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65节

  他呆愣了片刻,突然道:“最近朝廷有些什么大事?”

  李玄道:“安国公盛庸,在四月份攻占东本田石见银山。”

  “东本国举国十万兵马攻打石见银山,被安国公大败。”

  “听说东本国内一团乱,各蕃国都开始违抗他们那个大将军的令--”

  李玄也是听来的,不是很熟,但大概意思还是能说清楚。

  他说东本国现在有个大将军最大,明人都比做当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他实力最强,大伙都听他的,但被盛庸大败后,国内就有点乱了,很多人不满意他对明人的态度,要求向明人重新通商,求和,称臣。

  现在皇帝还没回来,东本人求和的使者已经到了京师,在等陛下召见。

  李玄又说,那石见银山盛产白银和铜铁,盛庸已经找到银矿脉,朝廷又要狠发一笔。

  徐辉祖对这种铜臭事很反感,看不起朱高煦到处掠夺的行径,所以他对这种事情根本不感兴趣,他更在意的是,盛庸如何打败东本国人的。

  “盛庸才一万多人,如何打败东本国十万大军的?”

  “安国公带去很多火炮,东本人根本没见识他们的威力,几波火炮,就把他们打崩了。”

  “末将听说明军都没什么伤亡。”

  “。。”徐辉祖。

  其实朝廷之前,各处烟火,徐辉祖是知道的,他心里还暗暗希望朱高煦能吃憋,最好在东本,和南洋都大败,但他还是有底线,不希望朱高煦败给沙哈鲁,那对大明来说,会是个灾难。

  他只想让朱高煦也享受下失败的痛苦。

  不料,第一个消息就让他失望,盛庸在东本,一万多大败十万,还逼和了东本国。

  特娘的,换成我去,肯定打的比盛庸还好,他心里默默为自己吹个牛皮先。

  接着李玄说到南洋,朝廷好像又是大胜。

  “听说张辅攻破马什么甲的京师,掠夺了巨量的财富和人口,用不了多久,可能会就从海路运到国内。”

  说到这里,李玄神秘西西的道:“张辅这仗打的挺好,可能要封伯了。”

  张辅在永乐年封的伯,早被朱高煦取消,但这战他打的好,皇帝肯定会重赏。

  徐辉祖看到李玄一脸羡慕的模样,心中更加的难受。

  逆子在各处都是大胜?还有天理?

  “张辅打的是海边吧?瞿能在陆上如何?那边全是山区,路不好走,俺听说讨逆战时,李彬率十五万人马进去,回来不到一半?”徐辉祖指的是瞿能在陆续进攻暹罗等国。

  “末将听到的消息,朝廷在暹罗缅甸等,都是胜。”李玄道:“陛下打仗都做了准备。”

  “不过山区进展比较慢,朝廷采用层层推进,每占一区,巩固一区,修建墩堡,清理道路---听人说,陛下给瞿能下了命令,不急于在陆地上全部打败各地,要花几年时间和他们慢慢玩。”

  “朝廷要打几年仗?消耗何其巨大。”徐辉祖怒道。

  李玄一脸茫然:“不会啊,都在敌国,以战养战,还能掠夺财富和人口。”

  “。。”徐辉祖。

  片刻之后,他的脸色变的通红:“朝廷大军,现在和土匪似的。”

  逆子把大明军队,训练的和土匪一样,大明天朝上邦的名气都臭了。

  他当然知道什么叫以战养战,就是在各国不停的抢。

  李玄闻言,脱口道:“自春秋战国以来,外族无数次进入我汉人中原掠夺抢杀,为何咱们不能这么做?”

