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09节

  最后的结果是,他们都是正统。

  就像是关中秦氏以及上党赵氏一样,他们的先祖都是秦朝嬴姓那位最有名的始皇帝。

  而如果刘氏想要揭竿而起,那么“秦氏”“曹氏”的人也一定会拼了命的打压——毕竟刘氏如果再次成为皇帝,会不会报复曹氏这谁也不确定。

  同样的,曹氏的人想揭竿而起,秦氏以及刘氏同样都不会愿意——很简单的理由,我们祖上当年那么辉煌,我们都不能再造一朝,你凭什么?

  看着杨坚脸上的同情以及眼睛中的“算计”,独孤信的眼眸中却缓缓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他是乐于见到这一幕发生的——左右不管最后,这些“权势”的中间都需要他这个“独孤氏”的家主来作为桥梁不是么?

  杨坚坐上皇位之后,难道便能够否定自己的功绩么?

  笑话。

  那么大的独孤氏,又不是只有几个嫁出去的女流之辈。

  “泰山,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杨坚看着独孤信问出了这个问题,而独孤信几经犹豫之后最后还是微微摇头:“再等一等,现在还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他低声道:“等到陛下忍耐不住了的时候,便是你我动作的时候了。”

  “你要知道,我们发动的绝对不是政变——而是要小皇帝知道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之后,将权利平稳的交接给我们,最后将皇位禅让给你。”

  独孤信并不想当皇帝——因为他深刻的知道,哪里有什么千年的皇朝,当年的周不过八百年,而大汉则是四百余年,到了大虞便是只有两百多年的光景了。

  而陈氏呢?

  陈氏至今已经八百多年了!甚至超越了最长寿的周朝。

  没有千年的皇朝,但有千年的世家!

  任由周、秦、汉、大虞随着时间长河的冲刷而缓缓的消散,这可陈氏依旧挺立在这漫漫长河之中,无有更改。

  这便是“千年世家”。

  杨坚缓缓的呼了口气,继而将心中的担忧全数吐了出去。

  他需要忍耐与等待。

  万岁十一年,秋冬之际。

  当朝皇帝提拔了数个不知名的官位担任朝廷一些重要的位置,然而这些人的能力却并不足以服众,但朝廷依旧在缓慢的运转着。

  等到了万岁十二年的春天,皇帝决定开恩科了。

  所谓恩科便是说,这是皇帝特意开的“恩情”,希望天下的有识之士能够踊跃参与。

  这一次的恩科扩大了名额与参选的人手,考核的依旧是先丞相陈志所做主定下来的一部分建武大典内容——虽然有些过时了,但某些政务上的事情却是常看常新。

  但民间对此似乎并不怎么领情。

  因为皇帝在开恩科的同时,还特意又开了一科考试的科目。

  如今的考试科目有黄老科、国子科、伶人科、建武科,皇帝在这四个科之外,再开了一个“匠人并佛学科”。

  单单只是“匠人科”的话人们还没有那么反对,毕竟所谓匠人在大虞一朝的地位并不算低下,而他们其实被称之为“科技”“技术”更为应当一些。

  这些匠人们创造了不少的先进工具,而这些工具则是很好的帮助了大虞在科技方面的发展,至少这些参加建武科的学子们很清楚——家中那些好用的农具到底是怎么来的。

  但.佛学科显然是触犯了这些学子的逆鳞。

  起初学子们只是以为,这不过是皇帝的又一次“兴致而来”,又不想要单独给佛学开一个科目考试,占据其他的名额,所以便将匠人与佛学两科并在一起。

  可当成绩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哗然了。

  这里先要说一下万岁朝科举的名额分配。

  三百六十个名额依旧是依照当年的先例设置,其中黄老、国子、伶人三科各自占据了九十个名额,剩余九十个名额由建武、匠人佛学科平分。

  而这一次,建武科分到了三十个名额。

  只有三十个名额!

  这简直是令学子们气愤,合着这个所谓的恩科根本不是为国朝取士的,而是为了那个昏庸无能的皇帝选拔戏子道士寻仙的?

  这比不开恩科还要让他们恼怒,因为这算是赤裸裸的对他们的“侮辱”。

  而更令他们生气的事情还在后面。

  匠人佛学科有六十个名额,但这一次录选的六十个人中,匠人只有十三个,而那群不学无术的、肥头大耳的和尚却足足有四十七个名额!

  而十三个匠人中,甚至还有十个匠人是泥瓦、雕刻匠,专门做佛像的雕刻匠人!

  这约等于佛学占据了五十七个名额!

  几乎是一瞬间,所有民众的怒火全然被点燃了,他们的眼眸中带着愤怒的火焰,这么多年对大虞皇室的忍耐已经达到了顶点,继而在这一刻全数爆发!

  而最要命的是,这一次愤怒的不仅仅是这建武科的学子们,还有“黄老科”的学子们。

  为什么?

  很简单。

  因为黄老学说原本是研究老庄的,但是从大虞建立后,大虞设置“太平道”,太平道几乎是成了道教的正统,他们尊分得道帝君、三清与庄子等人为道教领袖。

  三清中如老子的地位不言而喻,至于庄子么,则是因为当年传授张角太平要术的“南华老仙”正是庄周、庄子,庄周在道教中的封号便是“南华”,又称南华老仙、或者是南华真人。

  现在你一个信奉道教起家的王朝皇帝,竟然给了一群和尚这么多的科举名额?

