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80节

  朕有错。

  百官哗然。

  朱高煦宣布罚皇后俸禄,令皇后家派人向千户陪礼道歉。

  孙岩身为国丈,按说打个千户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了,皇帝将其赶到交趾,还罚了皇后,自言有错,不能说他惺惺作态,确实已经做到极致。

  孙岩也还好有点聪明,知道朱高煦可能不好说话,没把那千户杀了,原历史他可是杀了那千户。

  不然,朱高煦骑虎难下,杀不杀孙岩?

  秦汉拿到信的第一个念头是,父亲小题大作,外公打个千户,何必要做成这样?

  第二个念头是,父亲多次在他们面前说,要以身守法,自我约束,看父亲这样子,将来我要犯了错,都可能罚我?

  接着就看到信的中心点,外公和千户原本是兄弟,为了个女人起了争执,毫无道理。

  秦汉有没有看懂不知道,反正第二天看到赵真时,又开始嘻皮笑脸,心情好了很多。

  当然,秦汉像朱高煦,会把真实的心情隐藏起来,即便是赵真,也无法猜到他真的喜恶。

  ---

  比起治国,教育或许更难。

  巨大的华盖殿里,朱高煦狠狠抹了下额头的汗,默默的想着。

  孩子们跟在他身边十一年,性格和品德基本有点定形,朱高煦认为,自己的四个儿女,肯定不会是什么大恶人,也不会有恶劣的品行,因为在他的教育和监督下,四个孩子的品行,是按他的想法成长起来的。

  当然,不排除他们将来遇到什么重大的变故,有时也会轻易改变一个人的品行。

  此时已经是洪熙四年八月,天气有点热,各地学校放假,孩子们也回到皇宫。

  四个孩子似乎喜欢宫外的生活,回来后对母亲的回应都是开心。

  连女儿朱敏儿都喜欢宫外,这是朱高煦最欣慰的地方。

  今年内阁正常运转,朱高煦不上朝的时间越来越多。

  最近朱高煦观察了下,高层官员基本不要动,低层官员有内阁负责,朝廷大量用钱的地方也暂时没有。

  前几天他把内阁们都叫来,把今年七月到明年全年需要的预算全部先拟了遍。

  这在大明朝还是首次。

  但在后世,今年决定明年的预算,这是很常见的事。

  内阁们有点不习惯,但感觉蛮好的。

  明年预算出来的后,如果到时有多出来的,到时再议,明年的事情也就少了。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毛信和浙江水师提督方延平觐见。”

  “快宣。”

  方延平在旧港,从永乐三年到洪熙四年,干了五年指挥使,朱高煦今年初把他调回来,任浙江水师提督。

  负责浙江全部水师。

  等方延平和毛信进来,就看到皇帝正在看墙上巨大的地图。

  两人拜见过皇帝后,朱高煦突然问:“朕要是从松江去大员大澳,方延平,现在水师的船,要走多久?”

  大殿里突然安静下来,方延平瞪着皇帝几秒后,扑通跪下:“陛下不可。”

第503章 哪位皇子在奉天殿?

  方延平常年在南洋附近海域,当然知道,此去海上万里,凶险无比,皇帝若是出了差池,整个大明都要乱。

  “臣斗胆,求陛下不要出海。”方延平重重把头埋在地上。

  “求陛下三思。”毛信也赶紧跪下。

  朱高煦当然知道他们反对,他静静站在原地,看着地图,片刻后道:“你们先起来。”

  两人没敢动,一副皇帝你不答应,我们就不起来的架式。

  朱高煦也没办法,缓缓道:“有些事情,必须要朕亲自去办,你们是办不好的。”

  毛信和方延平低着头,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但也不敢乱说话。

  现在这件事,可是大明立国以来最重要的事,皇帝要去万里之远,想想都恐怖,不对,是历朝历代以来都没有过的事。

  但朱高煦其实很想说,你看沙哈鲁,帖木儿,你看欧洲历史上的国王们,经常带兵出去打个几年才回来,你们慌什么?

  人类历史上,也只有汉人的皇帝天天呆在皇城京师不敢出去。

  这或许和汉人传统有关,龙无头不行,皇帝不在,下面的人就下意识不安心。

  当然,这也和皇帝现在没有立太子,没有确定储君有关。

  “你们放心,朕都安排好了,若朕真的出事,会有遗诏确立太子,以固国本。”

  毛信这时想了想,终于道:“陛下想干的事,天下没有人能拦着,但臣请陛下,或许可以再等几年。”

  他的意思也很明显,几个皇子还小,皇帝你不能等等?

  “毛信你觉得朕一定会出事吗?”朱高煦不高兴道。

  “臣不敢,臣死罪。”毛信魂飞天外,赶紧低头。

  “朕天命所归,禀呈上天的旨意来到大明,岂会这么年轻就出事?”朱高煦道:“方延平,朱棣他们几万人到大澳,死了多少个?”

