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21节
那便是前三甲在科举考试之后,可以打马游街,表示自己的“春风得意”。
而在打马游街之后,便是“琼林宴”了,几乎所有权贵都会出席,并且皇帝会亲自出席宴会,表示对新科举子们的尊重与信赖。
这是一种天大的荣耀,所以更加刺激了民间的百姓们读书的愿望。
而杨坚登基之后,做的第二件大事便是“修书”。
是的,修书。
但他修的却并不是类似于“建武大典”那样的书籍,反而是将政治家、儒家、法家三家的一些经典著作重新编撰、修订,然后整合成为“科举册书”。
册书有四正五偏。
四正为“政治学”“论语”“法学”“诗赋杂谈”。
这是选择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几门学说,选择他们的经典著作,而汇聚成的道理。
至于最后的那个“诗赋杂谈”则是教人写作的。
杨坚认为,想要当官,掌握政治学问、以及法律、品德还不够,还需要有文采。
自古以来雄才大略之人全都是文采斐然的,那么想要当大隋的官员,没有文采怎么能行?
而五偏则是选择了一部分的杂论学问,比如算学等。
杨坚认为,想要当大隋的官员,就要掌握的全能一些,若是不能做到这些,那你当个锤子的官员呢?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科举考试逐渐变得“严谨”与困难了起来。
并且科举考试不再制定固定的名额,反而是择优录取,选择一个相对来说固定的成绩,在这个成绩之上的则是可以录取。
也正是这一年,民间逐渐的流传起来了一句话。
“考考考,考到少年变白首”
科举考试的难度大大增加了,但这并没有阻碍人们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愿望,反而更是加强了这一愿望,令人们的心中都带着些许的“希望”。
毕竟
现在除了科举考试之外,已经没有了寒门子弟再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官渡
陈湛躺在椅子上,慢慢悠悠的看着手中的书籍。
他对于大隋的建立并没有什么意外,对杨坚的一些做法也没有肯定与否定,至于杨坚不找他来当丞相,那简直是一件太过于美好的事情了。
毕竟对于陈湛来说,去朝廷当官那真的是一个折磨人的事情。
能够好好的躺在家里休息,那为何一定要出去呢?
李渊倒是站在他的身边脸上带着无奈的神色,他扶额叹气的说道:“老师啊,你说我这两个孩子的性格怎么完全不同呢?”
他十分惆怅。
整个人都显得疲惫而又无力。
陈湛倒是放下了书籍,看着李渊笑了笑:“怎么?”
“二郎又做什么让你头疼的事情了??”
李渊一屁股坐在了陈湛的身旁,开始絮叨着自己的二郎做的那些好事。
今天把谁家的孩子给揍了被人告状上门了,明天又去哪里闯了祸,后天甚至是想要一个人偷跑出去打老虎了等等。
当然了。
李渊虽然语气是抱怨的语气,但说话的时候脸颊上却是带着幸福的神色。
他觉着自己能够有这样的孩子是一件幸福,并且由衷的发自内心觉着自己的家庭十分圆满幸福,若是能够一直这么幸福下去,那就好了。
说完了家中的事情,李渊又开始讲着朝廷中的事情。
他没忍住,看着陈湛问道:“老师,您说为什么陛下要取消丞相署这个机构?并且还用您的名义,直接取消了丞相以及丞相署内吏这五相之二?”
陈湛一边翻看着手中书籍,一边说道:“很简单啊。”
“他想要加强皇权、或者说集中皇权。”
“他这些年做的事情——比如将地方行政制度从原本的“县、郡、州”三级机构修改,改成了他那个什么所谓的“行省制度”,目的不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么?”
“如今的天下地方制度,由县、府、郡、道、行省为划分,一层一层的架构下去,下面的机构权利划分的越明显、越多、越细,则中央对于地方的管辖就越紧密。”
“而这些权利收拢到中央之后,杨坚自然是不愿意有一个“百官之首”,甚至是可以与他对抗的人掌握这种权利的,否则他这个皇帝真的就要如坐针毡了。”
李渊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陈湛说道:“那您就不生气么?”
生气?
陈湛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而后笑着将自己手中的书籍合拢。
他看着李渊,平静的说道:“陈氏从来不是贪恋那所谓的权力,所以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就生气。”
“再者说了,中央集权或者说皇权的集中,这是历史进程发展所必须会呈现的事情。”
“我生什么气?”
李渊嘿嘿一笑,挠了挠头:“不过老师这么一说,我倒是明白了不少陛下举动中的深意了。”
他有些怅然的说道:“不过.唉,也不知道朝堂上又开始的争端,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陈湛摇了摇头:“不过是旧事重演罢了。”
他指着外面说道:“二郎回来了。”
李渊转过头,看向院落外。
一个看着只有四五岁,但身姿挺拔,十分英武的少年郎站在那里。
但他的脸上、身上全都是沾染上的泥土。
李渊神色变化,最后怒吼一声。
“李世民!你能不能老实一天?!你又干什么了!!!”
