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45节

  李世民眉头舒展,他看向仲孙谢说道:“原来如此。”

  他只是沉默着,片刻后才开口:“此事我无法做决定。”

  李世民十分坦然的说道:“辽州与幽州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不知道临安兄的想法,若是届时他动手了,那么我必定也会出手。”

  “所以仲孙兄找错了人。”

  “此事应当找临安兄。”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带着些许暗示意味的说道:“不过说起来仲孙兄的野望,我倒是想起来了一个人。”

  他笑着说道:“昔年的高祖皇帝也曾经有如此野望,后来更是与楚王项羽争霸,二人逐鹿中原,但最后还是沛公更胜一筹。”

  “仲孙兄可知道,沛公胜在了哪里?”

  仲孙谢微微思索后说道:“胜在能够任用贤才,使得贤才归心;能够善待百姓,使得民心归拢?”

  李世民点头:“不错,正是如此。”

  “仲孙兄能够有此感悟,日后争霸若能不忘此心,定能有善终啊。”

  待到仲孙谢走了之后,李世民才笑着摇了摇头,他身旁的长孙无忌倒是有些好奇。

  “二郎,今日怎的换了一身如此显年轻的衣衫?往日里你不是最不喜欢翠色的衣服,说是不能够使得下面的人屈服于威严么?”

  面对长孙无忌的发问,李世民只是感慨了一声后说道:“着装其实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自己想要让别人看到的自己的样子。”

  他看着长孙无忌说道:“往日里我是为了维护郡守的威严、亦或者是想要下属的士卒能够服从我,所以着装大多数都是威严的、显得老持稳重的,因为那个时候我的身份是主政一方的郡守亦或者战场上号令全军的将军。”

  “而今日,面见仲孙谢的时候,我需要这位想要拉我入伙的郡守明白一件事情。”

  李世民伸出双手,嘴角含着些许笑容。

  “我是一个年轻的、甚至是比他年轻了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这个年轻将领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已经凭借军功站在了郡守以及辽州黜置使的位置上。”

  “偏偏这个年轻人家世还十分不错,自己也有爵位——甚至是国公的爵位。”

  “这个年轻人和左右天下局势的官渡陈氏关系更好,他的父亲是官渡陈氏当代家主的弟子,他的过命兄弟是当代家主的嫡次子。”

  “内兄。”

  李世民笑着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若是你想要谋逆,你会找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当下属么?”

  长孙无忌心头一惊,而后迅速反应了过来:“不会。”

  李世民说道:“是的,不会。”

  “尤其是在前面有一个“杨坚”的情况下。”

  “这么年轻的我,等到天下一统,他建立了新朝之后,我的官位他敢封么?他敢不封么?”

  “封则必定是三公之位,掌握天下军权,甚至还要让我兼任三省职位——因为我的军功也好、家世也好,都在这里,官职若小了必定会引起所有人的不满。”

  “但——这般做的下场便是我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杨坚。”

  “他好不容易打下来了天下,结果却被我轻而易举的拿下,他会愿意么?”

  长孙无忌摇头:“自然不会愿意。”

  李世民眉宇中带着笑容:“但不封问题就更大了——封了我很有可能等到他死了之后再动手,但如果不封我很有可能立刻就会动手——而且会让手下的人寒心,说不定跟着我就谋逆了。”

  “所以他只要招揽我,虽然暂时会有一些好处,但未来的麻烦是无穷无尽的。”

  长孙无忌陷入了沉默当中,良久后才长叹一口气说道:“唉——”

  “果然我不如世民多矣。”

  他看着李世民问道:“但为何世民要点醒仲孙谢呢?若是他未曾想到这一点,咱们顺着下来,不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称雄么?”

  李世民站了起来,走到树下,背着手,神色复杂。

  “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想要试一试,看看仲孙谢此人是否是一个明主。”

  面对着自己大舅子的疑惑神色,李世民只得耐心的为他解释。

  “若是仲孙谢就此退缩,说明他的确不是一个雄主。”

  “当年的沛公在还未成事的时候就怀疑韩信等人会篡夺他的位置么?当年大虞太祖皇帝担心过祖天师自立为帝么?哪怕是当年的大汉的玄德公,他什么时候怀疑过诸葛亮呢?”

  “仲孙谢若是因为往昔历史中的几个人物,就开始提前怀疑我、甚至开始退缩,那么这样的人必定不是一个明主,也并不是我所要投靠的人。”

  “长孙兄,不管你是否相信。”

  “其实我从未曾想要成为过皇帝,当皇帝太苦了——那个位置绝对不像是没有坐上去的世人想象的那个样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拥有无限制的权力。”

  “会这样想的人,他必定在史书中有一笔——荒淫无度的昏君。”

  “难道人爬到那个位置。千辛万苦的做到那个位置上,就是为了成为历史上的昏君,如同桀纣一样被后人唾骂的么?”

