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42节

  尤其还在双方装备质量、武器等等都相差无几的时候。

  这是一场碾压似的、结果没有任何可以争议的“战争”,公孙瓒战败,逃窜到易水之畔,而后自刎。

  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姿态。

  而公孙瓒死了之后,出乎天下人预料的是,幽州竟然全部都划归了曹操的统辖。

  所归属曹操阵营的一部分荆州势力划归了刘备所有。

  至此,天下势力彻底三分,只剩下了大虞、以及两汉了。

  天泰十一年,天下势力三分。

  一时之间,这动荡的天下好似又有了几分“一统”的倾向,虽然天下三分,但也正是因为有了三个大势力的割据,所以百姓们才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长安大汉那边,因为有刘备接手,加上小皇帝一心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没有什么功夫理会朝政,所以长安大汉直辖下的百姓们生活也还算过得去,至少已经恢复了安宁。

  而琅琊大汉这边倒是有些复杂了,天子与曹操之间的争斗好像是进入到了某种白热化的阶段。

  朝廷中有天子的势力也有曹操的势力,当然了,那一部分忠于天子的势力还较为“弱小”,不能够与曹操的势力抗衡。

  这种情况下琅琊大汉这边的生活也勉强还能够看的过去。

  至于大虞这边,倒是三个势力里面百姓生活最好的一个了,或许是因为这是一个“新生”的国家,所以这里的一切制度都还没有腐朽。

  新生的国度充斥着勃勃生机,加上天子与丞相十分君臣相宜,朝廷之上甚至一时之间连争斗都没有了。

  三方之中,大虞的百姓生活之好,让刘备、曹操势力范围内的百姓都开始羡慕,而后一些着实是生活不下去的百姓,一咬牙,直接悄悄带着家当开始了“南下”的迁徙。

  一两个人的南下自然不能够算是“迁徙”,但若是这些人一个连带着一个,甚至最后形成了让曹操、刘备都不得不颁布律法,阻止百姓们离开的浪潮呢?

  那就算是迁徙了。

  在后世七年级“华夏古代史”的教学课本中,关于“三国”的篇幅里面,专门有一部分的话语记载了这一次的“迁徙”,他们在历史中有一个专门的名字。

  “华夏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

  课本上的描述是这样的。

  “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天泰十一年,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之中的百姓生活也逐渐的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当时尚且未曾完成一统的大虞王朝国内政治清明、皇帝勤于政事,而时任丞相的“祖天师”也展露出来了自己强大的治国能力,将大虞治理的井井有条,一时之间,甚至有当时大汉最鼎盛时期的盛世模样。”

  “而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此时的刘汉与曹汉王朝便显得不是那么的优秀了。”

  “于是,大批的百姓纷纷南下,其中逃亡大虞境内的百姓数以数十万计,这也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这样子的迁徙行为是自中原地区逃亡当时的大虞境内,其中来自北方、中原、沿海的诸多百姓选择的逃亡地点更多的是身为当时大虞首都的“临京城”,这些百姓在逃亡到了大虞之后,迅速得到了大虞的人口认定,而后开始在大虞境内生活。”

  “在当时,大虞的主要势力盘踞在我国的南方地带,那里地广人稀,科技并没有中原地区发达。”

  “北方、中原人的不断南迁,不仅给当时的南方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当时大虞境内所统辖的南方地区,因为政治清明,所以对耕地的扩展较之北方放松不少,且因为大虞初代皇帝张角的政策治理,所以社会较为安定。”

  “在当时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之下,大量的荒地被开课了拿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而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之下,当时盘踞在中原地区的“墨家子弟”很快带着他们的生产工具来了南方,吸引了大量能工巧匠的南方地区,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在这一时期,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开始达到了与北方持平的阶段。”

  “而盛极一时的“虞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随着大虞的安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铁、造船、造纸、造盐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我国历史上

  在这样热闹的发展之下,大虞的国力自然是蒸蒸日上的。

  而大虞开心了,有人自然就不开心了。

  比如曹操。

  天泰十一年,大虞发展正在关键的时候,曹操与刘备联手,二人的盟军规模再次扩大。

  他们不愿意看着大虞继续这样和平的发展下去了,所以他们决定率领大军南下,攻打临京城。

  他们要联手覆灭大虞。

  而在这样的风雨飘摇情景之下,大虞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

  张角病危。

  临京城内

  太子张成坐在东宫之内,脸上带着担忧的神色,他开始害怕了。

  此时的他还未曾准备好接手这个诺大的帝国,也没有准备好对付自己的那个二叔,可是他的父亲在这个时候病倒了!

