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91节

  远处那个身着白色袍子的年轻人听到了陈煜的呼喊,皱了皱眉,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了两人的面前,他看了一眼陈煜之后,看着李世民道:“小民陈祺,参见陛下。”

  而后看向陈煜说道:“益光,你不该带陛下来这里的,这里太危险了!”

  陈煜耸了耸肩膀,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李世民便上前一步,拍了拍陈祺的肩膀,将其拍的身体乱晃,而后大声笑着:“哈哈哈哈哈哈哈,不怪益光,是朕让他带朕前来的!”

  他看着屋子内的设施,又看了一眼抿嘴的陈祺,笑着说道:“朕来,其实是为了商议之前益光所提到的那件事情的。”

  那件事情?

  陈祺一愣,而后看向李世民:“是学宫的事情么?”

  李世民微微点头。

  陈祺这才有些开心起来,他脱下身上的白色袍子,那只是一层罩在外面的袍子,不知道是什么作用。

  “陛下、益光,你们跟我来,咱们找个说话的地方。”

  三人一路来到了后院之中,陈祺为二人倒了一杯茶,看向李世民说道:“陛下,您应当已经听益光说了我的想法,您是什么想法呢?”

  他神色严肃的说道:“当然,您要知道,这只是我的想法,并非是陈氏的想法,所以我才是请益光告诉您,而不是请大哥、或者大伯父告诉您。”

  李世民点头,这一点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想到了。

  他也并不在意。

  “事实上,朕并不在意。”

  他摸了摸下巴:“其实在听完益光的想法之后,我是比较赞同你和益光想法的,但在见了这学宫之后,我倒是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了。”

  李世民神色十分严肃的看向陈祺说道:“你最初的想法是在此处建立一个学宫,与咸阳学宫、国子监一样的学宫,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这里与咸阳学宫是不同的,与国子监就更是不同了。”

  “这里其实更像是一个“研究院”。”

  研究这个词是陈煜之前告诉李世民陈琦想法的时候提到的,而李世民则是将其记载了心中。

  “咸阳学宫中的东西其实更加类似于“学生”,他们主要是学习,学习过往的知识,但你这里不同,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已经博学之士了,至少也是走在某一门学问路途上的人。”

  “若是将这里改成学宫,岂不是倒退?”

  陈祺陷入了迷茫当中,反而是陈煜摸了摸下巴,好似有了些许想法一样。

  看到陈祺陷入沉思,李世民也是笑了笑,他看向陈煜:“益光,朕看你若有所思的样子,说说你的想法吧。”

  陈煜这才点头。

  “陛下说的有道理,此处的确是不适合建立学宫,更适合建立一个“研究学宫”,或者说就如同陛下所说的那样,叫做“研究院”。”

  “而长安城中则是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地方,这个地方主要就是学习这些东西。”

  他看了一眼陈祺,陈祺这才惊醒,而后令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书籍。

  “陛下,这是二十四叔所编撰的书籍,其中记载了这些天地物质的规律,那个全新的地方,不如便教授这些东西?”

  “而后从那个地方完成学业的学子们,可以选择进入国子监、咸阳学宫继续学习,之后完成考核后可以如同两座学宫一样的学子担任官吏。”

  “也可以选择进入“研究院”之中,继续进行深造,而后在这里研究他们喜欢的物质规律。”

  “还可以直接步入朝堂,但进入朝堂之后,就只能选择在某些特定的部门为官吏了。”

  “您看如何?”

  这个提议让李世民的眼睛一亮,这的确是一个好提议。

  “可为何那些想要担任普通官吏的学子还要去咸阳学宫或者国子监学习呢?”

  李世民建立新地方的打算本来就是想为朝廷“去除”这两个流派的印记,如今还要去这两个地方,自然不满。

  陈煜说道:“因为这个新地方出来的学子,没有研究过政治。”

  李世民皱眉,而后直接拍板:“那便让他们主要学习物质规律,而后也要学习政治!”

  陈祺想说什么,但却被陈煜拦了下来,两人对视一眼,都为未来的学子们感受到深深的担忧。

  毕竟,那很辛苦。

  李世民看着陈煜,又笑了笑说道:“那那个地方还叫学宫?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了?”

  陈祺抬起头,神色慎重的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又有“宏大”、“高大”之意,学则是寓意着学问之说,也暗指“科学之道”。”

  “这个地方既然要与学宫区分,便叫做“大学”如何?”

  陈煜眉宇一亮,而后说道:“而且这个地方又在长安,所以便叫做“长安大学”如何?”

  李世民一挑眉:“长安大学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长安又是京都,便叫做“京都大学”吧。”

  “如何?”

  PS:昨天没写出来,明天更,补回来。

第498章 前路

  京都大学?

  陈煜和陈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睛中的兴奋感,陈祺倒是点了点头:“不错,这个名字很不错。”

  他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您是否有考虑过在其余的诸多.较为大的郡中也设立此类大学?”

