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243节

  “这才设下晚宴,失礼而来,欲请先生赴宴。”

  换作平日。

  许祐或许就留二人在府里用膳了。

  但今日实属人多,这么多儒生,府里的厨子只怕忙不过来。

  念及此处,他也便点头答应了。

  一行人再次启程前往附近的一座酒楼。

  虽然不如代知府大人曾经宴请他们的迎春阁,但选址和菜肴的味道都不错,再加上坐在单间的主位上,两边坐着的人都会自发的给他端茶倒酒,在他擅长的领域向他提问,给他捧哏。

  那种格调的落差也便不算什么了。

  只是许祐显然未曾注意到。

  就在他享受于看好儒生的奉承和吹捧时,其他的儒生看他的眼神,显然都不是那么友好。

  待到他酒过三巡。

  这群儒生彼此眼神示意,终于“图穷匕见”,问出了他们此行最为关心的事情。

  “许夫子,我等最近听市坊传闻,称知府大人欲要为父子等人上书,求取在四书五经释义校订集上,为校订立下功劳的夫子的署名,可有此事?”

  许祐闻言。

  醉的面红的老脸上也闪过一丝惊讶,眼神中找回了些许清醒道:“你们竟也知道?”

  “罢了。”

  “知道就知道吧。”

  “此事确有发生。”

  听到许祐并不避讳的回答,其余儒生等目光又是对视一阵。

  最终由另一人举起酒杯,说着助兴的祝酒词,预祝许祐也能列入这个署名的行列。

  许祐连连摆手,称自己还不够资格。

  就听这儒生继续追问道:“若是连许夫子也不够格,那恐怕,只有孔家的嫡传能够属上大名了吧。”

  说到这。

  一种儒生的目光都死死的盯向了许佑的脸上。

  没错。

  他们这群人就是来探听消息的。

  今日坊间,莫名其妙就传出了许多孔家嫡传在四书五经释义校订中遭受排挤的传闻,据说还是从孔家嫡传府里传出来的。

  一开始,他们也是不相信的。

  毕竟参与校订的大儒中有不少还是南方本土的大儒,深受他们的崇敬。

  可随着这谣言越传越广。

  甚至流传出了为了争名,孔家南宗和大儒们联手排挤的传言,甚至愈演愈烈。

  有按耐不住的儒生,便直接寻上孔家北宗的府宅问询。

  然而北宗的子弟一听这个问题,统统选择了沉默。

  这便让事情的真相变得越发的扑朔迷离。

  最终演变成了几个儒生寻各地大儒中最“孤僻”的一人,上演鸿门宴侧敲旁击的局面。

  然而。

  在顿了半晌后,许祐的脸上,终究还是浮现了他们最不愿看到的表情——轻笑及一抹讥讽,一下子击碎了这些儒生在心底对他们回旋了一万种可能的幻想。

  “参与校订之人的功劳,一字一句皆尽记录在案。”

  “待到四书五经释义校订完毕之日,自有分晓。”

  就像是莫名去了心中的一口恶气般。

  许祐还特地卖了个关子。

  那毕竟是孔家嫡传,前些日子在“专家”组中正事不干,整日里对他们指手画脚的事情经他的嘴说出来,只会显得他这个夫子气量狭小。

  如今“恶有恶报”。

  也算替他报了仇,他也便不必再这么斤斤计较了。

  只是不知为何,今夜原本热闹的晚宴从这一刻起莫名就变得有些不对劲起来。

  最终,草草散去。

  回到府里,趁着醉酒的余韵,许祐也不再纠结于那群儒生莫名的转变。

  只洗漱一番,便早早睡下。

  随着宵禁的到来,许祐也沉沉睡去。

  直到深夜。

  万籁俱静之际。

  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如同冰雹一样突然落进了许府。

  碎瓦声,破窗声,砸门声一同而来。

  直接将素来觉浅的许祐砸了个寂静,如同做了噩梦一般骤然起身。

  好生平复了一阵心跳。

  看见外面的下人房间点了灯,许祐这才勉强松了口气。

  批了件外衣,一并掌了灯出门。

  可方一出门,一股莫名的臭味,就如同冬日的寒风一般而来扑面而来,差点没熏的他当场呕出来。

  随即他就看见一滴黑褐色的不明液体从房瓦上低落下来。

  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加浓烈的异味。

  而当许攸将掌灯往前靠近,定睛一看。

  顿时一张老脸气的瞬间充血。

  当即便破口大骂。

  “谁干的!!!!”

