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第134节
"定,定好了?那我们......"
"我们约了别人,不太方便。"
说着,徐妙云朝胡自作行了一礼,便拉着徐妙锦往酒楼门口走去。
"哎,哎!二位小姐请留步!二位小姐......"
胡自作怎么拦都拦不住,眼睁睁地看着徐妙云和徐妙锦携手进了酒楼。
胡自作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追进酒楼?
想想还是算了。
徐家这两位小姐可不是一般人,魏国公府中的千金,不能逼她们。
逼急了人家,那就算是闯祸了。
胡惟腐现在再嚣张跋扈,也没有绝对的实力去压魏国公府,韩国公李善长可能都不行。
与此同时,徐妙云和徐妙锦进了绝味楼。
正好遇到了杨俊才。
杨俊才是一个相当机灵的人,徐妙云和徐妙锦都来过几次,陈阳这当老板的都是亲自接待。
虽然不知道这两位漂亮姑娘是什么身份,但很显然,她们是贵宾,贵宾中的贵宾。
杨俊才赶紧迎了上去,热情地打招呼。
徐妙锦问:"你们家老板呢?"
杨俊才怔了怔,挠了挠头:“老板,刚才还看到老板了,现在不知道去哪儿了,可能是在三楼呢。”
”另B带我们去找他D巴° ”
徐妙云连忙说:"不石麻烦了,随便给我们安排一个雅间就行了。”
"哎呀,姐,你这么客气干什么!咱们先上三楼看看!" 说着,徐妙锦就拉着徐妙云往上走。
杨俊才连忙跟上,免得贵客有失。
三人前后脚上了三楼。
来到了之前陈阳带他们来的那个雅间。
此时,雅间门口挂了一个木头牌子,上面写着五个字--老板办公室。 徐妙云怔住了。
徐妙锦很惜圈。
老板办公室?
这是什么意思?
老板,倒是不难理解。
可是“办公室"是什么意思?
徐妙锦想不出来,也就不去想了,直接就推门。
徐妙云伸手拦都没拦住。
"锦儿,你别这么莽撞!”
"哎呀,姐,你怕什么啊,咱们看看陈老板有没有在里面!"
"你......你得敲门啊!"
徐妙锦已经冲了进去。
徐妙云没办法,只好跟着妹妹进去了。
外屋没有人。
里屋ooooo.有人。
只见一个人正在里屋做着奇怪的事情。
那个人正是陈阳陈老板。
至于他做什么奇怪的事儿呢?
其实在后世很正常,但是在这大明朝确实很奇怪。
陈阳正在刷牙。
陈阳为什么能刷牙?
他有牙刷?
确实有O
只不过这牙刷是陈阳自己做的。
在大明洪武年间,也确实有了刷牙的器具,名叫"刷牙子”。
那无意儿跟牙刷还是区别很大的。
上面没有毛,只是有纹理的板子。
陈阳实在是用不惯,便想办法自制了几副牙刷。
在木匠铺里订做了小板子,在上面扎了很多小滴,然后绑上了猪� 也是有模有样。
在牙刷上抹上青盐,基本上可以代替牙膏的作用,刷起来也比较干净。
陈阳一扭头,正好看到徐妙云和徐妙锦两姐妹进来了。
他连忙朝两人摆了摆手,表示打招呼了。
虽说这两位是魏国公府的千金大小姐,身份尊贵,但是陈阳跟她们已经很熟了,确实不需要太过于注重礼节。 徐妙云眨了眨眼睛,好奇地看着陈阳。
徐妙锦可就没那么文静了,居然跑进了里屋,盯着陈阳看了起来。
陈阳正在刷牙,吱吱唔唔地没说出话来。
徐妙锦问:"陈老板,你在做什么?"
陈阳指了指自己的嘴,含糊地说:"刷牙啊。"
"挖牙?你为什么要挖牙?陈老板,你的牙坏了? ”
陈阳翻了个白眼,十分无奈。
三下两下把牙刷完,然后然后澈了瀨口,用手巾擦干净。
陈阳说:"徐二小姐,我是在刷牙。"
徐妙锦怔了怔:"刷牙? ”
陈阳反应了过来:"就是......揩齿。”
所谓揩齿,其实就等同于古代刷牙的意思。
"揩齿?你这是怎么揩齿?"
"就是这么揩齿啊。”
"你手里拿的什么?我看看?"
陈阳连忙把牙刷在水里涮了一下,递给了徐妙锦。
徐妙锦仔细看着,觉得相当新奇。
还用手摸了摸那些猪臬毛。
徐妙云也很好奇,走了过来看了看,眼睛一闪一闪的,明显是有些想法。
"陈老板,这是你自己做的? ”
陈阳点了点头:"对啊。"
徐妙锦马上说:"陈老板!我也要!"
"啊?你也要?"
"是啊,你可别说就做了一个啊!”
徐妙云也淡淡地说:"陈老板如果方便的话,也给我一个。”
陈阳摸了摸另子,看样子得把存货拿岀来了 o
第155章陈阳可能抢了皇帝的风(求全订!)
前面提到过,陈阳之前做了好几把,为了替换着方便。
现在倒是提前派上了用场。
陈阳便说,其余的牙刷在常住的院子里,回头再去找人给徐妙云和徐妙锦送过去。
徐妙锦高兴坏了,眼睛亮亮的。
徐妙云也面露喜色。
显然,他们都知道这牙刷确实是好东西。
上面那短的,细的,很有韧性的毛,摸起来就很治愈。
要说起来,大明朝其实就出现了类似于后世的牙刷,而且不是一般的类似,是极其类似。
而且发明这种牙刷的人,还是姓朱的,是个皇帝。
正是朱祐槿,也就是明孝宗。
还要再过一百多年呢。
说起来,陈阳对明孝宗朱祐槿还是相当喜爱的。
他算是明朝中后期为数不多的靠谱皇帝之一,也被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明孝宗还坚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娶了一位皇后,思想也相当超前。
最初坐上皇位的明孝宗当时只有18岁。
然而他的父皇明宪宗留给他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
但是明孝宗也没有消极怠工,而是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宽容与勤奋,力挽狂澜让明朝得到了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