八校尉便是被陈氏、以曹操为首的新贵、刘备为首的皇族、以及杨、袁二家为首的世家所瓜分了个干净。
曹操看向陈朱楼笑了笑,开口问道:“那事情之后呢?岂不是又出现了两个空缺?”
陈朱楼但笑不语:“剩下两个,我私以为一个给皇甫老将军,一个给董将军。”
“如何?”
皇甫老将军?董将军?
刘备二人都陷入了沉思,这倒也并不是不可以。
皇甫嵩不属于陈氏的势力范畴,但此时却是一位新贵,且是皇党,于是他的身份是站在刘备与曹操这边的,而董卓则是陈氏的人。
这样陈氏虽然占据了八分之三,但刘备与曹操若能拉拢到皇甫嵩,也能与之持平。
打击世家的事情毕竟是陈氏牵头的,所以陈氏多占据一些利益也是理所应当。
思及至此,两人都点头,眉宇含笑。
桌子上,一杯浸泡了梅花的冷酒已然被温好,三个昔年交心的知己朋友,如今在这雪地之中各怀鬼胎。
真可谓是,同床异梦。
初平二年,冬腊月。
安国王陈成己病重,已然半旬未曾上朝,朝中以及民间都是流言纷纷,说安国王病重,恐怕时日无多了。
最开始这种流言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在意,都以为是假的,毕竟安国王的身体之前还是很不错的。
一直到陈朱楼满脸疲惫的入宫,而后宫中传出旨意,令军司马陈朱楼暂任丞相一职的时候,所有人才都惊讶了,难道安国王的身体当真是坏了?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但在这平静当中,杨氏、袁氏两个势力却在暗中纷涌,他们不求能够吃掉陈氏的势力,但他们觉着自己至少能够凭借着这个机会,彻底的将陈氏从天下第一世家的位置上拉下来!
屈居人下时间久了,谁人不想将头顶上的人拉下来呢?
于是,这一年的冬末发生了一件在史书中被称之为“初平事变”的荒诞旧事。
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初平二年末,安国王病重,卧榻而无力登朝。时太傅、司空、司徒三人谋,号清君侧,言安国王为奸佞之辈,霍乱朝纲,三人奉王令请安国王世子归乡。”
“期间,下军校尉绍欲起兵谋之。”
“时太尉、中军校尉操、军司马、代丞相、上军校尉朱楼者闻之,率兵以镇。”
“袁逢三人持剑入宫,欲挟持天子,安国王早有预料,于宫中布军杀之。”
“后,天子诏令,袁氏、杨氏、王允谋反,夷之。”
“族中子弟,皆罢。”——《汉书·孝恭皇帝本纪》
当后世众人阅读这本汉书的时候,读到这一段历史总会觉着很诧异和荒诞。
因为这个时期的的确确是十分荒诞而又黑色幽默的,他不仅在同一时期有两个皇帝,且这两个皇帝的实录中,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记载也有些不同。
更因为关于这个时代的某些记载,十分荒诞而又可笑。
比如这件事情。
如果按照史书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应当是袁氏、杨氏以及当时的司徒王允见安国王病重,所以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行谋反之举。
可问题是,当时的袁氏以及杨氏、甚至是王允都担任三公之位,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而且安国王虽然病重了,但安国王世子还在,依旧担任高位,且当时辅政的还有被称之为“枭雄”的魏武皇帝、被称之为“贤王”的刘皇叔在。
三者是怎么有胆子谋反的?
但这些真相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有人曾去陈氏想要追寻一个答案,但却被告知陈氏也不知道。
这些都是后话了。
朱雀门前
陈成己身上披着大氅,看着面前的陈朱楼,轻轻叹了口气:“去吧。”
“去看一看人世间。”
第357章 人世间
人世间是什么模样,陈成己见过了,所以他知道生活在大汉底层的那些百姓们的悲哀。
但很可惜的是,当时的陈成己也好,当时的大汉也好,都不适合倒下。
所以陈成己站了出来,将即将倾倒的大汉扶了起来。
而如今,大汉是该倒下的时候了,但陈成己已经老了,时光匆匆从来不会等待任何人。
从一开始的时候,陈成己就知道。
最后会推翻大汉朝的不会是自己,而是他的儿子陈朱楼。
所以他愿意给自己的儿子一点时间,也同样愿意倾听儿子的选择。
如果从人世间回来的陈朱楼依旧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么陈成己也不会强迫陈朱楼去做什么事情。
他会选择另外的人。
陈成己从来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一个办法之上,他从来都是会准备几个“后手”。
但.所有的后手都不如陈朱楼的作用大。
马车摇摇晃晃的在官道上疾驰而过,周围荡漾起来无数的尘埃,陈朱楼坐在马车中,眉宇中带着些许的思索之色。
这一次其实他是去找太平道的那位天师,也就是号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的张角。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