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第77节

  这不是玄学创造的天命,而是大汉传承四百年创造的天命。

  只有让人相信你有天命,相信你一定会成功,人的趋利性才会诱导他们支持你。

  而很显然,现在蜀汉的天命已经不牢固了。

  曹丕虽然说是篡汉,但用的却是一系列流程走完的禅让。相当于作秀告诉大家,这是他把天命让给我的。

  而蜀汉这边,通过先帝的皇室宗亲血统续上血统,但依然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毕竟伱这没有以前的朝廷承认,究竟有没有续上谁知道呢。

  而现在,孙权若是再称帝,再造一個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天命,那你蜀汉的天命瞬间显得就不值钱了。

  你说你的天命是独一无二,没有天命者自取灭亡,那他们为啥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一旦下面的人开始犯嘀咕了,开始怀疑了,你再想使出全力就难了。

  为啥历史上邓艾率偏军偷渡阴平,能极其轻松的一路打到了成都。这和蜀汉憋着的那一股再兴汉室的气劲已经没了,全国上下全都不认为这个国家还有存在的意义了。

  没了就没了,可算没了。

  信仰的崩塌,往往是一件件小事的累加,最终导致的土崩瓦解。

  所以事实上,蜀汉在这个问题是只有一个选择。只有伐吴,并且取胜,才能才能坚定蜀汉百姓的信心,让所有人相信大汉的天命还没丢。

  匡扶汉室,正在今日!

  所以马谡此次做出了一次豪赌,必须劝说诸葛亮伐吴。

  马谡突然站出来,并态度坚定的支持伐吴,让群臣连同诸葛亮都很意外。不少大臣看向了马谡,眼底带有几分审视。

  “幼常?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他为啥站出来反对丞相的举措?他不是丞相的徒弟吗?”

  “不清楚,但应该是因为太痛恨东吴吧?”

  “那的确……”

  听着下面不少臣子轻声交谈,连刘禅都看向了马谡。

  “幼常,此事重大,不能儿戏!”

  诸葛亮看到马谡站出来反对他,沉默了一下道。

  他能理解马谡的感受,毕竟他的兄长就死在吴军的手上,连尸体都没找回来。马谡很多在荆州的好友同伴,也都死在了夷陵战场上,要是不恨东吴才怪。

  但此事,恐怕真不能太儿戏,这关乎到汉室的未来。

  “现在相比伐吴,北伐中原才是大事!匡扶汉室,皆在此行!”

  “陛下!丞相!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以东吴鼠辈的卑鄙,他们会坐视我们夺回雍凉吗?”

  马谡咬咬牙,见到丞相已经有打算了,依然坚持拱手说道。

  “自夷陵之战,东吴就素轻我大汉朝堂。若是丞相北伐雍凉,东吴再效仿昔日江陵,朔江而上偷入蜀中,为之奈何?”

  马谡这一番话,点醒了不少人,很多主战派眼神更加坚定了。

  东吴鼠辈喜欢背后捅人刀子是蜀汉公认的,都极其蔑视他们。一旦丞相带兵北伐雍凉了,吴军突然偷袭蜀中怎么办?

  要知道,马谡带着一千骑兵从安定郡到成都就花了一个月时间。若是丞相在凉州雍州被绊住了,恐怕真来不及回来救援。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因为现在长江水道的几个关键隘口皆在吴军掌控之下。吴军朔江而上,能有阻拦能力的据点就只有永安了。

  马谡的一番话,也让诸葛亮眼底略微闪了闪。

  说实话,这件事也是丞相所担忧的。

  “但此事……”

  “陛下!臣欲与敌死战,誓死为匡扶汉室而战!若此事丞相不允,臣请自领本部伐吴,拼死也要让江东吴狗知道我大汉天威!”

  马谡长揖不起,态度严肃无比,一副视死如归的态度。对马谡来说,这次绝不能再选错了,否则会后患无穷的!

  马谡的态度很是坚定,而这份态度也打动了不少人。不仅主张伐吴,而且还敢于死谏,这可是大部分人所做不到的。

  丞相目光微微变得有些恍惚,在这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马谡有了几分昔日关羽的影子,那种愿为汉室拼死的胆气与魄力全都在马谡身上体现出来。

  幼常,终究是个有胆识的忠义之人……

  “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商讨的,不至于这么严肃。”

  这时,刘禅突然发话了,他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背对群臣。在诸葛亮拿不准主意时,他开口说道。

  “毕竟东吴现在战事尚未决出胜负,此时不宜妄下定论。”

  “万一魏军把吴军打败了,到时候他们还会来请降。”

  “朕今天乏了,暂且到这吧。”

  说完,刘禅已经转身离开朝堂,暂时中断了继续商讨此事。

  陛下一走,群臣也都停止了讨论,纷纷慢慢离开。不过主战派大臣眼里,马谡的身影一下子拔高了一大截。

  这才是我们大汉的男儿!马谡真乃忠勇之士!

  “幼常,一会到丞相府!”

