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182节

  直到常升越过桌面,又给他斟了一杯酒。

  看着这杯酒。

  老李头斟酌了许久,终是无奈的放下了心结,勉强的端起了酒杯,送入喉中。

  却不想被酒液呛到了喉咙。

  冲人的酒气让老李头连咳几声,泛白的面色充上一片血红,这才定下神来。

  望着反客为主,大快朵颐,压根没把这儿当成外人家的常升,老李头幽幽一叹,问道:“你既然知道陛下手中有此暗探,为何还敢来老朽府上,与我说此隐秘。”

  常升头也不抬吸入一块生蚝。

  慢条斯理道:“方才不是说了吗,公府上下四通八达,辽阔通透,最养人不过了。”

  “况且今日在御书房里,太子殿下亲眼所见下官落了国公的面。”

  “公府门外,百姓都见到下官打了国公府的脸。”

  “兵马司里,下官还散了国公昨夜流落街头,被一女子带回家的风流韵事。”

  “明日的市坊中。

  “还不准会流传出国公与寡妇风流一夜的谣言,在被那些说书人编个九章三十六回的话本儿,日夜传颂。”

  “咱们两家不是早就没有缓和可能了吗?”

  老李头左右环顾,看着两侧辽阔,几乎无藏人遮蔽之处的庭院,刚明白常升所言公府上下四通八达,辽阔通透的真意。

  听到常升的下文,一一列数编排自己的手段,面色顿时一黑。

  尤其当听到常升最后打算让说书人编排他的谣言时,更是恨不得把眼前这人掐死。

  如能这小子对半劈开,心要不是黑的。

  他李善长把自己的脑袋拧下来。

  但他不是傻子,也能领会到常升这连串的手段背后的真意无非就是和他撇清关系,制造一个双方结仇之后,矛盾愈演愈烈的局面。

  可他同时也反问道:“我了解上位。”

  “你这手段骗得了别人,但在上位眼里反倒过犹不及。”

  常升吃的差不多了。

  一桌菜肴被他扫了大半。

  听见老李头的问题,随手从袖兜里掏出手帕擦了擦嘴。

  “夫观人之秉性,察其言,观其行。”

  “陛下如何看下官与国公之间的矛盾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需要我们有矛盾。”

  “这便足矣。”

  “至于如何利用我俩的矛盾借机大力整肃朝堂,为太子殿下铺路,那是陛下的事情,只需遂其意,国公自然高枕无忧。”

  “就如清丈田亩之事。”

  “陛下假筹备军资之名下圣旨为难太子,实则是希望有人能把田亩清丈的烫手山芋料理了。”

  “至于是下官料理还是韩国公料理都无伤大雅。”

  “实在为难的话,假戏真做就是了。”

  “假戏真做?”

  老李头闻言都不由面露两分错愕。

  常升施施然点头,像是商量,又像是宣战道道:“有了今日之仇,再加明日的谣言编排,韩国公要想在朝堂之上重新立威,下官就是您不得不对付的一块绊脚石。”

  “如若您真有本事对付我。”

  “您和您的那些门生故吏,昔日旧友尽管放手施为。”

  “如此您能放开手脚,少些约束,不论能不能拿下我,至少也能震慑中那些对您阳奉阴违的墙头草。”

  “而我若能接了您所有的招,打散了您的门生故吏,削去了您的朋党,乃至于踩着国公您上位,那也是合该下官出头。”

  “如何?”

  看着坐在石桌对面,面色淡然却难掩话语中自信的常升,老李头都不由恍惚。

  这要是自己的儿子,那该有多好。

  晃了晃神。

  老李头对视上常升的双眸认真的问道:“你可知你在说些什么?”

  “你当真以为,老朽就是一个任你算计还还不手的玩物吗?”

  常升的嘴角微微上扬。

  “试试?”

  “呵。”

  “那就试试。”

  这一刻,老李头的心中重燃火焰。

  老子整不赢那个不讲武德的朱元璋,单凭着生根朝堂十余年,外加大明立国前十余年培植的势力与人脉,他自己都不敢想象,这是怎样庞大的一股力量。

  而这毛头小子,居然想凭借自己一人之力,最多再借一借皇家的势,就敢放言要踩着他的“尸体”上位。

  他老李头只是老了。

  还没死!

