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美洲日不落

美洲日不落 第335节

  床的周围还有一个用木桶做的尿壶,以及同样同样用木桶做的“收纳盒”。

  这些都是赵同自己做的,他在西海老家的时候,家里就是做木匠的,多多少少,也学了几招。

  “刷刷!!”

  快速的将那些湿透的衣物脱,下,用毛巾擦了擦被冻的泛红的身体,随后便从木桶里拿了些在当地土人那买的皮衣套在身上。

  然后便从掏出了隐藏在内衣中的石块,至于那个内衣,那就太恶心了。

  “刷刷!!”

  赵同仔细的看了看摩擦了几下,又拿起刻刀摸了摸,大面积的石皮开始掉落,露出了石块本来的真面目。

  望着手中的“金灿灿”的石块,赵同想要大声的喊一句“还有谁”,但最终还是因为胆怯与小心,忍了下来。

  摩擦了几遍后,这块“顽石”就被他藏在了最保险的一个地方,那就是他的身上。

  虽然走起路来,有些痛,但为了钱和未来,赵同忍了,男子汉大丈夫,痛一下怎么了,又不是“进宫”。

  第二天一早,借着进城采购的机会,赵同夹带着“痛苦”,来到了当地一家信誉不错的收购店。

  这家收购店,是最近才开起来的,最早的时候,这里还是卖豆腐的豆腐店,后来被一个因为采金发财的“雪狗”盘下来,作为收购黄金的站点,一下子从被动,变为主动,可见老板的生意头脑。

  当赵同红着脸,从里面拿出来的时候,收购店的伙计甚至没有一点的“惊讶”,毕竟赵同能够想到的办法,其他人也能想到,无非就是看谁更“狼灭”了。

  因为在那地方夹带过,上面还有一股“骚味”,伙计有些嫌弃的用抹布擦了又擦,这才拿起放大镜,仔细的看了起来,整个人越看,眼睛睁的越大。

  “先生,麻烦告诉我,这块狗头金,伱是在哪采到的。”

  “哦,对不起,它实在太大了,比我们店上次那个还要大。”

  反应过来自己犯了行业大忌后,伙计马上解释了一遍。

  而赵同则同样松了口气,半真半假的说起自己在“山头”的经历。

  “你知不知道,那块还有熊,那么大的熊,要不是我聪明,躲起来了,没准就死了!!”

  “这钱挣的人心慌啊,罢了,弄完这一次,我就和我那些弟兄回老家盖房子养鸡,也算安贫乐道了!!”

  赵同说着他的“故事”,其中夹杂着几个“冲突”剧情,其中还隐隐透露出团伙的人数。

  “回老家好,不像这塞北的,冷的要死,想养个鸡都不好养。”

  伙计一边用刮刀刮着那些可能影响“重量”的石皮,老泥,一边羡慕的附和道。

  而赵同则跟着说起他们上次和一些凶残“雪狗”的冲突,甚至还表示,这帮人动枪坏了规矩。

  “这帮人,没法治,就是群祸害,想挣钱,得离这帮混蛋远点。”

  伙计没有怀疑赵同所说的“黑道剧情”,毕竟这玩意每时每刻都在塞北上演,倒也不算什么假消息,就他遇见前脚出店,后脚被杀人越货的,有的是,做案的很多都还是熟人。

  等到弄好后,赵同小心翼翼的看着伙计把他的宝贝放在“秤”上,最后,等待对方加“砝码”。

  当秤倾斜的时候,伙计又加了一块,最终在三斤三两的位置保持了和平。

  当最后付钱的时候,甚至还扣了百分之十的“咨询费”,对于这些,赵同自然心疼,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不为别的,就为他不想“暴露”老江湖的身份。

  当赵同小心翼翼的揣着一袋钱走出店门的时候,他也被某些人盯上了,只不过因为还在城里,那些人不好下手罢了。

  赵同左转右转,最后在快出城的时候,又坐车回到城里,把那些准备下手的“鹰犬”看傻了。

  自此以后的很长几天,赵同都一直待在城里的某家旅店里,饿了就出来吃点东西,闲了就到街上逛逛,或去“按摩院”,按摩放松。

  总而言之,能不出去,尽量不出去,让那些通过店内情报,准备大宰一笔的鹰犬“火冒三丈”。

  但最终,赵同还是出来了,不是因为他忘了什么,而是当地的施工队来了。

  借着施工队来的消息,赵同上了去工地的官车。

  是的,赵同打算在那干一个月,拿一个月的工钱,再坐官府的车去渔港。

  毕竟如果他自己走,坐那些不能保证安全的私车,到时候出现事情,那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赵同“小心”的可怕!!

  而那些鹰犬在得知他去工地的消息后,也是无奈的取消了对他的跟踪,因为有人太“猥琐”了!!

  ………………………………………

  八月的渔港城,到处都是人流,这是一个多月前,所看不到的,在七月初的时候,这里还是空空荡荡的,甚至就连一辆自行车,都算高规格交通工具。

  但现在,这里是北方小“金山”。

  而且这个金,是真金的金,不是假的!!

  报摊上,插着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的报纸,甚至还有一些人像。

  这些人像都是按照照片上复印下来的,汉国新闻界随着照相机技术的发展,也渐渐玩起了所谓的“真报”。

  如果不是相机的体积太大太重,没准现在就有一帮记者扛着照相机到处跑了。

  但哪怕如此,稍微大一点的报社,都把照相机拍摄,作为了未来报道新闻的主题。

  “来,放松,不要紧张!!”

  “对,就这样!!”

  “咔嚓!!”

