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68节

  陈临安上前一步,声音中带着肃然。

  “臣,领旨!”

  太极殿内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容,他抚摸着面前的堪舆图,看向旁边的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观音婢,这天下英雄逐鹿中原,却是我先一步。”

  “只是却叫这鹿跑了一半。”

  他长叹一声,声音中带着满足。

  “如今,这只鹿,终究是落入了我的囊中啊!”

  长孙皇后走向了李世民,一边为其整理衣衫,一边笑着说道:“陛下,这的确是值得兴奋的事情啊。”

  “只是.”

  李世民明白长孙皇后想要说什么,只是挑了挑眉:“那两位么,你等着看好戏就是了。”

  南唐

  临京城太极殿中

  李渊坐在御书房中,神色中带着些许阴沉,自当年起事之后,他的神色就多是这种姿态。

  “你瞧瞧吧。”

  他按了按额头。

  “那个逆子,发兵南下,要将你我父子二人擒拿了。”

第479章 诙谐战事

  发兵南下,攻伐南唐。

  李建成听到这几个字,心头一跳,他看向并不是很紧张的李渊,心中也知道李渊在想什么。

  有句老话说的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他们父子之间如今大抵上也是这样的。

  李世民的野望他们一目了然,那便是想要成为一代明君,这样的李世民必然不会杀死李渊,而且大概率还是要尊奉李渊为太上皇的。

  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李世民的“仁德”。

  但李建成不同

  李建成不用脑子都能够想到数十种杀了自己,并且还不会让天下人觉着疑惑的办法。

  换成李建成自己,他也不会让李世民好过——如果南唐真的将北唐打了下来,并且将李世民俘虏了的话,他也一定会用尽办法杀了李世民。

  而无论最后到底是谁胜利,他李渊都能够活下来,且活的挺不错的。

  所以,李渊才这么的放松。

  “父亲。”

  李建成抬起头,看着李渊的双眸,轻声道:“难道您就这么放弃了么?南北两唐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很大,若是父亲奋力一搏,也不是不能够一统天下,成就开国之君,立不世之功。”

  “如此一来,史书中所记载的父亲便是唐太祖了。”

  “以此名名流千古,难道父亲不心动么?”

  “就这般放弃了么?”

  李建成的话说的十分诱惑,毕竟对于李渊来说,他一在乎名,二在乎权力,若是能够两者都得到,他自然是愿意的。

  李渊有些犹豫了。

  李建成袖子中握紧的拳头也缓缓的放松了下来,他不求立刻说服李渊,只要能让李渊心中“投降”的心思动摇一些就好了。

  “父皇。”

  他将“父亲”的称呼改成了“父皇”,以此来更大程度的引起李渊心中的野心。

  “您如今哪怕是开城投降,二郎也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更加善待您——而即便是您奋力一搏,之后试一试能否染指大位,二郎也不会因此更加苛责您。”

  “既然如此,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这是对您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啊!”

  李渊瞥了一眼极力劝说自己挣扎一下的儿子,撇了撇嘴,他十分清楚的明白为何李建成这般劝诫自己。

  但问题是,李建成说得对啊

  既然没有什么损害的事情,为何他不尝试一下呢?

  这般想着,他便做出了决定。

  “既然如此,那便令沈法兴率兵抵御北唐大军吧。”

  “以长江为天险,哪怕这沈法兴再没有用,也能够撑一段时间的。”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低声道:“建成,我知道你的想法,如今国朝中除却沈法兴外并无其他的大将,不如你再率一支士卒,另走一路攻伐北唐?”

  李建成看着神色平静的李渊,心中叹了口气,他明白自己的父亲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即便是自己再怎么推辞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如此

  他抬起头,露出坚定的笑容。

  他李建成难道真的比李世民差那么多么?李世民能够领着大军直接吓得宇文化及开城投降禅让,他李建成就算做不到这么厉害,难道打一打其他人还不行么?

  “儿臣领旨!”

  承统三年。

  夏秋之际,南唐与北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南唐这边以上将军沈法兴、太子李建成为主将,兵分两路,一路攻伐北唐,另外一路则是抵御北唐的大军;北唐这边则是以陈临安、李靖等人为主帅,同样是兵分两路。

  双方以长江为分割,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战争史中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却不是什么如“五大战争”之流是以血色为底色的浓墨重彩,而是以诙谐可笑为底色的浓墨重彩。

