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26节

  只是陈若瀚前来京都考试,自然什么东西都要准备最好的,以防万一。

  所以此时的他显得十分悠然,与寻常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他看着面前的题目,仔细思索了片刻之后,便落笔。

  “哗啦啦——”

  笔触落在纸张上的声音响起,漆黑色的夜晚下,陈若瀚正在坚定的行走着自己的道路。

  “呼呼呼——”

  无数呼啸着的寒风吹过,陈临安看着远处的帐篷,脸上带着些许笑意:“诸位。”

  他回过头看着众人,声音中带着兴奋:“这里应当便是最后一处了!若能够将此处拔掉,咱们大军前行的道路便再也没有任何阻碍!”

  “随我上!”

  陈临安长剑指着那远处忽明忽暗的烛火。

  “拔得头功者,本将亲自为你们上书请功!”

  此话一出,他身后所有人的眼眸中都带着些炙热,这些日子他们跟着这位年轻的校尉征战,自然是对这位校尉有所了解的,这位可是陈氏的嫡子!

  那可是陈氏!

  然而还没等他们兴奋太久,远处这风雪之间骤然之间响起一阵破空声!

  一点忽明忽暗的火光从最远处继而划破整个寂静的雪色夜空而至,继而大火点燃了整个帐篷群!

  张狂的笑声从远处传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七郎,还是我先到了!”

  陈临安面色一变,咬牙切齿:“操!竟然被二郎抢先了?”

  “兄弟们,别废话了,给我上!”

  身后的骑兵们脸上也都是带着狰狞的神色,马蹄声划破长空,要将一切都给撕碎!

  谁都别想抢他们的功劳!

  哪怕对面的也是他们的自己人也是一样!

  开皇十四年,春。

  开皇十三年的考试已经落下帷幕,此次录取的进士科名单也已经张贴了出来。

  陈若瀚、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四人站在状元楼中,脸上带着些许凝重之色,哪怕他们其实都很有信心,但真到了出成绩的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有些担忧的。

  能否考中?

  成败在此一举。

  寒窗苦读数十年.一朝踏上青云路。

  “哪位是魏公子?哪位是魏公子?”

  一个报喜的差人走了上来,脸上带着欣喜的神色:“魏公子高中榜上第十一!”

  魏征骤然之间松了口气,正准备调侃一下旁边紧张的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却又连续听到了二人的报喜声,一个第十,一个第三。

  他这一口气好悬没有提上来。

  而房玄龄、杜如晦的笑声又传来了:“哎呀,玄成兄啊,真是不好意思了。”

  房玄龄笑眯眯的说道:“没想到,竟然让我拿了探花,或许是陛下也知道我这相貌如同潘安,可比卫玠吧?”

  探花郎,一直都是选择最好看的那位。

  一旁的杜如晦倒是翻了个白眼,他指着陈若瀚说道:“你再好看,还能比咱们成涛兄好看?”

  “不过是陛下看你不如成涛兄远矣。”

  魏征也是调侃着杜如晦,而远处的报喜声又已经传来。

  一声接着一声。

  “恭喜官渡陈若瀚、陈公子——”

  “高中今科第一甲第一名,今科状元鳌头!”

  正所谓,报喜声阵阵入耳传,今日独占榜上第一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就知道你小子是来给我报喜的!”

  关山拍着面前李世民、陈临安的肩膀,把两个人都拍的龇牙咧嘴的,关山的力气确实是有点太大了,让人几乎有点受不住。

  “我说关叔,你这力气到底是怎么练的?”

  “当真是太大了太大了,让我都有点受不住了。”

  陈临安揉了揉自己的肩膀:“我怀疑这里都要有淤青了。”

  李世民也是龇牙说道:“就是,我们两个立下大功,难道不是应该奖赏么?”

  “怎么刚回来就给我们一巴掌。”

  关山挠了挠头,脸上带着憨笑:“这不是关叔太兴奋了?”

  “你们瞧。”

  他将堪舆图上的某处旗子拔掉,而后手指着这里一路向前:“此处关隘已经被拔掉,咱们就可以直接沿着这里绕过高句丽几处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攻打的城池,一路朝着他们的都城前去。”

  “还可以绕后,将这几座城池的补给切断,直接给他围拢。”

  “在这种寒冬之日,他们一定坚持不了多久。”

  关山再次大笑着:“有了你们两个这次的成功,我甚至可以给王将军拍胸脯保证,三个月内,必定拿下高句丽!”