  方延平低头不语,虽然死的少,但也是死的。

  “现在的船比以前大了,路线又比较熟,岂会再出事?”朱高煦苦口婆心,方延平就是跪在地上不起来。

  那表情就好像,要么陛下把我杀了,我反正不同意。

  “你们过来看。”朱高煦这时指向地图。

  毛信只好起身,方延平还是不动,毛信弯腰一把搂起他的腰。连拖带拉,拽到皇帝身前。

  “第一次到大澳这种地方最难,稍有不慎,走错了路,海上就几乎等同于迷路。”

  “好在咱们运气不错,方延平你们第一次也找到了。”

  “咱们现在过去。”

  “先去大员,非常之近了吧,福建过去,才多久?”

  “从大员出发,走苏禄国(菲律宾),几百里就到了。”

  “再从苏禄国到渤泥国(文莱),几天时间而已。”

  “经过渤泥国,就到了满者伯夷的地盘。”

  方延平开始都不想看,但等皇帝说起来他,他瞪着眼睛,不可思议。

  因为之前明军去旧港都是沿着大明陆地走,从福建到交趾,到西贡,到淡马锡,再到旧港,然后才会去满者伯夷,再到爪哇,最后大澳。

  几乎绕了个半圆形的大圈。

  现在皇帝指出来的是一条直线的航线,过了大员之后就没有大明的国土,但却近了很多,而且朱高煦还说,沿路几乎有八成可以顺着各处大陆走,单次单独走在没有大陆的海面段上不会超过十天。

  这些路是杨立山和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走过的,沿途也有各小王国可以补给,按后世路标说法,基本就是从南海到苏禄海,再到苏拉威西海,再经望加锡海峡,进爪哇海,再到萨武海、帝汶海,最后就到了大澳。

  从头到尾没有进入太平洋,也没有经过印度洋,当然,现在还没太平洋的叫法。

  所以朱高煦选的这片海域路线,比后世英国人占据大澳顺风多了,也简单多了。

  再加上大明水师的船又大又牢,他真不相信能在海上出什么事,除非生病。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附近,也没听说有遇海难沉大艘的。

  方延平看着皇帝的新路线,如果从大员直线往南,的确近了很多,实际上的距离,仅从大员开始计算,前者大概九千里,后者一万三千里左右。

  用朱高煦的话说,八成的时间都在沿岸线上,真正独自在无参照的海上确实很少。

  海上最难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海面,因为没有参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

  但如果一路有参照的海岸线,远远贴着海岸线走,那肯定不会迷路,也不会出事,有什么情况就可以想办法靠岸。

  方延平沉默片刻,低声道:“就算从大员走,按陛下的路线,就算从秋冬季出发,海风由陆地往海上吹的多,也就是顺风的时间比较多。”

  “即便这样,以两千料以上大船的速度,中间不算补给,最少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到。”

  如果要停岸补给,大概要两个月。

  “来回也就三四个月嘛,挺近的啊。”朱高煦笑道。

  方延平嘴角微抽,陛下你说的是从大员走,要是从松山,可不是这个时间了。

  对方延平和毛信这些人来说,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皇帝出事。

  做为讨逆勋贵,好不容易开始享受富贵荣华,万一皇帝出事,他们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说了。

  朱高煦当然知道他担心什么:“朕自己难道不怕吗?朕是有信心才想出去,并不是一时冲动。”

  他现在正当年轻,当在壮年之际,为以后打下基础,等老了后,他或许自己也不敢出去了。

  “朕意已决,你们好好想想,如何确保朕的安全。”皇帝最后道。

  这就是没商量了,毛信和方延平没办法,长长叹了口气。

  方延平比较有经验,秋冬季出发顺风会多,皇帝从京师到大员也需要时间。

  而且在冬季到大澳西部时,又没那么冷,相当适合。

  皇帝准备离京,这事可不了得。

  朱高煦先召集内阁再议,内阁又是震惊无比。

  不过文臣们其实没武将勋贵们那么在意,因为文臣们想要权,皇帝不在,他们的权就大了。

  况且之前半年,皇帝很少上朝,内阁们也运转的很好。

  国内在洪熙四年后,非常平静,安稳,可谓国泰民安。

  皇帝这个时辰要出去,文臣们居然反对的不多。

  但朱高煦也看出来了,基本建文和永乐的文臣们不反对多,讨逆战起来的新内阁们强烈反对。

  皇帝当然强力推进,群臣劝也没用。

  最后拟定,首辅黄福、次辅侯海留京师监国,遇重大事情,报皇后和妙贵妃定夺,一起定夺,四人中,要有三人同意。

首节 上一节 480/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