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601节

  “父皇和陈叔都觉着,在战争中咱们是获利的一方,中亚和欧罗巴的石油、金钱源源不断的被运输到咱们这里,咱们这一场战争打了一百年,不仅没有经济上的损失,反而获得了不少的资源,这些资源甚至没有花钱。”

  “相较于咱们来说,那几个蛮夷之国的损失才是真正大的,咱们在暗中占尽了便宜,而他们只是打肿了脸充胖子——可是陈叔,咱们现在看起来才是那个打肿了脸充胖子的胖子啊。”

  “那些人的表面光鲜,而这一份光鲜便是面子,便支撑着他们继续走了下去的面子啊!”

  “咱们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只要里子不要面子了。”

  “陈叔。”

  “否则.天下的百姓迟早有一日会不满的,这种不满会将整个大唐吞噬掉的。”

  陈宽听着李元的声音,脸上也是划过些许的疲惫和无奈之色,但他同样也知道,李元的话说的对,他们不能够这样做,不能够让百姓们彻底失望。

  方才李元所说的已经有人想要投靠“蛮夷”这件事情,迅速的引起了陈宽的警觉。

  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必然有这样的人出现——这群人的出现是好事么?在以前陈宽和皇帝的眼里看来这是好事,因为他们现在会选择投靠,以后也必然会选择投靠。

  但.

  李元的话语惊醒了陈宽。

  陈宽抚摸着手中的“麒麟玉”缓缓的吐了口气,这些年来这玉佩他已经不经常佩戴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是莫名其妙的“忘记”了。

  方才李元的话惊醒了陈宽之后,这“麒麟玉”之上才浮现出来些许淡淡的“清冷”,而后令他的思绪再次回到年轻时候第一次拿到“麒麟玉”那时候的理智。

  “陛下在朝堂上提过此事了么?”

  陈宽已经许久不上朝了,对于朝堂上的事情知道的也没有那么的多。

  毕竟他也不必管这些事情,只要他出现,那么所有的声音都会消失,只剩下一个声音,那就是服从。

  李元心里松了口气,他从陈宽的声音中听出来了,这是赞同自己的声音。

  当即心中热血再次澎湃起来,小心翼翼的说道:“陈叔,我倒是在朝堂上提起来过,只是那些老臣子们都说这是您和父皇的决定,所以不能够更改。”

  陈宽瞥了一眼李元:“所以陛下才会来这里找老臣是吧?”

  他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些许行将就木的腐朽:“罢了,明日朝会上,老臣会去的。”

  “陛下说的对,我们这些人都已经老了,老了的人就应该听一些年轻人的劝告,有些事情在我们看来是对的,或许在年轻人看来就是错的了。”

  他沉默了片刻之后说道:“陛下.按照您的心意去做吧。”

  李元微微点头。

  天空之上,一缕阳光穿透无尽的秋意,照亮在这院落之上。

  宏元三十三年末,新帝登基。

  年轻的帝王昭告天下大唐士卒,宣布会在半年之内结束这一场持续了近百年的战争,给这一场战争划上一个句号。

  陈氏的家主“陈宽”也同样站了出来,表示对此事的赞同。

  整个大唐在太极殿中传出来的声音的指挥下,变成了一座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早已经组建成功了的东西两阁以及三省六部全都变成了无情的调动机器。

  在开始调动了之后,大唐的效率是惊人的。

  小皇帝在宏元三十四年的年初改元为“展武”,而这场持续了百年的战争也在展武元年八月的时候彻底的结束了。

  战争结束的十分荒谬,后世的人提起来这场荒谬而又“小丑”戏剧一样的世界第一次大战都是有些哑口无言的样子,无论是大明联邦的华夏人,还是那些欧罗巴人,还是其余的国家。

  为什么呢?

  华夏人认为这场战争开始的奇怪,持续的奇怪,结束的也奇怪。

  其余的国家的人则是认为,这是“伪历史书”,因为如果大唐真的那么强大的话,为什么这场战争能持续一百年左右呢?

  于是,在华夏人不知道该怎么证明、那些外国人又不敢、不想相信的情况下,世界第一次大战的记载就显得.比较怪异。

  前面的百年描写的艰难无比、又是大战、又是势均力敌、又是战无不胜如同神灵一样的大唐差点被打败,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却变成了“大唐轻而易举的结束了这场战争——仅仅是因为这位庞大的巨人对这场战争感觉到了厌烦”。

  荒谬无比的理由,荒谬无比的记载。

  但当全世界的国家历史都是这么记载的时候,这也就成了矛盾而又真实的记载了。

  展武元年,九月。

  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了,赢家毫无疑问是大唐,而在这一场战争中失败的那几个国家也付出了属于他们的代价,大唐的皇帝以及权贵们最热爱的不是那些闪闪发光的珠宝和宝石,而是在他们这些国家地下面埋藏着的“石油”以及“煤矿”,以及一种被他们命名为“天然气”的东西。

  “天然气”这种东西其余的国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就算是大唐对这种东西的认知也较为浅薄,因为这是他们方才发现的一种资源。

  《展武条约》便在这样的大背景中签订了。

  自此之后,世界的形势也变成了另外的一种,所有人都以为世界即将迎来长久的和平。

  但,很可惜的是,并没有。

  展武十五年,在签订了展武条约之后的仅仅十五年,波斯帝国、奥匈帝国、罗马第三共和国便再次联合在一起,发起了又一次战争。

  在历史中,这一次战争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次大战”的延续,也同样是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一场战争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也正是因此,所以才没有被单独列为一场战争。

