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95节
谢玄以及王献之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们却懂自己的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那眼睛里藏不住的窃喜以及恶趣味简直是要溢出来了。
他们怎么可能猜不出来些什么呢?
于是,两人一合计,除了每日下值的时候找陈潇喝喝酒,其他时间就干脆不出门了,在家里闭门看书。
建武八年便这样风平浪静的过去了,虽然暗中依旧汹涌,但却令人看不出波澜。
许多小世家开始准备投靠皇帝,而担任小中正官的那些世家们则是依旧在挺着,毕竟.他们看不到皇帝胜利的希望。
建武九年,随着王氏以及谢氏的彻底投靠,皇帝身旁的势力也越发的强大,他对于江南的控制也越来越强盛了。
而陈郊周则是在收拾完了岭南之后,被皇帝诏了回来。
巧合的是,担任大中正官的“诸葛氏”家主病危,而诸葛氏的下一代家主则是上书,因为自身忙于照拂父亲的身体,所以不能继任大中正官的位置。
在其余世家子弟都想要争夺这个位置的时候,皇帝的一道诏书彻底让他们安静了。
因为他们没有胆子也没有能力和这一位抢。
替代诸葛氏大中正官位置的,是陈郊周。
陈氏陈郊周。
自此,皇帝身旁的大中正官,变成了四位。
或者说
五位。
因为那位投靠了大世家的“寒门”子弟,本就是皇帝的人,他潜伏在大世家身旁,目的便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给大世家一刀。
天平再次倾斜了。
建武九年的秋天转瞬而至,在秋风萧瑟之中,一个好消息传来。
建武大典的某一部分,编撰完成。
与此同时,墨家当代矩子、同样也是陈氏子弟的“陈云安”在某个很平常的早朝出现了。
第424章 天下事 天下人
陈氏子弟不爱上朝。
这一点是所有朝臣都知道的,而这些不爱上朝的陈氏子弟中,最不爱上朝的应该是每一代的墨家矩子了。
墨家自先秦年间之后,矩子之位一直都是相互之间轮传的,谁更能够服众、谁的技艺、学问更加高超,便将矩子的位置传递给谁。
哪怕是陈氏子弟,也不是每一代都能成为矩子的。
但成为矩子的陈氏子弟却都会在朝中担任官职——即便他们从来不会出现在朝堂上。
朝堂上的臣子中,有些的长辈则是经历过当年太祖皇帝时期的朝堂,他们下意识的就想到了一个事情,当年那位陈氏的墨家矩子出现在朝堂上的时候,仿佛是出现了某件大事。
那件大事最后奠定了大虞一统天下的基础。
而如今陈氏的墨家矩子再现
所有人都在沉默,沉默的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宣判。
出乎意料的是,最先在朝堂上汇报事务的并不是这位突然出现的矩子,而是谢安、王羲之两人。
谢安、王羲之神色恭敬的站在最中央,脸上带着兴奋和快意之色。
“启禀陛下,《建武大典》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仅仅是两年的时间,这已然是十分迅速的了。”
“臣观建武大典,实乃天下第一奇书,因之恳请陛下将这一部分散之于民。”
散之于民?
几个大世家的家主眉头挑了挑,仿佛是明白了皇帝的想法,想要在民间培养出来寒门子弟,从而与他们这些世家子弟争权夺利么?
简直是可笑。
他们几个对视一眼,而后摇头在心里嗤笑一声。
这建武大典耗费了天下群贤两年时间,方才编撰完成三分之一,其体量一定是巨大的,而这巨大的体量即便是散于民间,那些人买得起么?
于是,世家们没有一个出言反对。
当然了,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他们觉着即便是散之于民也没事,毕竟那些贫贱之人买不起——买得起的就算是小世家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这种利民的事情,他们不敢反对。
他们前脚敢反对,后脚那位像是已经睡着了的镇国王与安国王就会睁开眼睛,下一刻他们的小命恐怕都难保。
于是,在无人反对的情况下《建武大典》的这三分之一,便被同意了散布民间。
当这场朝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一直被人观察着的“陈云安”则是缓缓的出列,而后看着皇帝,轻声开口了。
“启禀陛下,墨家众人研制出来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以“印制”书籍,以纸张承载,不需人工再抄写了。”
“此技术共有两种,其一为“雕版印制”,其二为“活字印制”。”
陈云安抬起头,看着张皖,没有管身后众人的反应。
“臣恳请陛下,以国库出资,建立“印制署”,于天下各州郡兴建一印制作坊,以全民间。”
张皖看着很惊讶的样子,脸上带着好奇的神色:“哦?印制术?”
