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281节

  他也收到了那份来自于苏州府动乱案的报刊。

  对于幕后造谣推手是孔家之事,他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觉得麻烦而已。

  毕竟他如今的官职为礼部尚书,在宰相被废的今日,说一声天下文官之首也不为过。

  对于苏州动乱罪魁祸首的处置方案,朱标和六部尚书都已通过气,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后续对孔家的处置方案,就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难题了。

  罚的重了。

  无疑会在天下折损他的名誉。

  打击他在朝堂的威望。

  罚的轻了。

  朱标这关就过不去。

  历经了几次和朱标的博弈,李善长早就没了半点轻视之心。

  不敢轻慢半点。

  好不容易才盘算好尺度,安心上朝。

  可当他赶到了大明宫,被一众朝堂文官簇拥裹挟,七嘴八舌的请他出面,替孔家周旋一二,他扫视左右,发现并没有看到其他几位尚书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彼其娘之。

  他成“代表”了。

  这是要让他替孔家脱罪的节奏啊。

  可这罪是这么好脱的吗?

  造谣抢功也变罢了。

  犯事杀官的可是孔家豢养的死士!

  死士!

  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么。

  历朝历代但凡查到,一个抄家流放都算是轻的。

  还替孔家周旋。

  朱标但凡决定了,谁敢多说一句都是找死。

  这可是老朱不惜杀了他学生胡惟庸,血洗了朝野上下数万颗人头,废了宰相制才收拢的皇权说一不二的决策权。

  他要敢在老朱外出这会动歪心思。

  回来看老朱剐不剐他就完了。

  但感受着身后诸多门生故吏拥簇的目光。

  心知躲不过这麻烦的李善长,只得恨恨的看了一眼身遭几位临开奉天殿门,才姗姗来迟的尚书同僚,慷慨就义般挑起话头道:“太子殿下,臣有本奏。”

  “韩国公请讲。”

  “今日的大明日报上已刊印了苏州府动乱之案由,不知是否属实。”

  “此案由三司联查,于众公审,虽案犯抵死不认,但一干罪证皆已昭示真凶,韩国公有异议?”

  扫视了一眼台下低头做小的一众文官,朱标饶有兴致的看向了李善长。

  身处大明宫,朝会之前百官的动向,自然是逃不过宫里眼线汇总给小朱的。

  谁能想到,往日里在朝堂声势无二的韩国公。

  今日也难逃被权力裹挟的苦果。

  李善长躬身答道:“三司联查公审,老臣自无异议。”

  “然则涉案之人乃曲阜孔家族人。”

  “曲阜孔家,当代衍圣公俱难辞其咎。”

  “然孔家身为圣人之后,为天下读书人所尊崇,地位显赫,待到此事随日报传播天下,必为天下读书人所瞩目。”

  “如何处置便成了一大难题。”

  听着这早有预料“陈词滥调”,朱标的面上不见怒容,反而似笑非笑的反问道:“依韩国公之见,孤当如何处置孔家为好?”

  听着朱标的温声细语。

  殿中的文官们心中都不由松了口气,唯有站出列的李善长才觉得一阵凉意就悬于自己颈后。

  不由加快了语速,伏低了脑袋说道:“太子殿下监国,此事当由殿下一力裁之。”

  “只是如今秋闱在即。”

  “孔家在北境颇有名望,若有心人借此散布谣言,煽风点火,离间朝廷与北境仕子之心,那……”

  能在朝堂之上矗立的。

  基本都不是傻子。

  当听到李善长之言,那反应真叫一个众生百态。

  与孔家有些联系的无一不长舒一口气。

  老李的门生故吏更是惊叹出声。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就连一同甩了锅的其他几位尚书都不得不给老李竖个大拇指。

  君不见这辩解思路之刁钻,连龙椅上的小朱都始料未及的挑了挑眉,一时失言。

第321章 乳虎初啸

  要么说是老江湖呢。

  李善长的“诡辩”,连身处文官之中的常升都在衣袖里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谁要说古人无智。

  让他和老李换位试试。

  从奉天殿外百官聚首,赶鸭子上架的将他簇拥为“话事人”,再到小朱赶来,中间至多不过一炷香。

  一炷香的功夫。

  不仅要应付各路官员和门神故吏的高帽,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的同时,卖出人情。

  之后还得想方设法,替已然实锤指使杀官罪名的“孔家”谋一条生路。

  不说小朱如今为政已经成了气候。

  几次都让他在朝堂诸多事务上吃了小亏。

  为了削去宰相制独揽大权,老朱可是将朝野上下杀了个人头滚滚。

  他如何敢越权?

  所以必须得盘算好措辞。

  想想什么样的理由能在老朱家父子俩这过得了关,同时保全自身,不至于被老朱家惦记上。

  而他这羚羊挂角般,绝口不提如何对孔家判罚,“虚空”激化朝廷与北地读书人矛盾的一手,就像是神来一笔般,替朝堂百官打开了替孔家说话的思路。

  果不其然。

  当李善长仙人指路般点出了一条生路。

  国子监忌酒即刻随同出列道:“启禀太子殿下,臣以为,韩国公所言不无道理。”

  “今日上朝前,国子监中就有北地监生前来探听此事,神情恍惚。”

  “臣以为,此事关乎秋闱取仕大计,不容小嘘。”

  有了国子监忌酒的跟随。

  朝堂文官中近半官员数都陆陆续续以各种借口,冠冕堂皇的出来表态。

  乌泱泱的,在奉天殿中跪伏了一片。

  请朱标看在国家科举大计的面子上,多多考虑。

  看着这一幕。

  龙椅上的小朱差点都要被气笑了。

  要是说这话的人是宋濂,是常升,他信。

  可眼下出来的这批,或是李善长的门生故吏,又或是与孔家有些情谊牵扯的文官。

  若不是这些人确实是朱标自己在老朱在历经株连胡惟庸案中,筛查出来相对干净的朝廷干将,眼下还需要留用,他都有心再派人去查查,这些人的家底是不是如他们嘴上说的这般干净了。

  感受着来自储君的怒气。

  台下的官员们也个个低着头,以表恭顺。

  但心中都暗自捏了把汗。

  但回想着方才无论以何种由头或借口,总之没有明着替已经罪证确凿孔家辩驳一句,只是不断强调着秋闱试科举的重要性。

  再怎么说。

  这都是政治正确。

  太子无论如何不能以这个由头治他们的罪。

  只要能把对孔家的处置拖延到秋闱以后。

  只要空出来时间。

  无论是断亲,又或是逐出族谱。

  只消给曲阜孔家争取到一点反应时间,他们就算是完成了使命,全了情面,之后的曲阜孔家命运如何,就与他们扯不上关系了。

  “论罪孔家、秋闱取仕,二者如此密不可分?”

  随着龙椅上的朱标厉声质问。

首节 上一节 281/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