【本卷完】
第444章 番外【万岁帝张安年】
我叫张安年。
这是我荒唐而又颓废的这一生。
我忘记了当初降生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年岁了,只是后来从旁人的口中知道当年母亲将我生下来了之后,就难产而死,我的父亲也因为这个原因而极度厌恶我,说我是天降魔星,克父克母克弟克妹克兄克姊克师克徒,是难得一见的天煞孤星。
我的出生会将一切都克死,最后将整个大虞拖入深渊。
因为这个预言,所以被我填入冷宫当中,皇帝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并不想杀了我,但是却也并不想要让我活下去。
万幸的是,当初我母亲给我留下来了一些遗泽。
一个叫做盈安的小太监因为饿的狠了,所以偷吃了点东西,马上要被打死的时候,被我母亲看到了,所以为他求情,让他活了下来。
那个小太监知恩图报,当得知恩人难产而死,唯一的儿子又被扔到了冷宫中无人照拂的时候,便主动报名,来到冷宫中抚养我。
冷宫真的好冷啊。
后来我知道,所谓冷宫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宫殿,而是什么人不受到宠爱,那么这个宫殿就会从此之后变成冷宫。
因为没有皇帝的宠爱,那么这个宫殿中的一切都会变冷——宫中的所有机构都会下意识的、故意或者不是故意的忽略这个地方,然后.冬日没有炭火,夏日没有冰块,这些都只是小事,大部分时候,我们吃到的东西甚至都不如那些得宠一些的宫殿中狗吃的东西。
我这个主子也是一样。
所有人都知道,我并不受到父皇的宠爱——更甚至所有人都知道父皇其实是想要我死的,所以他们欺负我,欺负的更加厉害了。
他们只想着,万一哪一天我的父亲知道谁把我弄死了,奖赏恩赐他们呢?
只是他们这些奴才哪里知道,若是真的有这么一天,那么第一个死的就是与我死亡有直接关系的人,这就是我那个父亲,他是要面子的。
哪怕这些是因为他的暗示才产生的。
渐渐的,我的年岁越长越大,到了六七岁的时候,我每日只能够坐在宫殿中,看着那外面的一颗柿子树,这棵树的由来没有人知道,好像是不知道哪只鸟儿叼来的种子,然后悄悄的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这样的一颗树木。
我与盈安每年秋日的时候,都期盼着这一颗柿子树能够越长越大,也希望他能够结更多的果子。
无论是将这柿子存储起来做成柿子饼也好,还是将柿子放起来慢慢吃也好,对于在冷宫中的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是难得可以解嘴馋的东西。
那一日,我悄悄溜出宫,在长长的宫道上却听到了一个令我惊讶的消息。
原来当初的我之所以没有死,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怜悯我,而是因为当时常侍回禀父皇消息的时候,有一个人在,那个人叫做“陈志”。
我开始好奇,什么样子的人,只是一句“陛下不宜杀子”的简单话语,就能够拯救我呢?
这样的人拥有多少权势呢?
从那一天开始,我真的想要权势了。
我坐在柿子树下想了一天一夜,最后决定开始打探这位“陈志”的行踪和事迹,
我不想一直在冷宫中度过我的下半辈子,我想要获得权势,想要好好的活着,最好还能够给盈安养个老。
盈安听了我的想法之后,有些惊讶,但他咬了咬牙,决定帮我。
他花了自己攒了很多年的银子,还有当年我母亲赏赐给他的物件,最后从一位常侍的手里换到了宫门口守卫太监的位置。
这个位置算是有些油水,所以那个常侍也只是以为盈安受不了在冷宫中了,他便没有管那么多,就收了钱给盈安安排了这个位置。
他算是宫中难得的老好人了,收了钱就会办事,宫中大把大把的收了钱也不干事儿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盈安将他打听到的东西都告诉了我。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人。
陈氏,官渡陈氏。
陈氏的家主、大虞的镇国王、大虞天下最有权势,甚至只要他想,他会变得比父皇更有权势的人。
但这样的人、这样的家族,却并没有像是其余的世家一样为祸百姓,反而是走在拯救百姓,拯救天下苍生的路上。
我花了点心思,在某个时间碰到了那个陈志。
也就是我的老师。
初次见到老师的时候,老师是一个板着脸往前走的老头,脸上的神色说不上和蔼可亲。
我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害怕,装作不经意之间碰到了老师,然后讹老师一顿饭,我说我吃不了饭,御膳房的人也不给我饭吃,我快要饿死了。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