  李世民、陈临安对视一眼,嘿嘿一笑:“那什么关叔,那我们两个是不是可以”

  关山是多少年的老狐狸?

  一眼就看出来了李世民和陈临安的想法,当即说道:“放心就是了,你们的功劳绝对不会少的。”

  “就先提拔你们两个做个偏将吧。”

  他摸了摸下巴:“等我给你们俩选个名字好听的。”

  “现在么,回去吧。”

  李世民还想说什么,陈临安倒是直接拉住了他的衣服,嘿嘿一笑,往外走去。

  走到外面了之后,李世民才皱着眉头:“七郎,你拉我干什么,我还没问关叔那些财物该怎么处理呢。”

  陈临安翻了个白眼:“我说二郎,你是真的傻还是假的傻。”

  “你以为刚才关叔没看出来咱们想问什么?”

  “但他提都没提,反而是说起来了对咱们两个的功劳封赏,这不就是表示这个事情咱们可以自己处理?”

  “咱们那些兄弟跟着咱俩一起征战,那些财物自然是要分发给他们的。”

  “反正也不是抢的咱们自己的。”

  “走了走了。”

  开皇十四年,春。

  今科取士三百余人,皇帝大喜。

  又得一天纵奇才,乃为官渡陈氏当代的镇国王世子并安国王,于是皇帝更加兴奋。

  再听闻这陈若瀚乃是连中六元的天纵奇才,当众表示感慨说道:“三元天下少,六首世间无啊,朕能够得成涛,如同当年的周文王得姜子牙、后来的秦孝公得安国君与商君,恰如前朝刘皇叔得诸葛卧龙。”

  当即传召天下,拜陈若瀚为“中书令”,加封“太师”,加封紫金光禄大夫。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没有人觉着奇怪。

  毕竟陈氏的人,再怎么优秀也不为过。

  至于说刚进官场就当令首?

  这有什么稀奇的。

  当年的陈氏子弟一出山还是丞相呢,现在没有丞相了,当个类似于丞相的令首怎么了?

  昔日陈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好歹还有两个人与他平起平坐呢。

  好事,是好事。

  开皇十四年,秋末。

  隋朝大军围拢高句丽数十座城池百余日后,这几座城池纷纷投降。

  继而,大军朝着高句丽的都城方向一路前行几乎畅通无阻。

  高句丽朝廷大惊,急忙召开会议讨论该如何阻挡隋朝大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他们的皇帝为“盾”阻挡这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同年,高句丽王上书,以儿臣自称,以君父称杨坚,摇尾乞和。

  史书记载杨坚的反应为。

  “帝大喜”

第448章 皇帝赞同,群臣默许,陈氏反对

  杨坚的反应没有让众人觉着意外,毕竟杨坚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虚伪而又虚妄的人,无论是针对西域还是针对草原上新生的蛮夷,只要愿意歌颂他的“仁德”,他就会给他们无限次的机会。

  这或许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缺什么,就会强调自己有什么。”

  以“弑君”“谋逆”起家的人,自然要宣扬自己是仁德和蔼的君主,自然要表现自己的慷慨,自然要强调自己的品性,因为他们害怕史书将他们真实的面目揭露出来。

  这一点从杨坚往日里所做的事情就能够看出来了。

  除却西域、草原民族之外,他多次前往追封给“张氏张安年”的“封地”,并且令人塑造了一个张安年的故居,然后在张安年的故居面前称赞张安年,不过在称赞的同时,他也进行一些“辩证性”的批判。

  说张安年这个人吧,虽然有很大的功劳——比如立下了科举制的规矩,但在晚年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重用当时的太史令、中书令等人。

  然后还恬不知耻的跑到张角的故居中,对张角进行批判和赞赏,仿佛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天地之间最大的人物了一样——虽然按照道理来说,目前的他的确是天地之间最大的人物。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虚伪的杨坚在朝堂上提及了此事,并且表露出来了自己的态度。

  那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首节 上一节 526/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