  怎么着?

  你是不想尊奉道教了,反而是想要尊奉佛教了?

  这已经不单单是所谓的“名额”之争了,这更是道统之争。

  道佛之争!

  当然了,黄老科、建武科的学子不满之后,国子科的学子们也同样是开始不满了。

  毕竟没有匠人佛学科,他们的名额可是比现在要多的,现在他们就只有九十个名额了!

  那些落榜的学子们心中自然也是愤恨的。

  万岁十二年,春夏。

  随着恩科选拔的落幕,一场更为庞大的哗变伴随着秋风的到来而泛起点点波澜。

  所有人都在愤怒。

  如同一滴油落入了烈火当中。

第435章 政变(其二)

  气氛瞬间变得焦灼了起来,朝堂上的不少人都从这一次的“喧嚣”当中看到了历史中隐藏着的影子。

  建安年间,曹魏所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世家以及皇帝借助着民间儒生的力量进行着各自的算计,最后的结果是世家接受了皇帝伸出的橄榄枝——九品中正制度,从而帮助曹魏的那位开国皇帝“曹丕”完成了对于大汉的威胁与逼迫,帮助曹魏建国。

  而这一次,所有人都觉着,不过是那一次的“变种”。

  但他们看不到皇帝能从其中得到什么,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怀疑起来杨坚、独孤信等人了,朝堂上的臣子们开始怀疑这两个人想要发动政变。

  随着京都内那些学子的“闹腾”,京都内的气氛也一日比起一日变得紧张起来了。

  杨坚府邸

  杨坚、独孤信两人对立而坐,眼睛中都带着些许焦虑的神色。

  这件事情的确不是他们做的、也同样不是他们指使的,当他们看到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两个人都处于极度的焦虑当中,想要将事情挽回。

  但这件事情的背后就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一样,完全不是他们能够操控的了。

  杨坚甚至怀疑,背后操纵这一切的人,到了如今,恐怕也没有办法再去操控这一切的发展了,毕竟有些时候“民意”当真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泰山,您觉着此事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

  杨坚神色中带着些许的犹疑,他看不出这一次事件背后的受益者。

  人做事情总是需要理由的不是么?

  总不能这一次的事情推动只是一次“兴致”吧?

  那也实在是太过于荒谬了。

  而独孤信比较起杨坚则是淡然许多,他只是看着杨坚说道:“无须担忧考虑那么多,这次的事情本就不是你我做的,所以清者自清。”

  “无论背后的推手到底想要做什么,他只要有“目的”,那么最后一定是会暴露出来的。”

  独孤信笑着说道:“而只要他的目的暴露出来,我们便可以从他的目的入手,看一看背后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

  “依旧是那句话,人无利不起早。”

  “所有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无论看着是否荒谬与否。”

  杨坚点了点头,将自己心中的忧虑放下。

  “咱们的事情进行的如何了?”

  听到这个问话,独孤信下意识的皱了皱眉,脸上带着了些许的叹气和为难:“事情不太好做,丞相在离开之前已经将大多数的事情都交代了人手。”

  “放声不愧是这一代陈氏子弟中最出彩的一个,即便是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他也将所有的事情安置的密不透风。”

  他按了按额头,继而说道:“不过也幸好,咱们的这位陛下与放声并不是什么“同心同德”,在我们“钻空子”的时候,我发现有另外一股属于陛下的势力也在钻空子。”

  “咱们的事情,大约也就是这几个月的时间了,年前应当是可以搞好的。”

  杨坚点着头,神色依旧是严肃的:“我们的一切图谋,就全看这一次的“计划”了,若是不能够回到那两个位置上,你我所思虑的一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独孤信倒是不在意,他只是看着杨坚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我听闻,放声在离去的时候,曾经来找过你,你们之间谈论了一下他们家庄头的事情?”

  他笑着看向杨坚:“我倒是听伽罗说起了你对庄头的看法,只是我倒是有些不太认可的地方。”

  独孤信站了起来,在院子里面慢慢的走着:“具体的事情还是要具体看情况去分析、去做的,这是当年陈氏的某一任家主曾经说过的话。”

  “除却一些底线问题不能够突破之外,其余的事情都是有商量的嘛。”

  将地面踩出来一个个的脚印,独孤信的声音慢慢的在这院子里回荡着。

  而此时,天穹之上,一滴滴小小的雨滴开始缓慢的落在地上,两人坐在院子里,房檐上已经开始有雨水汇聚,继而从屋檐上飞速滑落,天井处都要成为一片瀑布了。

  独孤信回到屋檐下,坐在那里:“你的情况与陈氏的情况还是不同的。”

  “陈氏的那个庄头所依靠的不过是陈氏的声名,他所能够享有的一切权利也都是陈氏给予他的,所以陈氏可以说收回就收回,说处理就处理——因为他没有参与到陈氏这一片基业的打造过程,只是在最后享受了。”

首节 上一节 509/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