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38节
瞿能为镇南总兵官,节制交趾、西贡、旧港三地都司,张辅为右副将、旧港都指挥使。
旧港知府为钟至,汉王府出身,现在又晋升为西贡右布政使,兼旧港知府。
旧港当地有三卫兵马一万五千多人,其中有家属,只有当地原来的海盗和华人,其余的原交趾明军和徐石头这批郑和水师的家属,都在原来的地方。
另外原本的新三佛齐王国,有十余万华人,加上陈祖义留下的人,当地华人有十五万左右。
朱高煦占领交趾、西贡、吴哥后,陆续往这边移民了越人,吴哥人,再加上当地土人,现在总人口已经破了三十万。
旧港三卫的任务,就是全部占领苏门答腊群岛。
旧港的位置在南苏门答腊,在三卫成立之后,先后往北打了阵,进展一般,等张辅到来主持大局时,已经是洪熙元年十一月。
当时明军已经打到苏门答腊中间,西苏门答腊。
这边土人装备很差,也没什么衣甲,但很多以前老三佛齐王国的人还在,抵挡的比较激烈,加上马六甲王朝也感觉到明军的压力,所以暗中支持,张辅没来时,方延平指挥,打的不算太好,但也不差。
方延平是在优先保证明军最低伤亡的情况下,逐步推进。
张辅来后,这家伙是个狠人啊,历史上打安南就是他最狠。
他不但人来了,而且当时讨逆战结束,他从海上带来了大量的火炮和火器。
之前大部份火炮在支持朱高煦讨逆战,现在开始往海上侧斜。
明军火炮一来,当地土著就顶不住了,张辅也是个狠人,要么降,要么杀,进入到洪熙二年三月时,就已经打完了整个苏门答腊岛。
原土著要么被杀,要么逃向对面的马六甲王朝。
接着张辅根据离京时皇帝的要求,找到马六甲王朝对面(吉隆坡对面)开始修建港口,并将旧港三卫,分别移驻,北苏门答腊,西苏答腊,南苏门答腊,完成了对苏门答腊的控制。
此时整个群岛,共有华人十五万,越人吴哥人七万,当地土人十八万,共约四十万万人口。
洪熙二年五月,张辅从越人,吴哥人,当地土人中抽丁五千余,成立旧港左卫,驻守亚齐省所在,使的明军控制力更加的全面。
但这些夷丁并不是单独成一卫,同样是分散打乱到明军各卫。
就这样,徐石头的百户队里,共一百二十人,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约二十二人是由越人,吴哥人,土人组成。
洪熙元年后,皇帝开始裁军,四十岁以上,小旗以下将带田退役。
而在海外的,因为家属不在,所以另有规定。
想回家的军官,三十五岁以上,可以申请,但只能退役,不是转驻别处。
徐石头今年也四十岁了,好不容易才升到百户,按朝廷最新的军制,当地军户不能驻守当地,所以徐石头是不可能再调回苏州。
而他当初跟着郑和到海上来,家属还在原来驻地苏州。
徐石头思来想去,只有升到指挥级才能调离驻地,指挥级距离自己太远,自己要是三十岁,还能拼下,现在年纪大了,不如回家。
最终他决定申请退役回家。
按明律,以前军户世袭,他有两个儿子在苏州。
朝廷在几个月后就回复,同意他的申请,允许他退役回家乡。
徐石头在申请还问,可以让长子徐大英世袭自己的军职吗?
朝廷答复,按最新的大明律,你不是最早的讨逆军,是在海外投降过来,不能世袭,但是朝廷在征新兵,你长子徐大英可以特招征录,只要考核合格,可以袭总旗位。
这明显也是个照顾,只需走个场面考核下。
徐石头还是很满意,自己在海外为汉王拼杀,儿子也算有了着落。
说实话,世袭军户目前在军中已经成为敝端,像他这样有一官半职的还好点,很多军士们都不希望儿子将来也是军士,所以新皇帝不让世袭,效果出奇的好,得到军中几乎所有底层军士的支持。
徐石头因为有官职,才想儿子世袭,但另一个儿子,他可不像成为军户。
建文后,朝廷先后打了靖难和讨逆两战,死伤颇多,他也差点战死在苏门答腊,所以如果可以选,他肯定不希望两个儿子全是军户。
如今长子继承,次子可以干别的,徐石头是非常满意。
按前卫指挥使方延平所说,等上半年集体退役,他就可以随船回家,并且是带田退役,这也是徐石头最满意的地方。
徐石头现在所在的位置正是马六甲海峡,对面就是马六甲王朝。
马六甲国王拜里米兰苏拉曾经在永乐年间去应天府拜见过朱棣,朱棣对他还相当不错,所以这家伙现在对明朝新皇帝不理不睬。
当然,关键是朱高煦在南洋到处用兵,拜里米兰苏拉也感觉到朱高煦的野心,所以非常敌视,为此,拜里米兰苏拉偷偷串连南洋各国,并去鼓动帖木儿帝国东征明朝,这件事,到现在明朝还不知道。
在张辅前期征伐的过程中,很多当地人都得到马六甲王朝的暗中支持。
现在明军已经彻底控制苏门答腊,张辅在附近修建港口和炮台,对面的拜里米兰苏拉更加的瑟瑟发抖。
徐石头此时就在炮台附近,正观看民夫们的劳作。
第463章 不会早点降?
