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9节
“嘶”李默倒吸口冷气,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朱高煦。
他感觉朱高煦就好像当天在边上看着似的,下一刻,不由全身一颤,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
这古代读书人就是一惊一乍的,SB都能猜到姚广孝会问什么,朱高煦暗暗好笑。
然后回过神来,好像自己骂自己SB了?
“咳咳”朱高煦干咳两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你是本王的人,本王定然不能让你受委屈。”朱高煦沉声道:“李芸和薛勋的事,交给本王。”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李默激动道,然后好像想到什么:“下官,那个,要不要假意答应?”
他以为朱高煦要让自己假意答应做内应,来个反间计?
“不用,本王光明正大教训他们。”朱高煦冷然道:“姚广孝和谭渊算什么东西,本王才是燕王的血脉。”
李默若有所思,却不明白朱高煦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
李友直是河北保定人,与北平也算比较近,如果是骑兵,一天就到了。
但历史他投靠燕王,告密张昺可不是仅仅为了贪生怕死。
怕死当然是一个因素,最大的因素还是,他十七岁中举,十八岁当官,如今在正九品的位置上,已经干了五年,并且远远看不到希望。
人,最怕就是看不到希望,后世很多年轻的人,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也是朝气蓬勃,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当他们干了几年或十几年后,看着那些懂的溜须拍马的人步步高升,而自己原地不动,想必这时的心态,会和李友直一模一样。
关键李友直这位置还挺不好,别的同僚为啥是在南京,湖广,最不济也是广东,浙江,为何我李友直要在北平?
一旦燕王和朝廷打起来,我李友直,岂不是很容易死。
所以李友直想的很清楚,朝廷赢了,燕王败了,他李友直未必能得到升官,也未必能活下来。
但是燕王要是在北平站住脚,无论燕王以后是胜是败,他李友直,肯定要被清算。
与其到时刀架在脖子上投降,不如?
李友直在今年初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但一直缺少机会。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
正九品的低层官员,现在跑过去说要投靠燕王,连燕王府都进不去。
手中一定要有拿的出手的东西才行。
这段时间,北平的形势好像越来越紧张,因为前天,湘王朱柏引火自焚烧死全家的消息,终于传到北平。
远在湖南的朱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伙都不知道。
但李友直却知道,如果再不抓住机会,大祸就要临头。
五月底的一天晚上,李友直正在家中。
此时大概于后世晚上八点左右。
北平城有宵禁,城中街道,空无一人。
突然,正在家中没睡的李友直,听到院中好像有声响。
他有点意外的站起身,走过去打开屋门,想看看小院中。
刷,空中寒光一闪,一把刀瞬间出现在他脖子下面,接着有人一把捂住他的嘴,推着他进了屋子。
“唔”李友直又惊又慌,双腿直接吓的发软,还以为燕王反了。
外面连续有人进来,很快进来三个人。
三人皆穿黑衣,其中一个伸手向他竖起中指在嘴边,好声道:“李库使,我们不想伤人,松开你后,不要大叫好不好?”
“唔唔唔”李友直拼命点头。
捂住他的人缓缓松开后。
李友直赶紧喘了几口气,他后退几步,发现这人体形很壮,有点像高阳郡王。
但那双眼睛,却不像。
中间的蒙面人这时从怀里摸出一样东西,往桌上一放:“李库使请看。”
李友直定睛一看,满脸惊恐,拿到手上后,再看几眼,更加的确定。
“你们是---”他说到一半,反应过来,没再说下去。
这赫然又是高阳郡王朱高煦的银册。
如今这古代,想证明一个人的身份,除了印章,也许就是朝廷的银册最管用,因为这玩意,很难仿制。
来人正是陈文、周虎、杨立山。
“高公子找李库使,有事相求。”陈文道。
李友直心中狂喜,这是天大的机会啊,正愁和燕王拉不上关系。
“但凭高公子吩咐。”李友直很没道德的道。
“。。”陈文有点郁闷。
之前见张信,觉的张信还是要点脸的,没想到李友直一点都不要脸。
好歹也是读书人,你特么能不能含蓄点?
他突然很想知道,为何张信要提到李友直?
“高公子想要军器局‘戊字库’和‘广积库’的钥匙。”陈文直言道:“还有守卫值班表。”
“。。”李友直目瞪口呆。
高阳郡王你也太直接了,这让人怎么接?