  研究这一场战争的后世史学家,大多数都是一些后世历史学界中有名的“乐子人”,他们研究这一段历史所参考的历史典籍有许多——其中有正史、有野史甚至有话本。

  就连《华夏战争史》这本庄重严肃的历史学著作、华夏战争史学界中定鼎级别的学术专著中也有相关的记载,甚至那位作者还十分乐子人的记录下来了一些当时可供参考的书籍。

  《华夏战争史》·“两唐之战”中,做了如下记载。

  “两唐之战的具体情形已经不可考据了,毕竟所留下来的关于这场战争的史书实在是太多了,有些是野史,有些是正史,甚至有些是流传下来的话本子。而这场战争之幽默诙谐则是令人无法不记录下来,旁的战争令人看到的都是血泪,而这场战争令人看到的则是古人先贤们的幽默之处。”

  “笔者在记录、研究这场战争的时候,同样参考了一些书籍,在此特意列出书单,以供其余学者参考学习。”

  “书单如下。”

  “《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记》、《隋唐春秋》、《两唐杂谈》、《唐初那点事》、《关于李世民为何要杀他老爹的故事》、《两唐之战考究——浅谈沈法兴战前的一系列行为》、《沈法兴传》、《两唐英杰·沈法兴》、《沈法兴旧事》。”

  “所列书单中,有些是野史,有些是话本,有些是学术论文,笔者并不保证其准确性。”

  而华夏战争史·两唐之战的这一记载,也让史学界的无数人都想发笑。

  关于这一场战争的记载中,提到最多的人物便是“沈法兴”此人了,那么沈法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在“浅谈沈法兴战前的一系列行为”中记载的最为详细,也最让人觉着幽默。

  沈法兴的具体行为有三件。

  第一,大战之前鼓舞士卒的时候,沈法兴提到了许多次十分有鼓舞性质的话语,这些话语大多数都出自一个人之口——李世民。

  第二,大战之前,军中士卒奏响《唐王破阵乐》,沈法兴不仅没有阻拦,还在喝的伶仃大醉的时候亲自出马,将上衣脱掉,为众多士卒奏乐。

  唐王破阵乐是什么曲子呢?

  这是一首赞美唐王,并且鼓舞士卒的乐曲。

  按照道理来讲这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这首曲子所赞美的“唐王”并不是南唐伪帝李渊而是那位货真价实的唐王——李世民。

  这首曲子是李世民亲自谱写,其中词也是李世民亲自填充的,只是在演奏的时候,北唐的士卒们心中感恩,在激动之下,填充了许多赞美李世民的词。

  而.根据调查和了解,整个南唐军中知道这一点的并不在少数——尤其是沈法兴。

  沈法兴是知道这首曲子来源和赞美人物的。

  但他依旧使用了这首曲子。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沈法兴将长江南唐这一侧的所有渔民全都赶走了并且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的船只等,而这些无家可归的渔民只能够前往长江的另外一侧,也就是.北唐所在地。

  当伪帝李渊指责他的时候,他所给出的理由也十分简单,他说害怕那些渔民给伪帝的势力提供便利,但是滥杀无辜又会影响到李渊的名声,所以只能将其赶走——至于这些渔民他们为什么要帮助李世民,他实在是不知道。

  这几乎是将李渊气的半死,但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如今兵权全都被沈法兴握在手中,而沈法兴明显是表露出来了自己不想干了的心思。

  李渊甚至不敢刺激沈法兴,因为害怕沈法兴带着军队直接投奔李世民。

  于是,这场战争便僵持了下来。

  承统三年,十月。

  长江之策

  沈法兴神色淡漠的坐在军帐当中,神色平和而又冷漠。

  他并不想打这场必定会输掉的战争——他军中许多的文书主簿全都是陈氏门生,如今陈氏直接旗帜分明的站在了李世民的旁边,天知道这些人会不会突然捅自己一刀。

  而且,他并不觉着自己能打得过陈临安。

  打也打不过,玩也玩不过,甚至他自己也不是很想打,那只能拖着了。

  “将军——”

  大帐外急匆匆的走进来了一个人,脸上带着些许惊骇之色:“长江之上有一叶扁舟缓缓而来,其上只有一个人,那人身着斗笠瞧不出模样,只是喊着要见您,说是来履行故友之间约定的。”

  这士卒抬起头,看着沈法兴,有些犹豫:“属下等不敢轻举妄动,还请将军示下!”

  沈法兴看着这士卒,忽而叹了口气。

  他站了起来:“走吧,让本将看一看是谁这么大胆。”

  实际上,从这士卒说出来“故友之约”的时候,沈法兴就猜到了是谁,这么喜欢装、又和他称得上是故友、又在李世民阵营当中的人屈指可数——或者说也就是那一个而已。

  那士卒连忙点头,带着沈法兴便朝着江畔走去。

  江畔之前,沈法兴回归头看了一眼连绵的军帐,缓缓的叹了口气,他猝不及防的看着面前的士卒问道:“你愿意打这一仗么?”

首节 上一节 568/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