现场约有两千多人,主要是修建炮台和港口,在徐石头身后数里外,还有近五千人在扩建新城。
明军占领了当地的老城,改名为大罗府,这是明军在旧港府后,设立的第二个府。
等大罗府建成后,加上这边的大罗港,明军距离马六甲王国就非常之近,如果水师出动,真的就是朝发而朝至。
现场劳作的人里也分几批,有交趾过来的越人,有吴哥王朝的百姓,也有当地土人。
明军用越人,管理吴哥人和当地土人。
其中越人和吴哥人是可以沟通的,说的话差不多。
当土人中选择部份旧港的土人为小头目,也可以沟通。
因为旧港地区,被华人占领很久,当地人多多少少能说些华语。
而徐石头知道,朝廷已经在旧港和大罗建立书院,当地所有小孩子都要去上学,学习汉语,并规定了,二十年之后,整个半岛在官面和正式场合,不能说当地话和其他语言。
“这里,以后就永远属于咱们大明了。”徐石头默默的想着。
“百户,百户。”就在这时,身后远处有人叫了起来。
徐石头转身,看到是部下一个姓马的总旗。
这家伙是当年远征交趾的明军,当时没婆娘,后来娶了个越人小娘,然后就不打算回去了,现在跟婆娘一起,驻守大罗,家里分了三十亩田,交税一成,日子相当不错。
但现在军中训练颇多,有时还要出海,所以在农忙时,徐石头也会去帮忙,两人关系很铁。
“小马。”徐石头转身走过去。
马总旗小跑过来,吱牙咧嘴:“我婆娘又生了,百户能不能陪我去找朱先生,取个好名呀。”
马总旗没啥文化,大字不识几个,徐石头稍微好点,但也认识不多,不过徐石头和朱先生比较熟,所以马总旗来问他。
“走,带你去。”徐石头带着马总旗回大罗府城。
大罗府城大概在后世下罗干县以北,原先的城墙都是土城,明军占领后开始扩建,添以成块的青石,周长更是扩充到十里左右,也算不小的城市了。
但当地人口实在太少,建造比较缓慢。
两人一路过去,还能看到不少卫所家属和当地人在种田,和种甘蔗。
当地粮食除了能自给自足,还能向西贡布政使司上税,种出来的甘蔗制黑糖(红糖),卖向四周。
没多久,他们来到大罗城东的一个角落,这边的城墙还没修好,看起来比较荒凉,但有几排屋子都是新造没多久,还比较大气,外面的围墙都是新刷没多久。
门外就是连片的农田,有家属在干农活,看到他们来了,远远看了眼,又继续干活。
田间有几个小孩子在奔跑玩耍,都是明人。
其中有两小孩子一边笑着一边跑,跑到他们面前。
年纪比较小的大概才三四岁,可能不小心,扑通,摔了一跤。
“啊呀,当心。”徐石头赶紧过去,扶起他。
那小孩起身后,先整了整衣物,然后恭恭敬敬的学着大人抱拳:“多谢将军。”
“哈哈,不客气,不客气,你父亲和叔叔他们在吗?”
“在的呢。”说罢还转身,指了指身后的围墙院门。
徐石头笑着向他点头,大步而去。
马总旗应该是第一次来,一边走一边看,稀奇道:“还有读书人肯到这里来,对我大明国内来说,这算不算蛮慌之地?嘻嘻。”
徐石头本来不想说的,但想想,军中知道的人也挺多的:“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是谁?”马总旗奇怪道。
“姓朱呢。”徐石头小声道。
马总旗愣了下,突然恍然大悟,脸色大变:“他们---就住这---就这样---连守卫都没有---”
他说话都结结巴巴,显然不敢相信。
“四周都是咱们卫的军户,要啥守卫?”
“陛下仁厚,听说大罗府建成后,可能要让其后代,出来为文官。”
“陛下不怕?”马总旗惊问。
“这有啥好怕的,换成我也不怕。这还能起掀风浪不成?”
不一会,他们来到门外,先敲了敲门。
“朱先生在吗?”徐石头大声问。
院门很快打开,伸出个头,是个长的很漂亮的女人。
徐石头听说她就是以前的皇后马恩慧。
“先生在的呢,徐百户又来啦。”马恩慧笑道。
“见过朱家嫂子。”徐石头年纪比朱允炆大,但还是称呼对方为嫂子。
进去后就看到朱允炆和弟弟朱允熥正在院子里下围棋。
两人面带微笑,虽然在搏弈,看起来还是和气一团。
看到徐石头进来,朱允炆向他笑着点了点头。
徐总旗先拜见大朱先生,再拜见二朱先生,然后道:
“大朱先生,这是我部下总旗小马,他婆娘生了三胎,想请朱先生,起个名字呢。”
“恭喜小马总旗哈。”朱允炆哈哈一笑,先停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