按大明的制度,‘戊字库’储藏的是弓、箭、盔、甲,刀、枪等物。
‘广积库’储藏的是硫磺、硝石、铁料等物。
如果是在京师,还有甲字库(布匹、颜料),乙字库(胖祅、战鞋、军帽)广惠库(储钱钞)等更多的库。
地方布政使司下面的库分的少,很多功能都集中在一起。
像‘戊字库’几乎是包括了所有的军用兵器甲具。
朱高煦要钥匙干嘛?这是要抢还是偷?李友直脑子飞快转动起来,很快道:“高公子想要的东西,下官可以想办法。”
他既然早就决定站那边,肯定是打算做些什么事的,算是投命状。
“高公子说了,不能把李库使拉下水,这件事,我们打算做的和李仓使毫无关系,将来无论结局如何,都不能影响李库使。”陈文缓缓道。
李友直脸色一正,眼中居然闪过莫名的感动。
“我该如何做?”李友直颤声道。
第39章 忠心更重要
第二天一大早。
宛平县外的军营里,一队兵甲全副武装骑着马冲出大营。
朱高煦带着王斌、宋猛,还有一队新组建的亲兵。
朱高煦新组的百人亲兵队里,主要是老兵,有少量佃户兵,但就是没有韩王寨子里的人,只是亲兵队长,却是周虎,寨子里的猛将。
他们一行十三骑,前往玉泉山(北平西北)。
后世玉泉山是北平三山五园之一,位于颐和园的西侧,玉泉山最有名的是山上的泉水,曾被乾隆御批为“天下第一泉”,满清皇宫饮用水都为玉泉山水,每天都有水车从玉泉山把水运用皇宫,每天西直门一打开,第一个进城的,也必然是运水的水车。
这会北平的人可能还没感受到当地水质特别差,反正郡王府用的水都不是玉泉山上的。
朱高煦带着人一路狂奔,辰时三刻的时候就已经看到玉泉山的山脚。
这边风景不错,有很多北平的官将们致仕后,都愿意隐居到这里来。
但朱高煦后来发现,这边离北平很近,有些人致仕,可能就是想着等有朝一天,还能重新出山比较方便。
比如这孙岩。
孙岩早年跟从朱元璋渡江,之后跟着朱棣,先在燕山右护卫,然后到燕山中护卫,官至千户,他出生于1339年,致仕时1394年,当年55岁。
说实话,孙岩那会肯退休,主要是为了给儿子挪位置,现在大明朝廷不说,就北平都司上下,超过六十五岁的老将还有好几个,孙岩五十五就退,是相当年轻。
“殿下,这边风景真好,等俺致仕,过来养养老不错。”王斌跃马到朱高煦身边,看着四周美好的风光忍不住笑道。
朱高煦不动声色道:“朝廷的政策不一定完全合理,以本王看,孙千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只要身体健好,干到七十岁都可以。”
“还有你王斌,你的能力本王也知道,完全可以干到七十岁嘛。”他脱口说出政策,也不知大明有没有这说法,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话大伙能听懂。
王斌的脸马上涨的通红,一脸不好意思的表情:“只要殿下,不嫌弃,末将定---鞠躬--尽力,死而后---”
“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宋猛哈哈大笑。
“就是那意思,尼娘的,宋猛你读过书?”王斌一脸警惕,通常读过书的武将,比较受欢迎啊。
最近殿下身边多了些人,个个都好像很有谋略,王斌这些老百户官们,也有点紧张,毕竟怕被取代。
朱高煦马上淡淡的道:“武将们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忠心,天下的武将,不识字的多着呢。”他其实巴不得和后世小说一样,马上安排所有人学识字,但现在肯定不能这么干,也不会这么说。
王斌顿时大喜,殿下果然不会嫌弃俺们,论忠心,当然还是俺们第一的,不由得意的看向宋猛。
几人一边说笑一边往前。
不一会看到前面出现一大片农田,这证明附近已经有人,他们骑马过去,经过农田,看到路边不远处有处庄院,门口还有个农夫。
“去问问,孙千户住哪,礼貌点。”朱高煦小声道。
“俺去。”王斌刚开口,驾,边上宋猛已经冲了出去。
王斌无奈的耸耸肩。
朱高煦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心中觉的,还是读过书的宋猛这批人更聪明。
但正如他所说,这世道,聪明不重要,忠心才重要。
“等大事安定,将来王斌你要把儿女送去读书,本王想办个书院,兄弟们的子侄们,都能一起读书,将来都可以做大官。”朱高煦做为后世人,当然知道要画大饼,这也是他便宜父亲朱棣的擅长。
反正张嘴就来,吹牛又不犯法,关键是拢住兄弟们的心。
王斌听的更激动了:“末将都听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