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16节

  他的头上捆着白娟,默默地注视着这高大而又华丽的长安城,他的身旁站着陈泽熙,两人对视一眼,都叹了口气,而后上了马车。

  这一年,是初平四年。

  天子下诏改元为“昭宁”,是为昭宁元年。

  远处的长安城城楼上,曹操、刘备站在那里,两人身上的大氅上都落满了雪花。

  一时之间两人之间的氛围皆都沉默。

  陈氏离开长安城的消息,天下间都知道了。

  未央宫中

  坐在那里的天子脸上露出一抹得意之色,他的背后香炉之中青烟之上,将那巨大的堪舆图渲染的模糊一片。

  这是昭宁元年。

第367章 君可为天子,吾愿为周公

  在陈朱楼离开长安之后,长安城陷入了短暂而又诡异的沉默当中。

  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长安城中敌对的势力却谁都没有先动手,反而是像是两只对决的雄狮一般,虎视眈眈的看着对方。

  他们都在寻求帮助。

  天子一方的势力迅速集结,而刘备、刘玄德不知为何最后站在了天子的身旁,成为了天子阵营的得力干将。

  这一变幻也让本应该清晰的结果再次变得模糊起来。

  昭宁元年的春天,天子下诏,拜刘备为丞相,加封太师、司空,加封太子少师,加封为“贤王”,列诸王之尊长,拜刘备为宗室宗正。

  赐九锡、允其剑履上殿、见帝不拜。

  一连串的加封将刘备推到了风口浪尖,所有人都看着这位皇叔。

  于陈氏安国王不在长安城的今日,如今的刘备可以说是整个朝堂上最尊贵的人了,哪怕是何进、何大将军都稍逊一筹。

  太尉府

  曹操坐在屋内,看着面前的各种奏折,脸上的神情中带着些许淡淡的平静。

  戏志才倒是在一旁安抚着曹操的情绪。

  “曹公不必着急,这些不过是虚名罢了。”

  “刘公会站在天子身侧的事情,我们不是早有预料么?”

  曹操只是沉默的点着头,他轻轻的抬起头,望着远处的方向,声音中带着感慨和无奈:“其实我早在安国王崩逝的那天晚上就知道了,三个月后的今天,我会与玄德站在对立面。”

  他站了起来,走到院落中,看着那万物萌发出生机。

  “因为玄德不信任我,他觉着我骨子里虽然是大汉忠臣,但却并不是天子的忠臣。”

  “之前他愿意与我合作的缘由也很简单,因为有东临在。”

  “东临在长安,我就不敢做出什么违背承诺的事情。”

  “而有东临在我也会信任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方案,因为有东临在,玄德同样不会做出什么违背承诺的事情。”

  “我们两人,谁都承受不起东临的怒火。”

  “而如今,东临离去,朝堂上下确实当真乱了。”

  他闭上眼睛:“弘农王那边有消息了么?”

  戏志才低着头,站在曹操的身后,他的声音中带着困惑:“那边倒是传来了消息,说是愿意与曹公配合,但希望能够见一面曹公。”

  他着重强调道:“他希望能够亲自与曹公谈一谈,之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亲自与他谈一谈?

  曹操眉宇一挑,脸颊上带着些许的好奇之色:“也好,那趁着这几日,我便出长安,去往弘农一趟吧。”

  “我想,弘农王不会让我失望的。”

  丞相署

  刘备坐在府邸内,悄悄的按着自己的额头,他有些疲倦,但又有些无力。

  往日他不曾坐在丞相这个统筹百官的位置上的时候,不知道大汉的内部已经腐朽成了这個样子。

  而如今他成了丞相,方才看到了这大汉的千疮百孔。

  他偏过头:“孟德会做出怎么样子的选择呢?”

  刘备其实很清楚曹操最后的选择,但他想知道,这种选择会通过一种怎么样子的方式去实现。

  昭宁元年,夏六月。

  由丞相刘备谏言,上拜并州人士吕布字奉先为执金吾,掌羽林军,兼长安都尉。

  自此,这位从并州来的将军真正即将成为大汉高层的一员。

  但出人意料的一点是,吕奉先拒绝了,并且表示自己的身体因为常年在边关,所以有些损伤,想要辞官归乡。

  贤王府

  刘备看着面前面容坚毅的吕布,微微皱眉:“奉先,以你的才能,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留在长安城,定然能够建功立业,何苦在这个时候辞官归乡呢?”