  徐辉祖抬头瞪着他,想都不用想,肯定又是逆子教的。

  李玄说完后反应过来,赶紧低头:“这不是末将说的,末将就是----就是---觉的很有道理。”

  “外族野蛮残暴,与野兽畜牲没有区别,咱们堂堂礼仪之邦,要学习外族吗?”徐辉祖彻底怒了,明显感觉李玄已经被洗脑,已经不是自己以前的心腹大将,他站起来大声道,还一把将手中刚拔的杂草给扔了。

  刷,李玄的脸也瞬息通红,他也好像很生气的站起来:“如果为了所谓的礼仪,就要动员十万兵马,十万民夫,一百万粮食,而不讲礼仪只要两万兵马,不需要民夫,不需要粮草,末将认为,宁愿不讲礼仪。”

  “咱大明将士的命,就难道这么不值钱?为了将军所谓的礼仪,可以处处谦让,让人欺负到头上,也只能忍天吞声讲道理吗?”

  “李玄你---”徐辉祖大怒:“你怎么变的如此这般不堪?”

  “是将军不懂变通。”李玄当即道。

  原本是主仆的两人突然吵起来,四周一片惊恐。

  所有人从水稻田站起身。

  徐辉祖瞪着李玄,李玄不甘示弱的反瞪着他。

第488章 你就是个农民的儿子

  李玄的父亲当年就跟着徐达,是徐达亲信,之后李玄世袭其父千户之职,又跟着徐辉祖,两家人两代都是主仆,亲系无比的亲密。

  徐辉祖在建文时,非常重用和信任李玄,李玄也是他心腹中的心腹,但当时徐辉祖不得势,李玄一直在千户位置上没动过,直到朱高煦进京,李玄跟着降了朱高煦,这才晋升为指挥佥事。

  可徐辉祖也没想到,往日对自己恭恭敬敬的李玄,今天居然敢顶撞自己。

  此时两人先是相互瞪着,片刻之后,徐辉祖脸色慢慢变红,涨的通红,无尽的羞怒涌上心头。

  还有什么事,比自己曾经的仆人当面顶撞自己更让人羞愤交加。

  看到徐辉祖脸涨的通红,李玄才回过神来,自己的反应太过激烈。

  李玄低下头,转身看到儿子和亲戚们也正瞪着徐辉祖,他表情很不自然,说话也结结巴巴:“末将不是有意的,不是有意的---”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心中即有些愧疚,又有点不服气。

  “道不同不相为谋。”徐辉祖涨红了脸道:“你我都没错。”说罢他挥挥手,示意李玄可以走了,不用帮他拔草。

  看徐辉祖挥手,不远处李玄长子,一个才十三四岁的少年,狠狠一把扔掉手中的杂草,接着一脚踢在水稻根处,想了想还不解气,蹲下来,用力一拔,拔起一大陀水稻。

  “别”边上李玄一个亲戚赶紧拉住他。

  李玄和徐辉祖当然没注意边上的发生的事,他静静看了眼徐辉祖,然后后退几步,抱拳,弯腰,最后一次向徐辉祖施礼。

  正如徐辉祖所说,李玄也感觉到两人道不同了,不可能讲到一起。

  当今陛下虽然夺取皇位的方式有些不妥,但登基之后,所做的事,比建文帝和朱棣都靠谱很多,大明国力更呈现蒸蒸日上的气势,无论百姓和军士,还是像他这样的中层将领,都感觉到比以前的日子越来越好。

  徐辉祖还死不承认,反对皇帝,连李玄也看不下去,不能接受。

  但李玄还是念着主仆情意,临走前犹豫了下,又道:“将军以后有什么差遣和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

  “不用。”徐辉祖很干脆的道,李玄脸色微变。

  但徐辉祖想到一件事,马上道:“你给徐钦的钱,俺会慢慢还给你。”

  “?”李玄表情一愣:“末将,何时给过--小公爷的钱?”

  “。。”徐辉祖之前听说徐钦在外面教书,他还以为是李玄家。

  徐辉祖大惊失色:“徐钦说在外面教书,不是在你家?”