  短暂的交手,大唐便镇压了这三个帝国,这三个帝国也开始分裂。

  波斯帝国分裂成了四个国家,而奥匈帝国则是分裂成为了两个国家,罗马第三共和国则是在内部发生了叛乱之后,仅仅成立了三十年,便被取代了,因为政权的变更,所以新成立的帝国又被称为罗马第四共和国。

  《展武扩展条约》便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被签订了下来,这一次,大唐与诸国约定的内容则是更多了,包括诸国因为这一次再次挑衅大唐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包括资源以及“人口”在内,都被明确约定了一个数字。

  “人口”也被算做是一种资源了。

  毕竟如今的大唐是真的很需要“劳动力”。

  展武二十年,大唐持续发展中,看似生机勃勃,实则隐患埋藏在大唐的根骨最深处。

  镇国王府。

  陈宽躺在床榻上,脸上带着些许的疲惫以及解脱,李元站在他的身侧,此时的他已经从过往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也更能够理解当年陈宽以及宏元帝的决定了。

  “陛下啊。”

  陈宽握住了李元的手,轻声说道:“路要一步步的走,您要慢慢的调整一下大唐的步伐节奏,而不要像是当年的大秦一样啊。”

  他的目光中带着担忧。

  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从如今风头正盛、强大无比的大唐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能要“陨落”的祸患。

  他想要提醒李元,可却说不出更多话语了。

  陈宽颤颤巍巍的指着不远处站着的“陈亮”,不知道想要交代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能够说出口,手便滑落在床榻上了。

  一片哭声。

  大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ps:大纲基本上捋顺了,可以确定大概还有个十五万左右的内容,能写到两百万。

  大唐也基本上走到了结束,大家应该能猜出来大唐是怎么结束的。

  之后的大宋可能不太涉及到战争,而是涉及到.体制、思想、文化了。

  嗯,本书应该在二月底结束。接下来的日子我可能会好好过个年,一月份可能还能更个三四五章六千字的大章吧,然后过完年初四也就是2.1号开始勤勤恳恳更新到结束!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包容,再次鞠躬磕头了。or2

第510章 倒下的巨人

  谁都没有考虑过,大唐是否会倾覆这件事情。

  因为大唐实在是太过于强大了,强大到单挑整个世界其余所有国家联合起来的势力都能够轻而易举的获胜,这是在展武年间就验证过的事情。

  展武年间的战争给了大唐的百姓们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心。

  那时候,天下之间有谁是大唐的对手呢?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余波缓缓散去,整个世界再次陷入了平静的状态下的时候,一些暗中的事情就悄然之间发展了起来。

  展武帝年间,陈氏不知为何开始慢慢的收缩自己的势力,他们开始不再担任朝堂上的高官,但却依旧活跃在这大唐的其余地方中。

  无论是学宫、还是其余的什么地方。

  陈氏真正的变成了“民间”的一滴水——当然了,也有陈氏的弟子在朝中为官的,但大多数都不是什么高级别的官员,除了每一任的陈氏家主。

  陈氏的每一任家主都会担任三省的长官,并且身上有与国同休的国公之位,所以大唐也没有什么世家脑子有病去试探陈氏,这让天下的平静能够持续下去。

  展武年很快的就过去了,大唐的百姓们生活持续的在变好。

  贯通天下的铁路开始四通八达的延伸着,从大唐最北边的瀚海湖畔一直到最南边的大海之侧的交州,铁路贯穿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展武帝在位期间,也同样是十分注重科技的发展。

  “大学”已经不仅仅是在长安城中遍地开花了。

  二十七年,展武帝在位的二十七年间,各地方朝廷一共开设了数百所大学,这些大学中的大多数博士都是得到了长安、官渡两所大学认可的。

  而他们的学问也随着一些“天才”的出现而变得广阔。

  地方的大学甚至比不上长安中三流大学的旧事一去不复返了,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之下,往日的四大书院也开始变通,当年谢氏与王氏共同开创的书院也开始变成了“大学”,同时教授新学与旧学。

  是的。

  即便是在这种科技时代的浪潮之下,被人们称之为“旧学”的那些学问也依旧没有落下。

  这些都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名字叫做“陈盛”的人。

  陈盛同样是陈氏的嫡长子,但他却不喜欢从政,而是喜欢研究“学问”,无论是过去的旧学还是新学,他都喜欢。

  在展武十七年的时候,旧学曾经陷入过一次庞大的危机之中。

  无数的人研究新学研究魔怔了,都觉着旧学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了,人们应该抛弃那些懦弱的旧学,全面的开始学习新学,而展武帝也同样沉迷于科技之中,觉着从前的那些旧学不过是“拖累”,意图取缔所有的旧学,将旧学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在展武帝的暗示、以及众多大学博士、校长的鼓动下,天下间很快便兴起了“兴新学、灭旧学”的说法,人们几乎以为那些旧学会就此走入历史的烟尘中从此不再出现。

  但陈盛改变了这一切。

  陈盛以莫大的智慧与毅力,学习自己的先祖,从南到北,一路辩驳,将天下间那些顶尖大学的博士也好、校长也好,全都辩驳倒下。

  他真正的确立了旧学的地位。

  也因此,陈盛又被称之为“陈盛子”。

  陈盛子之言中,最为令天下人敬仰的那句,便是“旧学为心,新学为骨,人无心而不活,人无骨而不立。”

  他表示,旧学讲述、学习的乃是人的灵魂与情操,丰富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新学讲述学习的则是这天地之中的规律运用,两者并非是绝对的你存在我就要消失的关系。

  正如同太极之说中的阴阳两仪一样,太极阴阳乃是共生共存的东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新学旧学为人之阴阳两面。

  若一人学会了新学,但却没有旧学的情操培养,则其只能够成为没有感情的怪物,而没有新学只有旧学,则只能够成为只会吟诗作颂的另类废物。

首节 上一节 60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