  “须知,你一旦回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吕布只是笑着,他将面前的杯中酒推到了刘备的身前。

  “贤王殿下不必担心我会投靠曹公,我只是累了,想要回去罢了。”

  他看着刘备依旧不放心的神色,想了想后,干脆跟刘备说了实话。

  “陈公对我有知遇之恩,若非是陈公当年的一封名帖,布如今不过是并州一小将罢了。”

  “如今陈公辞官归乡,我想追随在陈公身侧。”

  刘备抬起头,神色有些复杂。

  事实上在听到吕布说起“陈公”之前,他就有所猜测了,而如今当真听到了,还是感觉有些震撼。

  依照吕布之能,怕是当世猛将第一。

  他更是清楚的明白,陈朱楼此次回到官渡之后会去做什么,这让他如何放心将吕布放归?

  可这个时候的他更不能强行留下吕布。

  因为那会坏了规矩。

  于是,刘备只能说道:“也罢,既然奉先志不在此,那备也不强留了。”

  “饮尽杯中酒,希望他朝莫遇故人。”

  常言道故人相见乃为喜事,但刘备这一杯酒却是希望两人他日莫要再相遇。

  这样的话语十分绝情,但吕布却感觉到了其中的情谊。

  因为他们都知道,他日再相见的话,会是如何的一种局面。

  吕布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而后低声道:“希望他日再相见时候,你我故人不会刀兵相遇。”

  昭宁元年,夏七月。

  大雨瓢泼,风雨招摇,无尽的狂风胡乱的吹拂着长安城内的一切。

  未央宫中高高坐着的天子开始了着急。

  原由很简单。

  自昭宁元年五月起,陆陆续续的有朝廷官吏请辞,这些请辞的官员中有不少都是以往掌管实权的人。

  这些人竟然愿意放弃高官厚禄?

  三十六卿中,辞官归乡的竟有十二人,且这十二人是明确要辞官的,除却这十二人之外,另外还有十几个人是已经开始不管朝政了的。

  往下的众多官员中请辞的更多。

  天子开始害怕了,天子开始着急了。

  他想到了当初陈朱楼离开的那一日,刘备在未央宫中所说的话,他的脸颊上带着恐惧神色的唤来了刘备,想要询问刘备对此事的看法。

  刘备此时三十来岁的年纪,但面容看起来却有些苍老,如同四十多岁了一样。

  头上也有些许华发横生。

  “陛下。”

  他站在那里,满脸沧桑:“不知陛下今日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刘辩没有看到刘备脸上的疲惫与沧桑,他只是急忙将这几日绣衣使者看到的消息告诉了刘备,之后着急的问道:“皇叔,这该如何?”

  这该如何?

  看着刘辩焦急的神色,刘备的心里几乎是嗤笑一声。

  早在陈朱楼离开的那一日,他就已经看到了这个结果,只是那个时候不听从他的劝告,今日才来问他该如何?为时已晚。

  但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站在了刘辩这艘破船上,当然不能够下船,他也没有下船的机会。

  于是只能强行打起精神来说道:“陛下不必担忧,朝廷还有许多议郎可以担任这些地方的官员,暂时填充进去,维持朝廷的运转并不是问题。”

  “今岁之秋就要到了,今年举的孝廉应当也会陆陆续续的开始进入到朝堂。”

  “陛下勿忧。”

  勿忧?

  这让他怎么勿忧!

  刘辩突然看着刘备,低声问道:“皇叔,这些人难道都是因为陈朱楼辞官,所以他们才辞官的?”

  看着神色忽然变化的刘辩,刘备无奈点头。

  而看到刘备点头的刘辩,脸上则更是带着些许怒火:“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有些咬牙切齿的说道:“原来都是一群陈氏党羽!”

  刘辩怒火冲天,却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焦虑,他只是高高在上的说道:“那便允诺他们辞官吧。”

  “朕倒是要看看,没有了他们陈氏,没有了他们陈氏党羽,难道朕的大汉就要顷刻之间倒塌么?”

  刘备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首节 上一节 416/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