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14节

  他将张春搀扶起来,继而站在张春面前,对着百姓以及张春躬身一拜!

  周围顿时传来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所有的百姓都愣在了那里,他们甚至来不及反应!

  下一刻,从张安年幼童时期便一直侍奉在他身边,如今已经成了常侍的盈安顿时着急忙慌的说道:“陛下!您何至于此啊!”

  “这并非是您的过错啊!”

  他上前去,想要将张安年搀扶起来,但张安年依旧躬身不动。

  盈安满脸泪水,他看着张春以及众多百姓说道:“诸位,咱家从小侍奉陛下,哪里不知道陛下的苦楚呢?本来是不愿意说的,但如今看到陛下这般,当真是不得不说了。”

  他不顾张安年的阻拦,看着众人,大声说道:“各位,你们以为是陛下不想要改革这科举制度么?你们以为是陛下想要困居在深宫当中,开设这所谓的伶人科、方士科、以及佛学科么?”

  盈安的脸上满是泪水。

  “先帝留下旨意,令太后辅政,宫中的许多事情也都由太后把持。”

  “当时丞相还在的时候,还能够帮助陛下,所以那些年来建武科学子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只是后来,丞相的身体每况日下,太后又起了小心思,绕过陛下直接令当时的中书门下——”

  说到这里,盈安看了一眼站在那的杨坚、苏威等人,然后感慨的说道:“让他们设立的方士科以及伶人科,实则那些人根本就不是陛下的门生,也不听从陛下的命令啊。”

  他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诉说着张安年这些年的苦楚,越说越让周围的百姓们觉着心中愧疚,对于前些年日子不怎么好过的那些愤恨也逐渐的消失了。

  毕竟这个人都说了,陛下的日子也不好过嘛。

  一切都是之前那个中书门下、以及太后那个老妖婆的问题!

  对了

  之前的中书门下是谁来着?

  人们的目光逐渐的看向方才还字正腔圆、陈敦有力的为自己等人谋福利的杨坚、苏威。

  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这俩人不就是之前的那个劳什子中书令?

  众人神色一变。

  合着刚才你说的那些话全都是假的啊,咱们的日子过得不好是你们的问题啊?

  一群人眼神变得不善。

  而杨坚心中一顿,有些无奈和感慨。

  这事情的确是真的,但他也有借口,当即上前一步,低头认错:“原来如此,当时接到来自宫中的命令后,臣等也十分迷茫,但拖延了三四天,还是见不到宫中来新的命令,于是只能依照旨意通过此事。”

  他的声音中带着愧疚,几乎要哭出声来。

  “原来是臣等受人蒙蔽了啊!”

  周围百姓的神色再次变化。

  哦,原来是受人蒙蔽了。

  尚且在宫中的太后,在所有人都目睹的情况下,被动的接受了来自这两位的“黑锅”。

  张春同样是“神色大惊”脸上带着茫然与惶恐,他连忙上前将依旧弯腰的张安年搀扶起来,声音有些哽咽:“原来陛下竟然受到了如此的苦楚啊!”

  “我等身为臣子,竟然连此事都不得而知,当真是为臣不力!”

  “今日,哪怕是先帝当年留下了什么旨意臣也无法忍受了!”

  “陛下!先贤曾言,父不慈,子何必孝,更何况太后非陛下生身之母,何必如此顾忌太后?”

  “臣请陛下收缴太后权利!”

  周围的百姓们也都愤怒的大吼着:“请陛下收缴太后权力!”

  张安年双眼通红:“你们这是为何?难道是要逼朕不仁不义不孝么?”

  张春跪在那里,猛的扣头,额头上沾染着些许雪花。

  “陛下!”

  “昔年陈子曾对当年的赵太后以及始皇帝言,您一旦成为皇帝,成为这九五之尊之位,就已经不是一个孩子的身份了,有什么不孝之言?”

  “当年陈子诛杀赵太后,今日若陛下执意不肯收缴太后手中权力,臣宁死前去官渡,请镇国王出山,诛杀奸佞!”

  陈氏是块砖,哪里好用往哪里搬。

  此事,提起陈氏之后,百姓们的声音也明显是有了更多的底气。

  “陛下!我等愿前往陈氏请镇国王出山!”

  一群百姓们的脸上带着恳求。

  此时的风雪更大了,呼啸而来的萧瑟冷风将一切都席卷,张安年落泪,看着众生,只能够低声道:“也罢,为了这天下,为了这众生,哪怕朕担负这不孝之名又能如何?”

  他转过身,面对那皇宫以及太庙的方向,微微躬身。

  “今日,朕以大虞皇帝之身,以祖宗灵位为誓。”

  “将科举考试定为一科,所考内容由建武大典之中抉择出法典、以及治国安民之策,若后世皇帝有违背此言的,众生皆可反之!”

  “而其不为逆贼耶!”

  “今日之誓,与天共鉴!”

  “山河不改,誓言不休!”

