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第120节
真是奇了怪了,陈阳看起来绝对不是会做饭的模样,却没想到是个厨中高手。
虽然都说君子远庖厨,但是如果如此有本事,还是让人暗暗佩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嘛!
试问,谁会拒绝结识一位能做出人间美食的人呢?
宋濂和刘琏先后尝了蛋炒饭和冬瓜排骨汤,反馈跟之前一样,甚至还要更强烈一些。
宋濂吃过不少人做的蛋炒饭,尝了陈阳的手艺,顿时感觉以前吃的蛋炒饭实在是难以下咽。
还有那冬瓜排骨汤,更夸张。
本来宋濂觉得肠胃有些不适,但是喝了那汤之后,周身都通畅了起来,就如同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 "这位陈公子太厉害了,老夫算是服了! "o
第139章妙云,你再胖点儿,更好(求全订!)
这时,陈阳也回来了。
宋濂相当高兴,看到陈阳就像看到了一朵花儿似的。
"陈公子,来来来,一起吃!"
陈阳连忙谦让。
刘琏站了起来,把陈阳迎到了座位上,一个劲儿地赞叹他的手艺好。
刘琏也是吃高兴了。
陈兄来,陈兄少的,都已经跟陈阳称兄道弟了。
这跟两人刚见面的时候,态度转变太大了,让陈阳都有些没适应过来。
宋濂更是尽兴得很,都要让小厮拿来水酒,要跟陈阳和刘琏喝几杯了。
陈阳连忙拦住了。
"宋老爷子了,今天咱们就不喝了,等以后有机会我再来拜访,到时候咱们不醉不休。" 宋濂说:"好好好!老夫希望陈公子能够常来!"
陈阳马上说:"只要宋老先生乐意,在下常来也不是不可以。"
"好!就这么说定了!"
说若,宋濂就端起茶杯,与陈阳和刘琏碰了一下,居然一饮而尽了。
可以看得出来,宋濂是真的很高兴,相当高兴。
徐妙云看着陈阳,心中既惊奇,又觉得理所当然。
宋濂宋老爷子虽然平和,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结识的。
陈老板这一手还真是妙绝,让宋老爷子表现得很是亲近。 好吃的东西,确实能让人心情愉悦。
只要心情好了,那待人自然和睦。
陈阳只是随便吃了点儿,大部分都让宋濂和刘琏干了个精光。
吃得盆干碗净啊。
盘子里的菜汤子,米粒,还有汤汁,一丁点儿都没剰下。
就连汤里的冬瓜都被捡干净了。
排骨上只剩下骨头了,狗都啃不出东西来。
郭三郎在旁边都看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这俩人也太狠了,比他郭三郎都狠。
吃完了饭,下人们把八仙桌上的东西一撒,收拾干净了。
宋濂大手一挥,让人把文房四宝取了过平。
宋濂笑眯眯地问陈阳:"说吧,你要本夫子写什么?"
看宋濂的意思,别说三个字了,就算是写八百字作文都没问题。
陈阳连忙说:"只需要六个字就行了。"
"哪五个字?"
"绝味楼,潜溪。”
宋濂一听,怔了怀。
绝味楼,自然是酒楼的名字,没什么疑义。
但是"潜溪"二字,可是宋濂的号,应该没有太多人知道。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
这些内容在后世的历史文献中写得很清楚。
但是在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快捷。
宋濂的字"景濂"倒还好,只要是读过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但是号"潜溪"可就没太多人听到过了。 只有少数几位与宋濂关系亲近的人,以及有些地位的官员才会知道。
问题来了,陈阳是怎么知道宋濂的名号呢?
徐妙云说的吗?
徐妙云显然不能背这个"锅"。
不过宋濂也不会去问,而是又打虽了陈阳几眼,说:"好,本夫子这就写。"
"绝味楼"写成大字。
"潜溪"写到左下角,写得小一些。
不愧是当代名士,字写得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总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次虽然一波三折,但还是挺顺利的。
当然,最大的功劳应该给徐妙云。
如果不是这位千金大小姐,陈阳和郭三郎连宋家庄子的门都进不来。
陈陌坐下来喝茶水,小声地跟徐妙云道了谢。
徐妙云没说什么,也欣然接受了。
两人见面多次,似乎不那么见外了。
陈阳小声说:"徐大小姐,有空了去绝味楼坐一坐,我给你做几道好菜。”
"好O "
徐號云想了想,又说:"可是去你那次数多了,感觉我都长胖了。”
陈阳看了徐妙云一眼,把声音压得更低了: “徐大小姐,你再胖点儿就好了。"
"嗯?"
"再胖点儿更好看。"
徐妙云没有说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徐妙云的脸蛋更加红润了。
陈阳说得也是实话。
徐妙云如果再胖点儿,那就丰腴了起来,那就是美上加美了。
陈阳没有呆太长时间,便告辞离开了。
临行前,宋濂拉肴陈阳的手,一个劲儿地让他经常过来。
陈阳说:"宋老先生,您就放心吧,我有空一定来
说着,陈阳又行了一礼,转身要离幵了。
宋濂又拉住了陈阳:"陈公子,要不这样,你过两天就来吧。"
瞧宋濂这样子,似乎还担心陈阳在说客套话。
陈阳哭笑不得,马上点头答应了下来。
徐妙云和刘琏没有离开,想必是有事儿要与宋濂商星。
这个就不是陈阳能去关心的了。
陈阳和郭三郎乘肴马车往南京城赶去。
这次过来,收获还真是挺大。
不仅拿到了宋濂的字,而且还跟宋濂的关系拉得很近了。
甚至还结识了刘基刘伯温的大公子刘琏。
对了,还有一点儿好处。
陈阳准备好的礼品,钱财,都没有用上。
给宋濂,人家死活不要。
宋濂甚至还说,如若陈阳坚持要给,那就把他写好的字还回去。
陈阳自然不干了。
宋濂是名士,风骨极高,有这样的行为也十分正常。
陈阳和郭三郎回到了南京城,马上就去了相熟的木匠铺,去订做新的招牌,而且选了最好最流行的样式。 接下来的几天,酒楼的生意虽仍然很好,但是客流量也确实在下降。
这样的情况,陈阳早有预料,倒也不惊慌。
毕竞酒楼是他买下来的,就算利润降低,也不至于会亏钱。
等新招牌做好了,再进行一番宣传,生意应该可以稳得住。
招牌制作的周期要数天,甚至十几天,陈阳还要耐心等一等o
第140章远房亲戚来访(求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