  “而若是想要成为明君,必定是要辛苦而又承担着无尽的责任。”

  “所以如果仲孙谢方才没有退缩,反而是十分坦诚的说明自己心中的担忧,然后给予我许诺,那么我或许真的会奉他为主,帮助他征战天下。”

  “可惜的是,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如果。”

  “仲孙谢退缩了。”

  “而这放眼天下,其他的人比起来仲孙谢只会更加不堪。”

  长孙无忌听着自己这位妹夫的话语,脸上神色不变,但心中已经浮现出无数的欢喜之情。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表露出来自己想要称霸的心!

  若是李世民成为皇帝,他岂不就是国舅?

  长孙氏也能就此借着李氏的权势发展起来。

  但随即长孙无忌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方才李世民所说的是“这天下其余人更加不堪”,如今乱局未曾显露,能够被李世民所知道的、且说出这样话语的人更少。

  他不用想就知道是谁。

  唐国公李渊。

  长孙低着头:“那第二个呢?”

  李世民嗤笑一声:“第二个当然是因为我觉着他没有能力走到最后。”

  “方才说天下其余人更加不堪,只是说人品德行,并非是说其余人的势力。”

  “不说别的,就是我那个偏心的父亲、以及那个坏透了的兄长,陇西李氏的势力可不是他仲孙谢能比的。”

  “这世上的许多事情,终究还是要看实力看背景的。”

  “尤其是在世家强横的情况下。”

  “你觉着,独孤氏+李氏,这样的势力是仲孙谢这几年的经营就能够超越的么?”

  “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不可能投靠他。”

  “否则岂不是自己进了火坑,还要将天下也推到火坑里面?”

  长孙无忌更是陷入沉默当中。

  话糙理不糙,但这话是不是有点太糙了。

  摇摇晃晃的马车当中

  仲孙谢闭着眼睛想着刚才李世民所说的话。

  李世民此人虽然年轻,但却城府极深,所说的话绝对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表面意思。

  他说沛公与楚王争霸的事情,必定是有所隐喻。

  “沛公、民心、贤才?”

  仲孙谢脑海中一道闪电仿佛划过,他好像明白李世民在说什么了。

  沛公最开始的确是有贤才在身侧,比如沛县的三贤,但其余的贤才是为什么才会汇聚在他的身边?因为沛公找了当时的陈公,得到了陈氏的默许。

  沛公的确是拥有民心,但民心从何而来?因为沛公找了陈氏,陈氏默许,所以百姓们也愿意相信沛公,所以他有了最开始的“机会”。

  沛公为何能够让“秦武烈帝”给他一点机会?

  因为陈氏默许。

  大汉为何能够顺利的渡过刚建立的时期?

  因为陈氏的帮助。

  仲孙谢猛的睁开眼睛:“备马。”

  “我要即刻前往幽州!”

第462章 陈氏之心

  坐镇辽州,谋反在即。

  仲孙谢不可能这个时候千里迢迢的跑到官渡去面见安国王,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就近原则,去寻找在幽州的陈临安。

  在某种程度上,陈临安的态度也能代表某些程度的陈氏态度。

  毕竟他们是一体的。

  仲孙谢快马加鞭前往幽州寻找陈临安的时候,大隋的“大运河”挖凿还在继续。

  因为“炸药”的使用以及“以雇代役”政策的出现,这一次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没有人指责皇帝的奢靡,更没有人去刺杀皇帝。

  隋朝十分平安的渡过了大业二年。

  大业三年,皇帝坐在大位上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才华,科举制度被进一步使用,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惯例。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这样的考核名次也逐渐出现,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发展,像是从前那种“童生”以及“秀才”就可以在县乡担任官吏的事情也开始消失了。

  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些县乡不再聘请童生担任官吏,后来有些县乡有样学样就开始不再使用秀才了。

  有些特殊的县甚至打出了不要“举人”为小吏的旗号,但很快的这个县的发展就迅速低缓下来,所以这个县就默默的撤回了这样的旗号。

  但人才已经开始流失。

  对于县来说,“举人”的确已经算是一個很不错的学问了。

  大业三年的秋天,皇帝兴致而起,决定在进士考试之后再增加一个额外的考试,这个考试归属于进士考试,一般来讲在上一层考试入选的人不会落选这一次的考试——顶多名次可能差一点。

  那就是在“金銮殿”上进行的考试,也叫做“殿试”。

首节 上一节 545/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