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164节

  “还是咱妹子心细如发,最是心疼咱。“

  拆开最新一封。

  老朱揽阅一遍,就不禁皱眉道。

  “善长怎么回事?”

  “清丈一个田亩,居然能和朝堂那帮子文臣扯上十日都不得开始落实。”

  看着信件中附上的名单,以及这些名单背后的牵扯关系,老朱又不由皱了皱眉,愤愤然的将信纸拍到了凉亭桌上。

  “孔家庙,江南士绅。”

  看老朱面色不爽,马皇后也拿起了信纸一瞧。

  原来在半月之前的朝会上,被朱标和常升联手套路的李善长凭着自己的威望,借筹措军粮的借口,强推清障田亩的方略后。

  关于清丈的预案和奖惩制度上。

  百官始终达不成统一。

  致使时隔这么久,被发往大明各地的应试举子差不多都走马上任了,清障田亩这道老朱经营筹谋的一石多鸟的政令都还没下达下去呢。

  下面的名单,马皇后了解不多。

  但从锦衣卫对大朝会的会议记录,她便能看出许多端倪。

  许多文武隐隐打成了共识,对预案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针对。

  李善长出工不出力。

  虽态度鲜明,却不愿真正走到百官对立面上。

  既有被太子套路的怨气,却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

  清丈田亩可是个大工程。

  比后世的人口普查难多了。

  朝堂现在哪抽的出可用的人啊。

  这边要是敢抽调,回头被抽调的部门就敢摆烂给你看,还能把办事不力的锅甩出来。

  这半个月来,虽然他从未在立场上退步,但这么久迟迟不执行,只等太子做圣裁,其他文武官员也大约都品过了味。

  筹备军粮,清障田亩,这是分明是有人在幕后操控。

  如今朝廷没有人手,这事就只能先悬着。

  借着这个空隙,他们正巧得空将自己的家产再重新整一整,把名下的田亩巧立名目,分上一分,免得再发生刘平仲之类的糗事。

  马皇后不禁笑到:“如今这个烂摊子,不正合了你想给常升出难题的意么。”

  “清丈田亩是大势,由不得朝堂百官不同意。”

  “只是也急不了一时。”

  “他们的把柄都记下了,回头筹不出粮来,咱就先治常升的罪,让他整日在朝偷奸耍滑,不务正业。”

  话音一转,老朱神色凝重道。

  “咱真正担心的是,有人借题发挥,强买强卖土地,戕害百姓,背地里害了标儿的名声,坏了咱标儿试科举搜罗人才的大计。”

  “毕竟标儿委托宋濂在苏州府办的事,实是在掘孔家的根。”

  “如要想对抗孔家,必须倚仗南方士子。”

  “如此一来,说不得就得在清丈田亩上对他们予以一些优待。”

  “而一旦南方有了优待,那其他地方…”

  说到此处,老朱一张本就黝黑的老脸,更加显得阴沉。

  马皇后宽心的安慰到。

  “放心好了,试科举和儒学经典检定是常升早就拟定好的主意,相信他早就预料到这种局面了。”

  “即便他和标儿兜不住。”

  “咱们不是可以随时回应天府么。”

  听见马皇后的话,老朱心中有底,嘴上却半点不饶人道:“他最好已经有了预料,若是这小子那天兜不住了,才想起找咱来给他擦屁股,咱可不答应。”

  “若是他撺掇标儿来求呢。”

  “他敢!咱回去就打断他的腿!”

第182章 有人想摘桃子

  “道衍来信了。”

  时隔仨月,历经一次还俗的道衍重新剃度出家后,又给宫里送了一封信来。

  常升也接过了朱标手中道衍的来信。

  他也是看见信才想起来,原来不知不觉间,道衍已经去往苏州府公干半年了。

  说起来还有点想他呢。

  要是推行田亩清丈的时候有他坐镇,以他的能耐和心眼,八九成的麻烦都可以由他总务处理了。

  只可惜他这会儿还人言微轻。

  试科举考官还是朱标当初在东宫里临时增补的官员。

  暂列五品。

  要想从东宫官属正式迈步进朝堂体系,他还必须历经苏州府第二次试科举的督办,携苏州府第一版的重新校订的四书五经和应试举子一同返京。

  朱标才好将这些重新校订的四书五经推广出去。

  在积攒了一定的认可度后,将之列为官学。

  如此,道衍这个东宫四品虚衔便能凭借功劳和名望,堂而皇之地晋升为朝堂中的正四品,登堂入室,在六部中等个实权的缺。

  很快就能成为一员朝堂新贵。

  可是当常升打开信件,看见过的内容后,却也不由挑眉。

  “难怪道衍要写信来求援。”

  “这次的麻烦,对他而言确有些棘手了。”

  “孔家,呵呵。”

  原来,道衍原本在苏州府以某大儒之女为局,破了南方儒学家族合纵形成学阀后,几个月的学争下来,南方许多儒学分支在历经了合并和打压,终究是敌不过朝廷修官学的大势,名望和生源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眼看他们日子一天天的不好过起来。

  本该是该由朝廷出面,与这些分支的儒学家族谈妥条件,将他们举族迁往北方,以推动教化,刺激北方学子进学的时候。

  谁知有人先了朝廷一步。

  早早开始私下联系起这些家族了。

  他们的都背景不小。

  山东——衍圣公孔家。

  还是道衍特意找上门打前哨,打算给人攀攀关系打打预防针时意外发现的。

  派人一查之下。

  这才知道,山东的孔家在知道朝廷派宋濂为首的一帮大儒,重新教定儒学经典后,便已早早派人南下打探消息。

  在得知不断有儒学旁支被合并或打压后。

  他们更是派了不少直系且名望足够的孔家子弟亲自南下,以示诚意,在一些家族失势之时,邀请他们北上。

  或落户孔家。

  或与孔家结作同盟。

  目的是重修一部由孔家校订编纂的四书五经集。

  朱标的面色有些凝重。

  “孔家在天下士林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便是宋师被父皇钦定为天下第一文臣,在孔家的底蕴面前也显失色。”

  “如若孔家一定要和宋师他们打擂台。”

  “在吸纳了这些在学争中失势的儒学旁支,总结了他们的失败教训,了解了宋师这边官学的校订方向和大致内容后。”

  “只需几月。”

  “凭借孔家的底蕴,不是修不出一本可以和宋师他们打擂台的四书五经注本。”

  常升面色平静。

  仿佛对孔家的反应早有预料。

  “孔家的立身之本,就是对于儒学的解释权。”

  “如若根基被挖。”

  “孔家的没落便是迟早的事。”

  “如此一来,天然受仕林追捧的孔家,急不可耐的跑出来摘桃子的行为也就不稀奇了。”

  熟读历史,了解孔家的常升,可太明白如今的孔家到底是个什么尿性了。

  历经了多少王朝。

  借由孔子的名头,把持者儒学的绝对最终解释权,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君王需要,在读书人的水捧船高中,与多少代皇帝达成隐晦的政治互利,完成了将自家祖宗神圣化的宣传。

  他们这些人作为孔家的后代,身上自然多了一层来自老祖宗赋予的神圣光环。

  尤其在山东一代。

  堪称皇帝老子来了都没孔家人好使。

  如今的孔家,就是一群披着读书人外衣的投机者。

  为了保证自己的超然地位,身为地地道道汉人的他们,可以堂而皇之不要脸的给忽必烈都加上一个儒学大宗师的尊号。

  而面对以民为本,泥腿子出身的老朱。

首节 上一节 164/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