  那位天下闻名的医者“扁鹊”以及“华佗”都已经进了皇宫,可是此时的勤政殿内却没有一丁点的消息传出来!这怎么能够让这个半大的少年不害怕呢?

  张成猛的站了起来,脸上带着坚定的神色。

  “我要去见父皇!”

  可还没有等他走出大殿,外面一个内侍便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慌张的神色。

  “殿下!”

  “陛下传召!”

  临京城内,地公将军府

  张宝神色难看的望着面前的侍卫,眼前闪过些许暴怒之色:“你们凭什么不让本将军出府?”

  他的面前,那些侍卫一动不动:“这是陛下的命令,若是您有问题,可以等待陛下传召您。”

  勤政殿内

  张角躺在床榻之上,身旁站着早已经准备好了的祖天师。

  当张成急匆匆跑进来的时候,张角握着他的手,让他认祖天师为“相父”,并且告知了张成“祖天师”的真正身份。、

  其实一开始祖天师成为丞相的时候,张成还有些不满,觉着自己的父亲是老糊涂了,但后来见到了这位的霹雳手段,便不再说什么,反而力挺祖天师。

  然而今日得知这位的真实身份之后

  张成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当时做的决定到底是多么的伟大!

  他的手被张角拉着,放在了祖天师的手中。

  大殿内传来一声叹息声。

  伴随着这道叹息声,这位历史中的太平道创建者、大贤良师、至圣天师、天公将军,大虞开国之君,便这样悄无声息的驾崩了。

  天泰十一年。

  大虞天子张角崩于临京城内,年六十有三。

  谥号“圣高”,庙号“太祖”。

  后世称之为

  虞太祖,又名为虞圣高太祖皇帝。

第387章 更糟糕的事情

  天泰十一年。

  大虞开国圣高祖皇帝崩殂于勤政殿内,此时大虞境内风雨飘摇。

  地公将军、人公将军被皇帝早已经布置好的后手囚禁在自己的府邸之内,一步都不得出。

  而在这种情况下,在“至圣天师”、“天公将军”、“大贤良师”、“祖天师”、大虞丞相、大虞太师的支持之下,太子张成依照礼法,以太子、嫡长子的身份继位,成为了大虞的新任天子。

  天泰十一年,太子即位,次年,改元“元安”。

  天子即位,特加封群臣。

  大虞朝堂之上开始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元安元年,天子诏令。

  免去祖天师的“至圣天师”之封、免去“天公将军”之封、免去“大贤良师”之封,免去“太平道主”之封。

  加封自己的父皇,大虞的开国皇帝为“至圣天师”、“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尊为太平道主。

  加封祖天师为“司徒”、“太傅”。

  至此,祖天师成为了大虞历史上第一位身兼“四公”职位的人,甚至也是华夏历史中第一位兼任如此之多荣誉与职务的人。

  太师、太傅、司徒、丞相。

  祖天师位高权重,但却自此从“太平道”的事务中抽出身来。

  在这道诏书中,最有趣的当属这位新任天子对于自己的两位叔叔的加封。

  天子诏令:加封地公将军张宝为“天煞临世安民地公伏魔大将军”位列太平道三大祖神将之列,加封人公将军张梁为“地煞临世安民人公伏妖上将军”,为太平道三大祖神将之列。

  起初人们不知道这个加封有什么意义,只是以为这是对两位叔叔的安抚。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其中的含义。

  太平道的归太平道、大虞的归大虞。

  太平道这个在历史的大趋势下出现的“教派”终究还是在历史的大潮流下,开始慢慢的变成最寻常的一个教派。

  它不再有历史的政治意义了。

  这就是新任天子一系列诏书的根本目的。

  张宝、张梁被封赏成了天上的神灵,天上的神灵自然不能够管辖人间凡俗的事务。

  元安元年冬。

  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在神将府内得道升仙,前往黄天大罗与天公将军共掌黄天了。

  大虞境内一些试图作乱的势力也没有了可以利用的借口,于是逐渐的平息安定下来。

  元安二年,春。

  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子再次颁布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二道诏令。

  天子诏令:以令大虞万民,顺时农耕。凡开垦荒田者,只需要上交非常少的一些钱财,便可以长久的使用这一块土地,但民众依旧没有这些田地的所有权。

  并且,大虞天子下令,得到了自己“父皇”天公将军的神魂之梦,两年之内免去“赋”,且十年之内,绝不加赋。

首节 上一节 442/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