“这两种印制术若是如同云安所说的一样,是利国利民之大事,朕自然是同意的,只是这印制术成本如何?”
“若是印制书籍,书籍的售价控制在多少的时候,既可以让商贩们有得赚、又可以让百姓们能够购买的起?”
陈云安稍加思索,便按照自己之前的调查开口了。
“启禀陛下,此二术中,雕版印制成本较之活字印制较高,若雕版中有字迹模糊、坏掉,便需要重新雕刻。臣曾看过《建武大典》的某一部分,若是以建武大典这一部分为例的话,以雕版印制,一本书籍的价格可以控制在半贯钱;而以活字印制的话,一本书籍的价格则是可以两百钱。”
“这是一个可以让商贩获利的价格,毕竟商贩之中大多数都是不成体系的,这两者是规模越大越能够节省。”
“若是朝廷兴建印制署的话,则是可以将书籍的价格控制在一百钱左右。”
一百钱?
朝堂上的众人听着这个数字,都神色变幻莫名。
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许久没有听到这个名词了,一百钱是多少来着?
不少人在抓破了脑袋之后才想起来,一贯钱是一两银子,而一贯钱则是一千钱,所以一百钱是一钱银子?
卢念当即便有些不满,他上前一步:“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书籍、知识乃是无价之物,若是定价如此廉价,岂不是践踏书籍?践踏知识?”
“但臣同样以为,墨家矩子所造此技术,本就是要造福于民,价格过高的话,也不能体现出陛下的仁德。”
他想了想之后,才按照自己一顿餐食所花费的半成来为一本书籍定价。
“臣以为一本书籍,定价为五十贯钱为合适的数字。”
卢念的话语刚才说完,朝堂之中便有不少人没忍住嗤笑出声,其中一个笑的最大声的便是尚书令“匡光恒”,看着匡光恒的神色,几乎是笑的直不起腰来了。
“哈哈哈哈——”
“好一个五十贯啊”
卢念皱眉,看着匡光恒神色凝肃:“此处乃朝堂之上,匡令首如此咆哮,将此处当成何地了?”
张皖则是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卢念后,看着匡光恒笑着说道:“匡爱卿为何发笑?”
匡光恒抹了一把眼泪,站了出来,神色莫名:“启禀陛下,臣只是觉着卢仆射的话语过于可笑了,所以才如此发笑,还请陛下见谅。”
他转过身,看着卢念,面无表情。
“本官有几个问题想询问一下卢仆射,不知仆射可否回答?”
卢念挺直腰板,他心里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但却始终坚定。
“匡令首请问。”
匡光恒看着卢念问道:“敢问卢仆射,可知我大虞一个寻常的六口之家一年的花销是多少?敢问卢仆射,可知我大虞如今的米价是多少?”
“敢问卢仆射——”
匡光恒的声音拉长:“可知除却京城之外,在寻常年间,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卖身可以得到多少银子?”
卢念皱眉:“这些本官何必知道?”
“与本官何干?”
匡光恒冷笑一声,刚准备说话,一道淡漠至极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若是老夫没有记错,京都之中,一个六口之家一年的花销,当是两贯钱到五贯钱不等。”
“如今米价,一石米五百钱。”
“京都之外,寻常百姓卖身之费用,大抵上是三钱银子到五钱银子。”
随着这个声音的响起,所有人的目光都缓缓的看向了那坐在椅子上,已经睁开了眼睛,眸子中带着冰冷、脸上神色同样看起来十分冷酷的老人。
这是一头从来不会睁开眼睛的睡虎。
但如今他被吵醒了。
陈安缓缓站起身子来,陈潇则是搀扶着自己的父亲。
“你说,你何必知道这些?”
“卢仆射?”
陈安的声音并不算大,但此刻这大殿之中却寂静的没有人敢压过这个声音,而面对陈安的卢念则是整个人都在颤抖。
“我我.我.”
陈安淡漠的眼睛只是看了他一眼,而后缓缓开口说道:“卢子干若是知道,会有你这样的后人,当年在大汉的时候便会悬梁自尽!”
“将你祖宗的脸全部丢尽了!”
卢念脸色涨红,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能说什么呢?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他的先祖,当年的大汉尚书台令卢植在这位面前也不敢说什么,毕竟当年的当年,卢植还是陈氏的门生来着
陈安看着卢念说道:“此后十五年,卢氏回范阳,不得出。”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