  也设立此类大学?

  李世民稍微思考了片刻后便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他摇了摇头看着陈祺说道:“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此时不可以。”

  他的神色中带着唏嘘与无奈之色。

  “想必益光应当是能够明白此种道理的。”

  陈煜点了点头,而后叹了口气说道:“不错,的确是这样的。”

  他看着陈祺,为自己迷茫的二十四叔解释道:“在长安城设立一个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另外建立一个全新的派系与咸阳学宫、国子监分庭抗礼,而京都大学更是在京都之中,比较好掌控。”

  陈煜的脸上带着嘲讽的神色:“依照如今的情形来看,若是真的在其余的大郡设立大学,只怕是没有多久,这些大学就会成为当地郡守捞钱的地方了。”

  “而且,也一定不会公正。”

  “除非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比如将科举制扩大、扩大、再扩大,直到扩大到某种程度,可以令天下黔首都可以参与进来的那种程度。”

  “但如今如今的大唐,做不到这种程度。”

  陈祺陷入了思考之后,片刻后才感慨了一声,他按了按额头:“是我冒昧了。”

  李世民看着有些失落的陈祺,笑着安慰道:“这有什么冒昧不冒昧的呢?”

  “你也是想要让天下学子都能够读上书罢了。”

  他闭上眼睛,声音中带着些许感慨的说道:“朕这一生,或许是做不到这一点了,甚至让天下的黔首们都能吃饱肚子这件事情,或许都很难做到。”

  “但”

  李世民灿然一笑:“但朕至少能够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为后世的大唐皇帝扫清一部分的障碍,让他们前行的道路更加平坦,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朕的这个心愿。”

  这.便是李世民的心愿。

  在他幼年时候看完万岁帝的杂谈之后,从万岁帝的杂谈之中得到的“愿望”。

  李世民的一生,都在为了这个愿望而不断的努力、奋斗。

  他想要完成。

  哪怕这个愿望十分艰难

  贞观六年

  土地改革的事情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这一次的改革虽然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却并没有到那种能够威胁他们底线的地步,所以这一次的土地改革,或者说叫做“丈量田地”的过程也十分简单干脆。

  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够找到难以用数字计量的荒废田地,而以官员为主的封建大地主阶级也都纷纷“割肉放血”,将自己大部分的土地都给登记造册——这是在他们舍弃了一部分田地之后的数字。

  但即便是这个数字,也让人觉着心惊肉跳。

  实在是太多了

  丈量天下田地的任务从贞观六年的春日开始,一直持续到贞观九年的冬日,待到所有前去丈量田地的人抵达长安城的时候,已然是贞观十年的春天了。

  这四年的时间,天下土地被丈量了一个遍,大部分的土地都登记造册了,而大唐的赋税收入也从原来的数字涨幅了近乎三倍。

  是的,不是三成,而是三倍。

  这足以见到这些封建大地主阶级到底隐藏了多少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又能够产生多少的赋税了——换句话说,从这个增幅中可以看到,这些大地主和官僚阶级到底趴在华夏九州的身上吸了多少血。

  这些都是黔首们本应该可以拿到的利益,这些本应该是当灾害发生的时候,那些呈上来的奏疏中所书写的“数字”中,能够活下来的保障。

  一年一年、又一年。

  第一次见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李世民是直接暴怒的,他在朝中直接连续杀了三十八个官员。

  那是贞观八年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大地主们虽然很害怕、很恐惧,但他们觉着皇帝并不敢轻易的将他们全部都杀光,毕竟杀光了他们,谁给皇帝办事?

  天底下有那么多的人么?

  可当皇帝真的举起屠刀的时候,他们却开始害怕了。

  直到鲜血撒遍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当每一寸长安城的土地都沾染了这些大地主的鲜血的时候,他们终于从害怕转为了恐惧。

  而后

  当李世民从咸阳学宫、国子监,以及那个新建立没有几年的“京都大学”中抽调一部分的学子来填充空缺的时候,他们才真正的臣服。

  不臣服不行。

  从这三个学府中走出来的学子,填充一些并不算是太重要的位置太简单了,他们轻易就能够上手完成那些并不算多么复杂的任务。

  而一些重要的位置则是被陈氏子弟暂时担任,另外一部分重要的位置则是被皇帝信赖的、而且有能力的、从不参与朝政的官员所填充。

  当贞观八年的屠刀落下,夏日的大雨将长安城内的鲜血冲刷干净,但大唐的朝堂依旧完善运转的时候.

  那些大世家门终于从臣服变成了卑微的蝼蚁。

  首当其冲的便是所谓的“五姓七望”。

  在陈湛的奏疏中,他并没有将五姓七望中的一部分称作“世家”,而是将其称作“封建大地主”。

  是的。

  这才是他们本来的名字

首节 上一节 59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