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49节

  “今日这酒断了情谊,下一次他一定不会再留手了,下一次再见面,便是城楼之下,国破之日。”

  刘备、曹操看着面前这一杯酒,神色中带着些许幽幽。

  良久,二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告诉天师,我知道了。”

  青梅故交一杯酒。

  如此,故交情谊断。

  临京城

  勤政殿中

  面对已经回来了的祖天师,张成的脸上倒是带着好奇的神色。

  他低声问道:“丞相,为何不将曹操与刘备留下?这样的话,长安与琅琊方面就会群龙无首,届时不是更利于我们统一天下么?”

  祖天师神色不变。

  “更有利?”

  他笑了一声。

  “陛下,现如今大虞还有力量可以打一场北伐之战么?”

  张成神色顿时僵硬了起来,他想起来这些时日看到的关于大虞国库内钱粮的记载,突然之间明白了祖天师的意思。

  祖天师也不多说,只是抿嘴一笑。

  “经过这次的大战,大虞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发动一场攻势了,即便是能够赢下几场,也会因为后续而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既然无法彻底攻下长安与琅琊方面,那么留下刘备与曹操的意义便不大了。”

  祖天师抬起头,似乎是透过这一片片天空看向远处的一幕。

  “相反,我们需要刘备和曹操回去稳定此时他们国内的局势,不能够让朝政被世家彻底垄断,否则局势会更加复杂。”

  他神色复杂的说道:“长安那边还好,倒是琅琊那边的动静似乎.”

  祖天师叹了口气,再次说道:“不过,赤壁上这一把火也彻底的断绝了曹刘合作的可能,他们现在只会互相防备对方,害怕对方趁着自己虚弱的时候将自己吞并。”

  “更何况”

  他沉默了一瞬后开口:“等到曹刘查出来这一次的“火”是如何出现的,只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

  “而大虞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休养生息,等到合适的时候,直接发起总攻,一鼓作气横扫天下,一统九州。”

  张成这才放下心来。

  实际上他也懂得这些,只是想要试探一下祖天师是否对大汉还有“旧念”。

  如今看来,应当是没有的。

  元安七年,冬。

  赤壁之战中失败了的曹操和刘备回到了各自的老巢,而在回去之后,他们即刻针对这一次的失败开始了“查探”。

  那一把火出现的太过于巧妙了。

  而且火势的燃烧也十分古怪,就像是有人早就准备好了一样。

  他们的船只上,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火油?

  而在深入的查探之后,曹操与刘备都查到了这一次赤壁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

  是刘备。

  或者说,是刘备所代表的“刘民”。

  长安城未央宫

  刘备站在那里,面容中充斥着怒火。

  他几乎是从牙齿缝中挤出来了一句:“陛下为何要如此做?!”

  是的。

  这一次为何会那么巧合的着火?为何那些船只上全都有大量的火油?

  因为做这件事情的人,本身就是曹刘联盟中最为普通的士卒,他们想要做一些手脚根本没有人会注意。

  因为他们不是陌生人,也不是奸细。

  他们就是盟军士卒本身。

  他们听从了皇帝的命令,在船只上准备了大量的火油,而后在一个关键的时候,在东风乍然出现的时候,点燃了火焰,刹那之间,随着东风之势,火焰燃烧。

  船只周围,甚至都有他们丢下的不少火油,目的便是为了让火焰能够在江面上蔓延。

  刘备站在刘民的面前,像是那把将他们的胜利焚烧了的火焰一样升腾。

  他很愤怒,十分愤怒。

  刘民却是神色不变:“为什么?”

  “需要有为什么?”

  他咧开嘴:“如果这一次战争胜利了,你们是不是要将两个大汉合二为一?”

  “若是合二为一,我这个没有子嗣的人自然是争不过有子嗣的刘协!”

  刘民同样用愤怒的语气说道:“要怪,就怪你为什么一定要与曹操合作!他害死了我的父皇!而且你们合作之后,我就会失去皇位!”

  刘备看着刘民:“就为了皇位?”

  刘民冷笑一声:“就?难道这天下人争来争去,不都是为了这刚位置么?!”

  “朕没有错!”

  “宁教朕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朕!”

  这话落下,刘备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许久之后他才哑着嗓子开口道:“你疯了。”

  他闭上眼睛:“自今日起,陛下就好生在未央宫中将养吧,日后也不必上朝了。”

  刘备选择了将刘民囚禁深宫。

  他本该杀了刘民的,但他下不去手。

  他还是那个仁德的刘皇叔。

  琅琊方面同样如此。

  曹操回到琅琊后,听到汇报说大皇子不见了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一次的“阴谋”中,有天子出手。

  但他有证据么?

  没有。

  不过

  曹操也同样不需要证据。

  元安八年。

  在三国历史中很有意义的一年。

  长安天子似乎患上了疯癫之症,因此在深宫中将养,加封刘备为摄政王,替其监国,行使天子权。

  琅琊天子突然病重,同样在深宫中将养,加封曹操为摄政王,替其监国,行使天子权。

第392章 一杯薄酒以高上苍

  元安八年,天下局势渐渐变得更加稳定了。

  长安与琅琊方面开始瓜分北方那些零零散散的势力,并且以一种近乎于“蛮横”的手段去针对那些想要割据地方的郡守、县令们。

  在这样的高强度压迫之下,各地的郡守也好,县令也罢,都开始臣服于这两股势力。

  而长安方面与琅琊方面最大的区别是,琅琊方面开始有些“纵容”那些大世家、大豪强的存在,并且让他们享受到了足够的待遇与特权。

  相应的,这些大世家也给了琅琊方面不少的帮助。

  颍川陈氏、荀氏以及其余诸多势力都开始将自己的“力量”朝着琅琊搬迁,当然,仅仅是搬迁了一部分。

  世家从来不会将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他们在彻底倒向琅琊之下,都与一部分的“自身”进行了“正义切割”。

  比如颍川陈氏。

  颍川陈氏同官渡陈氏一样,都为陈氏,但他们的处境却不同。

  颍川陈姓的起源为“妫姓”,是舜帝的后裔。

  而官渡陈氏则是出自“姬姓”,这一脉以“陈野”为先祖,依照官渡陈氏的记载,是当年他们的先祖“樊姓”的始祖后人,其中一脉流于陈地,因此便改做以“陈”为氏。

  两者虽然起源不同,但颍川陈氏的一部分人却以官渡陈氏为“信仰”,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应当做的事情——以天下黎民苍生为重。

  所以,在元安八年的时候,官渡城迎来了一支不速之客。

  或者说,不能叫做不速之客.

  官渡陈氏,府宅。

  陈泽熙一脸茫然的看着面前坐着,十分恭敬的老人,脸上是少有的无措神色。

  “老翁,您的意思是?”

  他面前坐着的“陈康民”神色不变,只是慈祥的笑了笑:“我等是颍川陈氏子弟,只是与主脉之间有些分歧,所以我们这一支便离开了颍川,准备前往大虞。”

  陈康民微微叹了口气。

  “虽说陈氏与我们并非是一支,且祖上来源都不尽相同,但我们终究是同一个氏。”

  “因此,路过官渡,想要祭拜一下官渡陈氏的先祖。”

  他的脸上带着些许愧疚,显然也知道这是对于官渡陈氏的打扰。

  陈泽熙则是无奈扶额,他点了点头并没有拒绝陈康民的话,毕竟这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

  官渡城外

首节 上一节 449/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