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22节

  可换做旁人若是敢轻视于他,这个堪堪够上参加校阅的小公爷,只怕就能叫旁人知晓什么叫做莫欺少年穷。

  最关键的是。

  这小子今年还不满十五。

  他若是有意拔个头筹,即便今年失利,以他的天赋,往后五年只怕都没人再压的住他。

  康铎又指向了一位年岁与常升相仿的青年。

  他举止雍容,眉目疏秀,颇有文气,若不是穿着武夫的衣服,只怕真容易被人当成书生。

  “这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虽不精于武艺,但在军略方面很有造诣,深得陛下看中。”

  常升的脸上浮现了一抹莫名的笑意。

  “这位不用介绍了,我有耳闻。”

  这谁不认识啊。

  堂堂的建文名将,靖难之役最佳奥斯卡影帝,大明战神李景隆。

  老朱一生看错的人和事不少。

  但值得拿出来列举的,文臣之中当属杨宪,武将之中首推的就是李景隆了。

  这人投军,属实是入错行了。

  就他这满点的社交能力,妥妥该进鸿胪寺啊。

  正史朱允炆继位削藩打朱棣时,他能领五十万大军攻北平,几乎将举国的大半兵力都托付给他。

  就这样的一手天牌,让他打镇守北平的朱高炽。

  他硬生生能演成功败垂成。

  拖到朱棣借兵回援,然后兵败。

  还给朱棣留下大把的辎重。

  回来还让朱允炆觉着,自己是不是给他的制肘太多才导致兵败。

  此后还继续领兵。

  前后丧军了数十万,一众臣子都上书要杀他。

  朱允炆却一概不听,直至朱棣攻到应天府,还派李景隆去找朱棣求和。

  李景隆反手打开城门,迎朱棣大军入城。

  朱棣即皇帝位后,以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授其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

  当时,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你让人赵括上哪儿说理去?

  康铎虽然奇怪常升为什么会知道李景隆,但常升既然都说了,他也就没有再多介绍,转而指向另外一人。

  个头不算太高,但气质英武,坚毅,看得出来是个从军的好苗子。

  “那是宁河王邓俞之子——邓镇。”

  “今岁十九,据说陛下有意让其承袭其父爵位了,此人传得其父的天生神力,也想借着此番沙场校阅,为自身正名,好名正言顺的承袭爵位,是个劲敌。”

  常升看了邓镇一眼。

  那邓镇似乎也心有所感,和常升对视了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便继续窝在一角闭目养神了。

  天生神力?

  有点意思。

  此人在明史中声名不显,受李善长案牵连被诛,显然是没有学到自家的真本事。

  可惜了。

  “这是信国公汤和次子——汤軏。”

  “要说信国公一家当真是圣恩不断,长子汤鼎已在军中荣得高位,次子如今也来博前程了。”

  “虽未听闻这位小公爷身有所长。”

  “但就以信国公的家风和家底,若不多加注意,只怕就成黑马。”

  康铎郑重其事的提醒着常升。

  在他看来,这极有可能才是常升最后的劲敌。

  看着被一群少年郎围着吹捧,却始终戒骄戒躁的汤軏,常升微微颔首。

  就这家风。

  活该人家汤和能在老朱多次屠戮开国元勋的屠刀底下硬生生活到善终啊。

  “除了这四位小公爷得罪不起。”

  “余者都是侯爵,伯爵之后,咱都能安排一二,能给老弟造成麻烦的怕是屈指可数。”

  “再之后,就是那些根基不稳的文臣武将。”

  “除非真有两把刷子,想博个前程,否则依附于勋贵之后的武将,是不敢跟老弟和几个炸刺的。”

  果然,不论到了何处。

  江湖都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常升领情的对康铎一拱手。

  “今日多谢老哥指点了,改日到好汉楼,我请老哥不醉不归。”

  康铎一拍手道:“这个好。”

  说着,他又自来熟的勾住常升的肩膀,将他带至一边,有些急不可耐,又有些羞于启齿的问道:“我听闻,应天府的那片夫人坊也是老弟的产业。”

  “是啊,怎么了?”

  康铎脸上有些泛红。

  “既然老弟认识那么多勋贵夫人,老哥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老弟在今晚的百花宴上,给老哥介绍个贤良淑德的媳妇。”

  这突如其来的骚,差点没闪了常升的腰。

  他还以为康铎这么尽心尽力的帮他是为了什么呢,没想到居然是想让他给牵线当红娘。

  看常升的反应,康铎也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若不是老母亲逼的紧,我绝不会向老弟开这个口。”

  “实在是父亲早故之后,家里没有个会操持的,这才找到老弟这了。”

  “这事就交给我吧。”

  常升哭笑不得的将事情接了下来。

  在问清楚康铎只是想讨个读书识字,孝顺懂事,能操持家业,照顾老母亲的媳妇,并不欲攀附哪个勋贵之家,常升就更放心了。

  只要不把目标局限在勋贵之后。

  让自家舅母,太子妃共同发力,从宫女和众多文臣武将的闺女中找个合适的媳妇,还是轻而易举的。

  这个蕲春侯。

  能处。

第28章 天生帝王朱元璋

  辰时一刻。

  太阳已经照亮了整个大校场。

  专门垒起的高台处,围拢了数以千计的大商人,文臣武将,勋贵及其妻儿老小。

  而在高台之下,参加校阅的近五百名少年已全部核验了身份,发放了号牌,列队在空地上。

  校阅在即。

  所有人都在等着最后一位重磅人物。

  很快,大家见到了一片黄色的仪仗直入军营,并伴随着内侍尖声的提醒。

  “皇上驾到。”

  所有人一同跪地行礼:“臣等(草民),叩见陛下。”

  “都起来吧。”

  老朱摆足了架子,从龙辇上走下来,缓步走上高台。

  四周观礼的百姓眼里满是敬畏。

  而常升身侧的勋贵后代,乃至几个公爵二代眼中,也满是崇敬之意。

  不管怎么说,老朱也是带着他们父辈打下大明江山的开国皇帝,他的事迹更是通过他们父辈的耳濡目染,早早的被这群少年郎口口相传,记录于心。

  被这群少年郎当成偶像来崇拜,一点也不稀奇。

  当老朱站在了专门搭建的露台上,面对着一众少年郎的崇拜目光,心中的豪气升腾,不趁机说点什么是不可能的。

  “都是大明的好儿郎啊。”

  ”开国这么多年,咱还是第一次与你们见面。”

  “遥想当年参加红巾,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起兵抗元,历经光阴十七年,终于建立了大明。”

  “此后十三载,咱北征残元,平定四方,与民休养,励精图治。”

  “一晃眼,就已三十年。”

  老朱朗声回忆着自己的丰功伟绩。

  念及此处,突然停下脚步,发出一声长叹,连说话的语气也变得虚弱几分。

  “咱也是偶然间照镜子才发现,这么多年,咱也早生了白头,和你们的父辈一样,垂垂老矣。”

  “军中年轻一辈,中流砥柱业已不剩几个。”

  “咱开始担心,这偌大的大明江山,咱的后辈可能撑起,大明的开国勋贵之后,可能辅佐新君,永镇大明山河?”

  “于是,咱定下了沙场校阅。”

首节 上一节 22/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