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18节

  “但昔年秦末的时候,有陈胜吴广二人起义,想要推翻大秦;他们即便没有成功,可却也有了成果,秦武烈帝横空出世,与汉、楚再次争雄,给了大秦一个体面的结局。”

  “陈、吴二人可以说是十分失败了,但有谁能够否定两人的功绩呢?”

  “他们所率领的普通民众给了大秦最致命的一击,而正是因为有陈胜吴广在,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诸多事情,才有了这四百年的大汉,也同样才有了这四百年和平安定的生活。”

  “在大汉方才建立的时候,因为秦末的教训,所以高祖、仁帝、文帝、景帝、武帝、成帝、康帝等诸多汉家天子都竭尽全力的让天下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谁也不能否定,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品性,但同样的,谁也无法否定,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害怕,害怕如果对百姓不好的话,会再次出现一名“陈胜吴广”。”

  张角站在那里,神色肃穆。

  他像是带着使命一样的说道:“如今天下,大汉倾颓,天子昏庸。”

  “角愿以命为誓,请天下诸多世家、请那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明晓,百姓的怒火,即便是如同一点火星,也可以将这九州燃尽!”

  “哪怕角将来身败名裂、哪怕将来张某不得功成,这项上人头被人拿去邀功请赏。”

  “角也绝不后悔。”

  “此为万民之愿。”

  “还请世子不必再劝。”

  听着张角慷慨激昂的誓言,陈朱楼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当中,片刻后他点了点头,表示对张角的认可。

  “先生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张角脸上带着笑容。

  “明年。”

  他的眸子中闪过些许锐利之色。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此年为甲子年,当为苍天之死,黄天之立!”

  陈朱楼幽幽的叹了口气,最后开口道:“若先生已然决定,那便如此做吧。”

  “陈氏不会阻碍一个想要为百姓做主的人,也同样不会成为任何想要称帝之人的阻碍。”

  他像是在对张角说着,也像是在对自己说着,更像是在对那些即将来到官渡拜访陈氏的人说着。

  “陈氏中人,绝不称帝!”

  昔年,陈氏建立的时候,是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周天子曾经允诺陈氏可以称王。

  但在所有的诱惑之下,陈氏都坚持住了本心。

  并且陈氏的先祖喊出了“陈氏绝不称王”的话语。

  如今世事变迁,大汉早伫立四百多年,而这中原天下也是从秦至汉,天子不再是“王”,而是“皇帝”,陈氏更是被当初的汉高祖皇帝加封为“镇国王”、“安国王”。

  陈氏当代家主时代为“安国王”,陈氏上代家主追加镇国王。

  似乎陈氏绝不称王的话语早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纷涌的世家们也想要知道,陈氏是否依旧像是当年所说的一样不想成为天下共主,还是说当年的誓言,早已经消散在历史长河。

  陈氏也动了君临天下的心思?

  谁也不敢确定。

  甚至张角都不太能够确定这件事情,这也是张角此次来这里的真正目的,他想要知道陈氏会不会称帝,会不会直接取缔汉室天子为帝,而后改朝换代。

  此时的张角也好,日后的诸多来访者也罢,都得到了一个答案。

  那就是

  陈氏绝不称帝!

  在走出官渡城的时候,张角回过头看了一眼这苍茫的官渡城,面容中带着些许的感慨。

  官渡城一直伫立在这里,甚至此地已经发展成了相当于一个郡的强盛。

  陈氏不愿意掺和进这天下的纷争中,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说是好事,是因为若陈氏的“心”发生了变化,那么日后的华夏大地、日后的九州该何去何从?

  这五百年来,陈氏就如同是一个护道者一样,护持着九州大地。

  可如果当这个“护道者”成为了“天子”,那么一切都会产生变化。

  京城中

  昭宁元年之后,天子好似是熄了火一样,没有再对曹操动手,反而十分谦让。

  可不管是天子还是曹操都知道,这一场战争方才开始。

  关于这一段历史,不同的史书中有不同的描述。

  在后世中,有三本汉书。

  第一本汉书名为“汉书”,记载了从当初高祖皇帝刘邦到汉少帝刘民的大汉昌盛之事,是大汉最后一名史官“司马仲”所书,司马仲是司马迁的十五世孙。

  第二本汉书名为“观汉纪”,记载了从当初高祖皇帝刘邦到汉献帝刘协这一段过程的故事,是大汉最后一名史官“司马仲”的族弟,大魏的第一位史官“司马康”所书。

  第三本汉书则是有上下两册,分别是“旧汉书”、“新汉书”两册,合为“史书·汉纪”,这本则是由虞朝第一位史官所书。

  三本汉书的历史记载当中,汉高祖皇帝刘邦到汉灵帝之间的许多记载,大致相同,就算是有些不同的地方,也是稍微变化,没有太多争议。

  但书写到关于“汉哀帝”刘协、“汉少帝”刘民、“汉献帝”刘协的时候,三本书则是开始有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关于这三本书中的记载,后世中许多历史学家都曾经想要研究,各执一词。