第275章 谁也别想好过

  《苏州府惊现孔家嫡传遭排挤传闻》

  翌日清晨,当苏州报社的报纸照例送来,钦差府邸中,看着今日临时变更的头版头条,道衍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几分莫名的笑容。

  其上所述内容,大致就是坊间传闻苏州知府或将上书朝廷,推举四书五经释义校订之功臣在日后发行校订本上署名,据坊间传言所述,有人听闻孔家嫡传子弟的牢骚,将之透露好友,然后一群儒生们得知消息,多方求证,让这传闻愈演愈烈。

  说这报道粗劣吧。

  整个谣言发酵的全过程都录于报纸上。

  可说他据实且精准吧。

  以上的谣言来源又个个语焉不详。

  尤其是,昨夜各地大儒居住或暂时落脚的府宅,有六处都遭遇了如同浙东大儒许祐一般的“问候”,就连孔家南宗的府门的外墙上,也被人用狗血涂上了兄弟阖墙,吃里扒外等字眼。

  这些关键人士遭受谣言冲击的遭遇,苏州报社的头版可是只字不提。

  那时可才刚宵禁一会啊。

  即便宵禁时一帮人都不许出门,可一来身为苏州报社的成员,直属于东宫,本就有需时灵机应变的权限,加之他们还和张知府混的面熟。

  自然不会有人找他们这个麻烦。

  没理由他道衍都当夜知晓的事情,几个报社的从业人士还闻所未闻。

  至于雕版来不及的问题,

  大明报社的组建他道衍又不是没见证。

  按理说,这就应当报道在一块儿的,哪怕将报纸延续时辰发行亦无不可。

  只要后续补个手续即可。

  而如今。

  这几个主编到底是为了不延误报社的日常秩序,准备将昨夜之事延迟明日再报。

  还是有意想隐瞒些什么。

  谁也无从得知。

  但从道衍的安排来看,这几个负责替他煽动帮孔家北宗煽动舆论招黑的棋子,貌似找到了一条不捏造虚假新闻,却也替孔家北宗煽动了舆论的办法。

  虽然与他一开始最后安排几个棋子因捏造新闻,最终造成了天下读书人与孔家北宗的误会,致使孔家北宗盛望一落千丈,在北宗最终明白配合朝廷才是正途,选择乖乖听话后,推出这几只替罪羊以安抚孔家北宗族人,以表安慰的结局相悖。

  但如今这局面不差。

  几个笔杆子换个地方还能再废物利用一回。

  至于那原本的替罪羔羊,正好由那些市井泼皮们汇报而来,谣言的真正推手陆家来代替,不显得更有诚意么。

  如今只要让这谣言再发酵一下,让那些原本在儒学学争中落败下来,如今被排挤,想要趁火打劫,火中取栗,与孔家北宗早先私下有过接触的儒学家族,一并搅和这“混水”里来,便通通有正当名目,将他们举家流放发配到北地“支教”了。

  一来平衡南北两地的教化师资。

  二则也是给一些有心人的敲打,免得总有人拿法不责众说事。

  想到此处。

  道衍也如释重负般自语道:“时隔近半载,少詹事所盼之局面终成,是时候该给少詹事与太子送一封密信,以便提早分配安排这些儒学家族的去处了。”

  说着,道衍便将如今苏州府内的局面与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期一并书于信中,差人送出。

  只是道衍并不知道。

  他的这封密信一出苏州府,送信的人,立时便多了一个。

  ………………

首节 上一节 243/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