  在散朝之后,马谡还没走长史蒋琬走出来,拉住马谡道。

  “丞相在府上有事需要你去商议,还请赶快前去。”

  “唯!”马谡轻轻点点头,眼底多了几分紧张。

  别看刚才朝堂上喊的挺大声,但那是为了作死。真正想说服伐吴,还得是跟丞相密谈的时候。

  能不能让蜀汉走对这一步,就看此刻了。

第122章 论伐吴

  “幼常,坐吧。”

  马谡跟着蒋琬来到了丞相府,此时丞相已经回来了。看到马谡到了,面无表情的点点头,随即说道。

  等马谡坐下之后,诸葛亮才放下手中的政令,平静的看向马谡。

  “我需要一个解释。”

  在朝堂上死谏可不是一个好行为,这相当于在逼陛下按照你的意见来。这种行为在诸葛亮看来并非是合适的做法,更何况你的提议还有风险。

  蜀汉现在有能力伐吴吗?

  或许是有的,尤其是现在诸葛亮已经将下一次北伐的物资准备的差不多了。数万蜀军已经准备集结了,随时都可以调动北伐。

  这些兵力用来伐吴倒是可以,但在诸葛亮来看这并非是个好的选择。

  现在老二老三的内讧,都有可能成为老大一波推的机会。

  “丞相,事实上此刻伐吴才是正解。”马谡点点头,神情一正,严肃的回答。

  “细说。”诸葛亮没做评价,只是继续道。

  “石亭之战,东吴一旦取胜称帝,便是与伪魏撕破脸了。以孙权的性格,他肯定会北面侮辱魏贼,西面拉拢我们。”

  马谡在诸葛亮面前的案板上摊开了一张地图,指着东吴石亭一带说道。

  “这样他们的梁子就结下了,吴魏联合的可能性活大幅度降低。”

  “这個时候我们东出伐吴,责以谋逆,伪魏闻之必定会再度南下进攻东吴。魏袭其外,我逼其内,孙权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更何况,伐吴的目的并不在于夺回多少土地,而在于能否将手重新伸回荆州。只要能夺回长江的几个隘口,逼迫东吴退让,我们就取得胜利了。”

  马谡也不是傻子,他清楚此刻想大败东吴,夺回荆州是不可能的。不仅仅是能否击败东吴,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蜀汉暂时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没有可以坐镇荆州的人才,就算蜀汉夺回荆州,反而会被其所拖累。

  所以马谡主张伐吴,但核心诉求还是逼迫吴老二放弃称帝。维护蜀汉天命合法性的同时,顺势拿下长江隘口,将手伸回荆州。

  以此将荆州还心向蜀汉的人才士族拉回来,以弥补蜀汉人才的缺陷。

  马谡将这个想法原原本本的跟诸葛亮解释了一遍,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解释。

  说穿了,伐吴可比北伐简单多了。

  伐吴时,蜀中的大量人力物力可以顺江而下,以最小的成本运到前线。蜀军进退皆有照应,基本上接近于主场作战,非常轻松。

  但北伐,相对来说就困难太多了。

  陇右这一年里一直在大规模建设,拼命恢复生产,一时间挤不出粮秣供给北伐军队。所以想维持北伐的进度,蜀军就必须从蜀中调资源。

  蜀中的资源首先要运到汉中,然后走蜀道运到陇右,然后才能供给前线。这其中的物流难度和损耗有多大,不论是诸葛亮还是马谡都清楚。

  最主要的是,北边此时坐镇的是两个曹魏顶级将帅。一个司马懿一个曹真,彼此照应防备,现在北伐很有可能陷入战争泥潭。

  这个时候北伐,属实是不大明智的选择。

  马谡的一番解释,倒是让诸葛亮微微点点头。

  也只有在跟自己密谈商讨军事的时候,马谡才会回到曾经最熟悉的模样。而且他说的的确有道理,诸葛亮也清楚这一切。

  曹真和司马懿诸葛亮也素有耳闻,他们的事迹他早就听说了。所以诸葛亮这一次原计划只是打一下凉州,将战线北推一段距离。

  不过按照马谡所说,从形势上来说的确不如伐吴划算。

  “但若是兴兵伐吴,你怎么能确定伪魏不会来袭击我们呢?”诸葛亮轻轻摇摇头,眼底露出了几分欣慰。

  “不可能,伪魏曹睿不是他那个好面子的爹,他不可能会打我们。”

  马谡对此敢直接打包票,非常自信的回答。

  “伪魏的重心皆在关东,距离陇右太过遥远。魏军若是伐我助吴,我们汉军顺着江水可以快速回援,速度甚至比他们还快。”

  “但如果说他们南下伐吴,不仅可以动员迅速,以东吴的能力根本无力两面防守。”

  “如果仅凉州军与关中军,那就仅陇右驻军就足以抵挡。若是丞相不放心,可派一偏军驻扎汉中作为奇兵,随时准备支援两边。”

  “只要能夺回长江隘口,与先帝曾经的预想那样逼迫东吴放弃称帝,称臣请和就足矣。”

  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根本没必要担心孙权会投降北面曹魏。因为他若是称帝,曹魏和蜀汉一样容不下他。

  理论上这就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除了需要暂停北伐大业转而东进之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政治正确上,这都是一个正确的事情。

  诸葛亮略微点点头,面色依然古井无波,

  “说的倒没问题,但你怎么能确定孙权一定会按照你的既定计划走?你又如何断定,曹魏一定不会大举进攻陇右?”

首节 上一节 77/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