  其中“史书·汉纪”的支持者最多。

  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本史书中的许多记载,在其他两本书当中都能够找到“蛛丝马迹”。

  第二,这本书的作者是陈氏的某一位先祖,其视角也是十分的“中肯”,并没有偏向当时的“刘汉”以及“魏汉”哪一方。加之陈氏的拙身楼中有许多的记载,所以这本史书也被当做是官方史书。

  汉书中是如此描写昭宁二年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的。

  “昭宁二年,陈氏隐退,而贤王当朝。”

  “昭宁二年秋,天大雨,有星如雨落地,此为大灾之兆。”

  “时天子病重于未央宫中,卧病不能出。”

  “以令贤王刘备、太尉曹操、尚书台令卢植等执掌朝政。”

  “昭宁二年冬,腊月二十五。”

  “天子病忽好,召群臣见。”

  “不多时,天子危,于未央宫昏厥。”

  “亥时,天子崩。”

  “遗诏曰:以令皇子“民”为新帝,择日登基。”

  “时曹贼叛逆,携弘农王反,妄议朝纲,曰:帝年幼,天子病重时,只召贤王,此或为贤王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贤王持遗诏斥之,然则曹贼早谋不轨,携兵而反,于青州琅琊,奉迎弘农王为伪帝。”

  “而贤王携天子于长安继位。”

  “至此,两汉并立。”

  “或曰:刘汉、曹汉。”

  “太史公曰:贤王之名,天下公举,而曹贼之心、路人皆知也。初平之年,曹氏借机而起,然则不思皇恩,竟行谋逆之举,此之谓狼子野心。”

  “名为曹汉,实为曹贼也。”

  在汉书中,这一段记载也被后世众人知晓,并且用“狼子野心”来称呼曹操。

  但在“观汉纪”中,这一段历史却有了不同的描述。

  在“遗诏”这一句之前,描述相差无几,无外乎是天子病重。

  而在这一句之后,则是有了不同的记载。

  “昭宁二年,帝崩。”

  “时刘备猖獗,手握朝纲,拒众臣面圣,困天子于未央宫中。”

  “天子崩于酉时,然刘贼言称天子崩于亥时。”

  “时皇子民于长安,年幼,丧母。”

  “刘贼欲控朝纲,则矫诏立皇子民。”

  “上古贤皇,兄终弟及,此为周礼纲常,是为大道之礼。”

  “刘贼矫诏谋天下之举,则为己谋,其虽名为宗亲,却实出五服,妄图窃取社稷神器。”

  “时,朝堂之上,备党羽者众。”

  “于此危难之时,曹公悍然讨贼,奉弘农王为帝,然则刘贼势大,曹公不敌,无奈乎携帝奔走,于琅琊登基。”

  “天下或为两汉。”

  “曰:伪汉、汉。”

第369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承泰元年,天下动荡。

  长安有个汉家天子,刘玄德和一众朝臣说他们的天子是真的。

  琅琊也有个汉家天子,曹孟德和一众世家说他们的天子才是真的。

  而那些汉室宗亲呢?

  这些汉室宗亲们表示,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我不知道,但我又不能够莫名其妙的奉迎两个伪帝先做天子,这实在是太对不起刘氏的列祖列宗了。

  所以,他们决定暂时保持自己的独立,等到这两位分辨出来到底谁才是真的皇帝之后,他们再恢复对天子的恭敬。

  话语中说的是他们,但其实真正有这个实力割据一方的只有两位。

  其一,幽州刘虞。

  其二,荆州刘表。

  而这两個人的态度也不尽然相同,刘虞前往了长安一趟,又去了琅琊一趟,两边的皇帝都十分恭敬的欢迎这位正统的汉室宗亲前来到访,并且对刘虞的到来表示了亲切的慰问。

首节 上一节 418/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