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第99节
刘福通怔了怔,心想你不是不喝汤的嘛。
没办法,他还是给朱棣盛了一碗。
朱标说:"老四,说好啊,你就只能喝一碗,多了别喝。" 朱棣看了看那汤水。
特别清澈,也看不到什么油花。
这样的汤能好喝?
朱棣还是喝了一口。
"唔!"
"这味儿oooooo正啊!"
只见朱棣一仰头。
"咕咚,咕咚".…
朱棣把一整碗汤全都灌进了嘴里。
朱标和朱柏吓坏了,暗叫不妙,也赶紧把碗里的冬瓜排骨汤喝干净。
"刘福通,给我来一碗!”
"公公,我还要一碗!"
”再来—碗| ”
刘福通额头直冒汗。
这虽说是木桶装的汤,但是本身可不大啊,没装多少。
剩下的根本盛不出三碗来。
"老 老奴匀一下啊 "
朱匾站了起来:"刘公公,我来!”
说着,朱棣抢过了木桶,就开始给自己碗里倒汤。
朱标和朱柏眼睹都红了。
"老四!够了!里面没多少了!"
"四哥,你莫要给自己多倒!"
朱标站了起来,要抢木桶。
朱棣大声说:"大哥,你别抢啊!会洒的。"
朱棣手一哆嗦,还哀洒了一股汤汁。
朱柏眼泪都喷出来了。
"四哥!你干什么啊!你看看!汤都洒岀来了!"
朱棣大声嚷嚷:"你们别逼我!逼我就全洒了!"
朱标只好退后一步,让朱棣去倒。
胖太监刘福通,还有其他的宫女和太监都悟圈了。
刘福通一个劲儿地在那咳嗽,希望他们三个也收敛一些。
但是三位皇子根本就听不进去,一边抱怨,一边争抢,一边疯狂吃着桌上的东西 一个皇子那样儿也就算了。
他们都像着了魔一样。
就好像街头几天没有吃上东西的乞丐追诉。
这成何体统啊?
这要是被别人看了去,那可就太丢人了.
第门7章酒楼终于要开业了!(求全订!)
菜吃完了,汤也喝完了。
就连冬瓜排骨汤里面的冬瓜和排骨都被三个人给干了个精光。
要知道,朱标跟蓝马褂订的东西可不少。
醋溜白菜和番茄炒蛋都各要了三份。
就这样,还不够三个人抢的呢。
刘福通看着这三位皇子在那边扒拉饭菜,真有些头疼。
他能怎么办呢?不时左右看看,让宫女和小太监们嘴都把严点儿,可别传岀去丢了人。
三位皇子把桌上的东西都消灭干净,又开始大眼瞪小眼了。
朱柏忍不住说:"大哥,我没吃饱。"
朱棣瞪了十二弟一眼:"你吃这么多,还没吃饱?肚子受得了吗?”
朱柏苦着脸说:"四哥,你还说我,就属你吃得快了。"
朱棣轻咳了一声:"不能我说我,大哥也不差啊,大哥,刚才你那抢白菜的手法可不得了,弟弟我甘拜下风。" 朱标指着朱棣说:"你小子太会了,倒打一耙!"
朱棣说:"大哥,既然咱们都没吃饱,那就再让人做一些呗。"
"做?你以为这么容易的吗?"
"大哥,说真的,这些东西到底是谁做的?不会真的是神仙吧?”
朱标刚要说话,却听到刘福通说:"太子殿下,燕王,十二皇子,这里还有一个食匣没打开呢。”
三个皇子扭头一看,有一个食匣还摆在小柜子上。
因为食匣太多了,刚才刘福通才把那食匣先放在那儿。
朱棣大喜,嚷嚷:"刘公公,这就别藏看掖着了,赶紧拿过来吧。"
刘福通把食匣取了过来,打开盖子。
食物的香味儿就盖不住了。
朱柏站起来一看,说:"这是oooooo鸡蛋炒米饭吗?"
只见食匣里装的确实是炒米饭。
米饭间点缀若大大小小的黄色炒鸡蛋。
很明显,这就是蛋炒饭。
陈阳特意赠送给太子朱标的。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讨好太子殿下,还有另外的功用。
既能让太子殿下高兴,又是一种宣传促销手段。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朱标让刘福通找来了三个碗,正好把食匣里的鸡蛋炒饭,分了三碗。
三位皇子很快就发现那不是普通的鸡蛋炒米饭。
米饭粒粒饱满,泛着油光。
鸡蛋完全炒碎了,大大小小的鸡蛋碎片均匀的撒在米粒间,看了就让入食指大动。
这样的翻炒功力,绝对不是一般大厨能做到的。
朱标发出"啧啧"的声音。
"这米饭炒的,真是绝了。”
朱棣说完,没有人回应,再抬头一看,汗毛直立。
朱棣和朱柏这两个人早就在往嘴里扒拉炒米饭了。
好家伙,这两个弟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啊!
朱标也不感慨了,赶紧吃吧。
如果吃得慢了,难保这两个家伙不会上来抢饭!
就在皇子们在那里为了几口饭勾心斗角的时候,始作俑者陈阳则在忙着操办酒楼开业的事宜。 陈阳来到瑞鸿街,进了自己刚买到的酒楼。
之前那位伙计杨俊才也过来了,还带来了十来个人。
这些人都是以前在酒楼里干的伙计。
有男有女,都挺年轻的。
他们既然来了,那就说明他们愿意回来做工,至少是有意回来。
陈阳便跟这些入开门见山地说了条件。
待遇还维持不变,跟以前一样,如果干得好,那再谈涨工钱的事儿。
陈阳对这些人还要设立一定的考察期,也就是适用期,不会盲目地提高待遇。
经营酒楼可不有有半点儿马虎,不然很容易亏掉。
当然,凭着陈阳的本事,多半也亏不了,只是嫌多赚少的问题。
陈阳说完了条件,大部分的伙计都接受了,并表示愿意留下来继续干。
但也有两三个人还在犹豫。
他们找到了新的做工的地方,工钱跟这边差不了多少。
这几个人凑在一起,小声议论了起来。
"怎么办啊?你们觉得这里能干吗? ”
"能干是能干,但就是不知道能干多久啊。"
"说的是啊,这个新老板也不知道行不行,可别干几天就又关门了。"
"我看悬,这老板太年轻了,有句老话说得好,嘴上没毛,办事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