  “小公爷---不是在---富乐院吗?”李玄结结巴巴的道。

  “草”徐辉祖勃然大怒,接着更感觉到无尽的羞辱。

  ---

  酉时一刻左右,徐钦嘴里吹着小曲,拎着一盒肉食,摇头晃脑的回到府上。

  刚进门就看到老爹徐辉祖拿着一根棍子,坐在院子里,冷冷的看着自己。

  “咦,爹,咱们家水稻今年怎么样?”徐钦笑眯眯的道。

  “跪下。”徐辉祖突然咆哮如雷,把徐钦吓了一跳。

  “爹,你这是---干嘛?”徐钦莫名其妙。

  “你这不孝子,老子叫你跪下。”徐辉祖嗖的站起来,提着木棍就冲向徐钦。

  徐钦看老爹发怒,赶紧往地上一跪。

  “钦儿快跑。”就在这时,屋子里传出他母亲李氏的声音,徐辉祖夫人冲了出来,对着徐钦就叫。

  徐钦当即起身,扭头就跑。

  “你这逆子。”徐辉祖气急败坏,嗖,手中木棍直接扔了出去,扑通,正中徐钦小腿。

  “啊呀”徐钦直接往前一趴,摔倒在地。

  徐辉祖冲过去捡起棍子对着儿子噼头盖脸一顿打,一边打一边骂:“你个狗东西,什么不好做,去做老鸨,你还要不要脸,我徐家开国功勋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打死你,打死你这个不孝子--”

  “啊”徐钦被打的鬼哭狼嗥,只能双手抱着头。

  “我的儿啊。”李氏冲过来,直接扑倒在徐钦身上。

  “你让开,快让开,不让开老子连你一起打--”徐辉祖气的半死。

  “打吧,打吧,把我们母子一起打死,你一个人自己过去吧--”李氏哭道。

  徐辉祖高高举起木棍,看着李氏哭的可怜的模样,终究没有放下来。

  “当”他把木棍重重扔到地上,估计也累的不行,赶紧后退几步,找到刚才的凳子坐下,喘着气指着徐钦:“你这不孝子,干什么不好干老鸨,你想---你想气死你老子是不是---”

  徐钦这时也满脸都是泪,哭着从地上爬起来,他奋力挣脱搂着他,保护他的母亲,指着徐辉祖大叫道:“我不老鸨你能三天两头的吃肉,你一把年纪除了练武就是看书练字,你装什么装呢?”

  “你知道外面都是什么物价,你知道大米多少一石,猪羊肉多少文一斤?”

  “你还把当自己当魏国公?你现在就是普通百姓,咸菜稀粥你要能天天吃,儿子就不用去做老鸨了。”

  “你这不孝子。”徐辉祖气的又要跳起来,重新上前捡起地上的木棍,又要过来打,李氏赶紧拦在他身前,同时转头大叫,钦儿快跑。

  徐钦则道,我跑什么,他有本事打死我,正好,家里少个人吃饭,打死我算了,我替徐家丢脸了。

  他又道:“我不知道你发生什么病,建文朝玩完了,现在是洪熙朝,高煦是你外甥啊。”

  “高煦做错了什么,你这样对他,但凡你肯低头认个错,我们家会变成这样?”

  “我为什么不能当老鸨?你老徐家往前三代还不是农民,你以为你爷爷生来就是勋贵?你爹徐达都是农民一个,要不是元朝大乱,轮到你老徐家出人头地?”

  “你就是个农民的儿子,你装什么勋贵?”

  说到最后,徐钦也是咆哮如雷,指着父亲大骂。

  “你--你这不孝子---不孝--扑--”徐辉祖怒视儿子,说到一半,一口老血吐出,扑通,当场气的晕厥。

  等徐辉祖再次醒来,他已经在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房间里有股浓浓中药味,徐辉祖坐起身,四下打量了下,感觉这地方有点像惠民药局。

  大明在州府县都设有惠民药局,相当于后世的医院,之后又在地方设了地方医学,建文时医学一度废立,朱棣称帝后,又重设地方医学,医学还有展开医学教育的作用,所以大明的这些政策还是不错的,但关键没有做好,各府州的药局也好,医学也好,都是人手不够,经费紧张,到明中后期连俸禄月粮都发不全,自然越来越差,还有人直接逃走不干了。

首节 上一节 465/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