  既然约好了,常升也正式起身。

  余光扫视左右道:“下官走后,还请伯公将桌上的这些菜肴全部扫落在地,给有人瞧瞧。”

  老李头哼了一声,回怼道:“老朽还轮不到你来教做事。”

  看着老李头那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常升嘴角一咧,坏笑道:“下官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昨夜给国公寻的那个寡妇,她并不知国公的身份,国公若是有意,大可放心。”

  “只是国公下次别再借醉酒之名。”

  “真醉的情况下,那活是硬不起来的。”

  说罢,老李头听的一愣,常升却快步溜了。

  等到老李回神时。

  面前哪还有常升的身影。

  看着满桌的残羹剩饭,他顿时心头火起,挥臂在桌上奋力一掀,伴随着满桌碟碗菜汤洒碎满地,半个国公府都响起了老李头中气十足的怒吼。

  “常升!”

第203章 国公与寡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七月夏末,正是夏收夏种之期。

  往年这会正应是朝堂忙碌之时,然而因为春闱赴应天府培训的应试举子的悉数到任之后,这帮虽然还显稚嫩,但在朝堂六部五寺轮转,在案牍司览阅大量奏书预案,直接参与了朝廷办差,下地垦过田的新官们,还是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虽然遭遇到地方大户,乡绅的掣肘,小吏们的绊子或出工不出力是难免之事。

  但他们一来他们见识过世面,心理素质过关。

  二者背负着朝廷大力栽培,太子门生之类的光环,朝野上下的官员对他们的态度哪怕不支持,但至少不会刻意为难。

  这就使得他们的挪腾空间已远胜前人。

  加之还有不少准备送自家子嗣参加秋闱,希望能得到这些先驱新官们提点和帮助的投机家族。

  使得这些新官赴任后,多多少少都做出了些成绩。

  仅从七月来看。

  大明竟有种国泰民安之象。

  这几乎使得朝野上下,除了军粮筹备之外,几乎就剩马皇后千秋宴这一件大事需要操办。

  然而当太子派人赴凤阳问询。

  又得到了皇后不愿糜费操办千秋宴的懿旨。

  但体谅到皇子们的孝心和天家亲情,尤其朱标燕齐秦三个藩王兄弟驻守边疆,骨肉分离,便让朱标将寿礼代收,特允三个藩王在千秋宴和万寿宴期间可以返回应天,探望子嗣,一家团圆。

  当这道懿旨一出。

  朝野上下自然是一片称颂。

  毕竟谁不喜欢每日工作半天,然后打卡摸鱼的朝堂生活呢。

  而应天府内外。

  这些时日最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无疑就是应天府内新开的一个华清汤池了。

  虽说这名字刚一出来,在报纸上做广告时,没少遭到读书人的抨击,毕竟华清池与华清汤池只有一字之差,前者更是关系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风流韵事。

  但即便如此。

  华清池也是皇家御用。

  加上一字,虽有差别,但仍不乏影射。

  可当他们听闻从华清汤池出来的百姓,军卒一个个大肆鼓吹,还一脸神秘的放出风来,这华清汤池还有女汤时,他们还是难掩好奇,怀着“批判之心”前往一探。

  占地偌大的汤池。

  一进门,就有跑堂笑脸指引。

  可一问才知道,这华清汤池虽然有女汤,但男女却是实行分隔的。

  这一点确实让不少后来人大失所望。

  但来都来了,尤其跑堂还满脸神秘的保证汤池后面的服务绝对让人满意,加之还有根据不同人的需求设立的大小单人汤池。

  这些原本冲着女汤池而来的读书人们也便终于放下了矜持和身段。

  当他们在偌大的更衣室里脱去各自的衣物,根据各自需求选择了服务项目,领取了凭证后,那干净的汤池还是让不少人感到了意外。

  单人汤池池水干净,可以理解。

首节 上一节 182/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