  万岁十二年冬。

  持续了多日热闹的京都变得宁静起来,而关于皇帝幼年时候苦楚,之前的“昏庸”更是被太后所裹挟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所有人都知道了,不是皇帝不好,而是皇帝身边有奸佞,有一个坏透了的太后!

  而且还有两个昏庸的臣子——哪怕他们也是被人蒙蔽了,但那又如何?皇帝都认错了,你不认错?你既然承认你错了,那你就是昏庸无能!

  杨府

  独孤信的神色有些难看,他看着面前的杨坚低声说道:“这几日本来是想要将你们官复原职的,但是但是陛下用民间对你们的怨言当做借口,将之再次推迟。”

  “你我等人官复原职,只怕是要再等一段时间了。”

  杨坚的神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反而是叹了口气说道:“事实上,当那个叫做盈安的当众说出诛心之言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是陛下做的一个局。”

  “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改革科举制,使得新的学子变成真正的、能够占据高位的天子门生,另外一方面则是挽回自己名声,最后还能够将太后限制在深宫当中,日后即便是太后想要做什么,都会被前朝的臣子直接以此事顶撞回去,甚至人们不会觉着臣子和陛下做错了,反而会觉着太后错了。”

  “最后,他还能够拖延你我回到朝堂的时间。”

  “哪怕只是拖延一年,陛下也有足够的时间收拢一大部分的臣子,从而真正的形成与我们的掎角之势了。”

  杨坚说着说着,便感慨的说道:“你我都小瞧了陛下啊,陛下的聪慧恐怕古往今来都能够名列前茅了。”

  他的目光穿透一切,看向那深宫:“不过,这一场争斗还未曾结束。”

  “孰胜孰败,还未曾有结果呢。”

  勤政殿

  张安年的神色愉悦,他看着手中的奏疏:“盈安,你瞧瞧这些人,变脸变得有多快啊。”

第439章 血雨之夜(上)

  盈安站在他的身侧,脸上同样是带着些许笑容。

  “陛下,他们这些人总是这样的,谁能够把控局面,谁就能够获得他们的朝向。”

  “但往往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才能够决定最后的胜利。”

  盈安一边为张安年倒茶,一边轻声为他剖析着自己所看到的政治局面、以及当下的政治形势。

  而张安年则是十分安静的听着。

  盈安对于张安年来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这是他的母亲留给他的唯一一个可以真心相信、也会用心忠诚于他的人。

  除了盈安之外,其余人都不可信。

  张安年知道自己哪怕是天生聪慧,且从陈氏的藏书中悟出了许多的道理,也想要做到为天下苍生谋取一线生机,但他自己的“眼”终究是窄的。

  他所能够看到的,是一件事情在他眼睛中、站在他的角度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事物。

  所以他需要一个人,一个与他完全不同角度、甚至完全不同阶级的人去帮助他分析一些事情,或者说是讲述属于那个人眼睛中所看到的事情。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样子的道理,张安年不会不懂。

  待到盈安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想的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之后,张安年才点了点头,继而叹了口气。

  “今日借助众人之心、之力,将科举制再次回归到建武时期的样子,这的确是一件好事,而日后就算是大虞改朝换代了,朕也不算是对不起先祖了。”

  张安年比他的父亲、甚至是祖父都更加看得开。

  在他看来,大虞若如同大汉一样崩塌,那么只要接手的人是一个合适的人,他也不会进行一些过多的阻挠。

  盈安端着茶水走到了张安年的身旁,将茶水递了过去之后,轻声道:“陛下这说的是什么话,大虞有天师庇佑,必然会万世长存的。”

  张安年嘲讽的笑了笑。

  他按了按额头:“去把张春叫过来,朕需要他做一些事情。”

  “如今朝中的局势已经被控制了一些,那么朕就要放开手脚去做一些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了。”

  张安年的眼睛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万岁十三年,这一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

  因为万岁十二年的恩科考试发生了一些变故,所以恩科推迟到万岁十三年考试,而万岁十三年按照规矩也同样是有一场科举的。

  年年岁岁。

  这就导致万岁十三年有两次可以考试的机会,第一次没有考上还有第二次,而这前后两次的试题出的相互之间又有联系。

  国子科的学子们十分自信的下场,然后被打击的如同冷风中的花朵一样,全都蔫儿了。

  而这一次,原本建武科的学子却足以趾高气昂的兴奋了。

  因为录取的四百九十名学子当中,竟然有足足三百多人,将近四百人是当初的建武科学子。

  不过还剩下一百多人是国子科的学子。

  人们所预想到的那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这些国子科学子的中举,甚至此次考试的状元郎都是原本国子科的一位学生,叫做“张桥”的,所以国子科学子也没有闹起来。

  他们觉着张桥都可以,凭什么我不可以?

  所以大虞朝堂上依旧是一片风平浪静,而这个时候朝堂上因为苏威、杨坚、独孤信等人俱都不在,所以万岁帝开始肆无忌惮的打压着那些原本属于世家的“党派”。

首节 上一节 514/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