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第106节
李景隆怒道:"王吉中,你给我说一说,这是怎么搞的?”
王吉中汗如雨下,两腿抖得像筛子一样。
"这个o…可能是底下的兵丁oooooo弄o.…弄的o…”
"你放屁!"
李景隆走过去,伸手把王吉中抓了起来:"你还不给本官说实话!真当我们是三岁孩童吗! ?"
王吉中吓坏了,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
气得李景隆就要抱以老拳。
徐允恭劝住李景隆,让他把王吉中放下。
王吉中"扑腾"一下,就给跪了。
徐允恭问:"有多少袋粮有这样的事儿?"
"这个..…我......”
李景隆大声怒喝:"王吉中,你还不说实话! ?你掺了多少袋假! ?"
王吉中擦了擦汗,头磕在地上:"有,有近千袋oo…”
"什、什么! ? ”
"这么多! ?"
别说徐允恭和李景隆了,徐妙云和徐妙锦都流露出大惊失色的表情。
好家伙,这批粮食一共才多少啊,王吉中居然掺了近千袋。
到时候莫跟北元相持,需要持久战,那粮草根本就跟不上!
这王吉中胆子太大了。
王吉中连忙说:"两位大人,这件事儿......我马上就去处理,一定全部换成好粮!"
"滚!"
李景隆一脚就把王吉中踹倒在地上了。
"来人!给我把这王吉中拖下去!砍了!”
王吉中面色一变,连忙站起来说:”世,世子,我跟你是同乡,跟你还沾点儿亲戚,不信你问问那
王吉中慌慌张张说了一大堆名字。
李景隆听都不听,让亲兵将王吉中给拉出去了。
不用问,想必王吉中凶多吉少了。
接若,徐允恭和李景隆就赶紧处理粮草掺假的事儿。
虽说时间紧,任务重,大军马上就要开拔了。
但好在还有几天的时间,多调些人过来,加班加点儿的干,应该还是可以搞定的。
徐妙云看了看陈阳。
陈阳云淡风轻,气定神闲,似乎刚才发生的事情跟他没关系似的。
这陈老板果然不一般。
徐允恭来到陈阳近前,朝陈阳行了一礼:"多谢陈老板了。"
陈阳应道:"只是运气好,恰巧被我猜中了。"
徐允恭怔了怔:"猜?这种事儿可以猜中?"
陈阳解释说:"可能是我看这些东西看得多了,所以就比较有感觉。"
徐允恭听不明白,想必陈阳确实有自己的门道。
李景隆也过来道谢。
"幸好陈老板及早识破了,要不然真出了事儿,本官也脱不了干系。"
陈阳连忙谦虔了几句。
徐允恭说:"陈老板,你想让我们怎么感谢你?"
李景隆马上说:"对对对,必须得感谢!"
说着,李景隆就要翻身上的银票。
陈阳连忙说:"二位大人,頁不用了,在下的酒楼马上就要开张了,如果二位有空,可以过去吃些东西,喝几杯,也算是给在下捧捧场了。" 李景降和徐允恭对望了一眼,不由笑了起来。
这陈老板确实有点儿意思,眼界很高,格局很大啊。
"这个好办,陈老板,我们如有空,一定过去! "o
第125章花生!这么早就在大明出现了!(求全订!)
陈阳连忙道谢。
就像李景隆和徐允恭所想的那样。
陈阳的眼皮子可没有那么浅/。
虽说陈阳帮的不是什么小忙。
但这两位一个是魏国公的大公子,另一位是曹国公世子。
都展于大人物。
在他们眼里,这种忙还没什么分蚩。
陈阳最好还是不能要实际的报酬。
格局如果低了,可能把好事儿办成坏事儿,至少也会把好事儿抹平。
最明智的就是,让他们欠上这份情,以后没准能用得上。
比如这次酒楼开业。
如果这两位大佬能去,也算是给陈阳捧场了。
对于古代人来说,这还真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好处。
当然,陈阳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这两人都有公务,大明军队又临近出征,可以会很忙。
忙到顾不上去酒楼吃顿饭。
比如现在,李景隆和徐允恭就去忙了。
只剰下陈陌,徐妙云和徐妙锦姐妹俩。
徐阳正琢底着要不要先行离去。
这时,陈阳忽然看到了一个藤匮,里面装的东西倒挺特别的。 陈阳走过去一看,居然是花生。
“咦? ”
徐妙锦一听,马上跑了过来。
"陈老板,怎么了?发现什么了?”
陈阳宗起一颗花生,是一个"肚"儿的。
没错,这里的花生全部都是一个肚的,没有后世两个肚的花生。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这不是花生?是其它的什么东西?
陈阳把皮扒开,看了看里面的果仁。
不对,这确实是花生,不可能是别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都是一个肚的,也很好琢磨。
现在是大明时期,花生是最本原的状态。
后世两个肚,甚至三个肚,四个肚的花生,大概都是之后进行的改良的结果。 徐妙锦说:"这个啊,长生果,不怎么好吃。"
陈阳怔了怔:"长生果? ”
"对啊,你没有见过?"
陈阳想了想,说:"见是见过,但我们那不叫他长生果。"
"你们那?叫它什么?"
”花生 ”
"花生》蛮好听名字。"
这是徐妙云说的,她也走了过来。
徐妙云又说:"话说回来了,这东西以前还没有,最近一年确实经常见,但我们都不喜欢吃。" 陈阳微微一笑:"不喜欢吃?这可是好东西。" 徐妙云和徐妙锦姐妹俩露出了奇怪的神色。
"你对这东西好像挺了解的?"
陈阳点了点头:"这个,也是从南美洲传过来的,比想象得要早啊。"
如果陈阳没记错的话,国内最早对花生的记录。
确实是在大明时期,但不是现在,还要再过一百多年,一五几几年好像才有。
没想到花生这么早就已经在大明朝市面上出现了。
可能现在还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做花生,也不大喜欢吃。
不过花生这玩意儿不容易坏,甚至能放一年,作为行军后勤粮食,倒挺合适的。
徐妙云怔了怔:"比想象得要早?”
陈阳连忙摆了摆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连忙转移话题。
"对了,现在哪里有种这东西的?长,长生果。"
徐妙云摇了摇头:"据我所知,没有人种长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