  一阵白烟冒起,让对面捧着奖状的获奖人,更加害怕了。

  随后有几个上前握手,烟气不断的升起。

  第二天,有关贺姓淘金者捐赠十万华元的消息给渔港福利院的消息,就随着七八张照片,传遍了大街小巷,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淘金”的暴利。

  反应到现实就是,渔港城再次多了不少新来的年轻淘金客,他们穿着不符合季节的衣服,上岸后就开始“买买买”,整个市场的日用品,以及五金用品,都抬高了不止三成。

  渔港城的巡抚衙门内,常汝真看着手上的入关记录,以及那不断闪烁“金光”的十万。

  整个人都有一种做梦的感觉,他们累死累活,这些年,整个塞北也才弄了三十多万人口,好家伙,金矿一来,一个半月,就来了十万人,再来几月,不得百万啊??

  虽然百万的数字不可能,但常汝真估摸几十万人还是有的。

  而这几十万人一不和当地人竞争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二不挤占塞北资金,相反,个个开销都在二百以上,这哪是人啊,这是一个个的“财神”啊!!

  对于这帮人,不止常汝真这个巡抚欢迎,当地百姓,乃至那些天天骂人的议会都举双手双脚欢迎。

  唯一的不喜欢就是,这帮人“带坏”了当地的治安,使得治安成本大幅度提升,对于当地的警力做出了极高的要求。

  好在目前在动用部分民兵的情况下,虽然经常有杀人越货的案件发生,但数据表明,这样的事情,在治安收紧的情况下,正在“大幅度”改善。

  而且,相比于那些“藓芥”,当地获得的好处,才是真正的“暴利”。

  人来了,市场活跃了,消费起来了,就连申请移民塞北的移民,最近一段时间,都增长了百分之一百,这代表什么,代表“成绩”。

  代表他常汝真的“业绩”!!

  也代表塞北地区所有官员的业绩,是他们“飞黄腾达”,最好的垫脚石。

  常汝真每每想起这里,都感觉自己好像成为了第二个靠开金矿走到相位的严俊,那位“写入历史”的严相!!

  现在的常汝真重新焕发“生机”,打算借这个机会,冲上去,一口气冲到内阁。

  如此,自然要让上面看到成绩,加大治安整治,就成了必然。

  看着手中有关某个镇发生的杀人抛尸的案子,常汝真鼻孔冒气,直接快笔:

  “责令地方严查,但有罪责之人,无论何人,立即捉拿速审。”

  而在得知某个地方“黑帮”群居,互相争夺矿地后,直接气的脸色发红:

  “凡涉黑之人,皆捉拿归案,毋需以人众而不罚。”

  “若有人持械抗罪,立即击毙!!”

  “当地之官吏,有失职或渎职通贼者,轻者夺职,重者发配地方,重者枪毙!!”

  好似觉得这样还不够,又加了句:

  “地方法院可速审!!”

  常汝真批改了一下午工作报告,写到最后,觉得不够,又加了条:

  “增派地方警力,兵力,不够,可从他地借派!!”

  …………

  渔港城,干了一个月的赵同背着沉重的包袱,来到码头,看着那些刚刚抵港,还在兴奋讨论“发财”的新人,摇了摇头,最后背着战利品,上了回西海的客船。

  站在船头上,赵同望着渐行渐远的渔港城,表情复杂,在这里等你两个月,他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人”,什么是“人心”。

  摸了摸包袱里的“块块”,赵同这才露出了笑脸,再看已经快要消失不见的渔港城,已经不觉得可怕了,有的只是“庆幸”。

  庆幸他守住了良知和贪婪!!

  月票,打赏,恳请大家支持

  (本章完)

304.第304章 非洲开拓:时代

  第304章 非洲开拓:时代

  一望无际的的东非大洋上,几艘悬挂蓝色海旗大船正在迎着汹涌的海风航行,海旗中央画着一条锦鲤,锦鲤跳跃,给人一种即将化龙,但却又化不了龙的感觉。

  这种旗叫蓝鱼旗,又叫“望海旗”,是望海城的官方用旗,也是望海城的标配。

  该旗的设计者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汤公”,汤霖望,汤师爷。

  最早有人计划搞一个海蛟旗,作为望海城的“象征”,但是却被汤师爷否定,给出的理由就是,他是汉人,怎么能在没有大汉的允许下,用龙旗,哪怕是蛟龙,他都不准,甚至说出了:

  “我为汉人,大汉帝国执掌天下,若用龙形,岂不是作乱,岂不是不忠不孝!!”

  “用鲤鱼尚可,鲤鱼亦是龙属,却不是龙,既显尊贵,又不僭越,又符合我望海都督府之名,世人都说龙游大海,我等以鲤鱼,亦可称海中之霸!!”

  甚至据“传闻”,在这位汤公的家中,还放着龙武皇帝的生祠,每天早晚都要“祭拜”,保佑龙武皇帝身体康泰,大汉国运昌隆。

  甚至在某些时刻,汤师爷还特别喜欢模仿龙武皇帝的金句,诸如“富则修路”“发展要大胆中找准窍门”“国家大事不要搞一言堂”。

  虽然这些刘鹏一个都没有做到,但不“妨碍”那些人,比如汤师爷这样的野心家,拿着刘鹏的“语录”唬人,美其名曰:“跟随圣皇脚步,创建海州岛美好每天”。

  这些都是汤师爷在某些公开会议上讲的话,都记录在望海城发行的“望海报”上。

  ——

  载着从南非采购货物的商船缓缓的停靠在港,岸上,几十名当地的土工,在船舱打开的一霎那,就像蝗虫一样冲了进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的人,已经离开了,离开的很彻底,甚至走的“很突然”。

首节 上一节 335/9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给瞎子让座

下一篇:景泰风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