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294节

  闻言。

  群臣都转过头去。

  常升却慢悠悠的与朱标对视了一眼,微微颔首,这才偏过头望去。

  “将圣旨呈上来。”

  听到命令,朱标身旁的太监便从高台一侧下去,双手捧着圣旨,稳稳的呈回御前。

  拆开了捆缚圣旨的金绳。

  展卷一看,朱标的面色先是讶异,随后便慢慢瞪大了眼,手中的圣旨也缓缓垂下。

  群臣见状俱面面相觑。

  心中好似抓耳挠腮般焦急等待圣旨的内容。

  等了许久。

  才听见朱标重新开口道:“来人,念。”

  殿内随侍的一名东宫小吏双手捧过太监传来的圣旨,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

  不同于以往的圣旨。

  老朱这一次的圣旨篇幅,格式,均无可挑剔。

  但这拗口格式后透露出来的内容,却让整个朝堂上下展露出了众生百态。

  一共有三大段。

  第一段是给朱标的,算是抚慰。

  大致意思是,太子送来的军报,朕也收到了,现已下旨,令五军都督府及三藩加强警戒,增派斥候确定残元动向,大明兵锋尚利,兵强马壮,地利人和,今岁草原水草充沛,且草原寒冬将至,残元不致于冒天时之大不晦强行寇边,今岁寇边应当是试探,太子不必太过忧心,令各部加强操练,以备不时之需即可。

  第二段则是给朝廷的指令。

  平南之战已是既定,然残元寇边,不是好兆头,大明明年恐有两线开战之隐患,各部当尽忠职守,配合好太子及兵部,清查战备,巡查两仓,切不能容虫蟊之辈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累及为我大明守土开疆的将士。如有犯者,一律严查,严办,严惩,绝不姑息。

  其次,要全力保障好秋收和赋税,以充明年战备的军粮。

  韩国公李善长清丈田亩之策、朝廷鱼鳞图册,也当一并推行制备。

  为防北境官员人手不足,清点盘查有误,酷吏强征,摊派粮税戕害百姓,待今岁秋闱举子登榜后,着抽调春闱下派官员及登榜举子重新编组,奔赴北方,异地巡查。

  凡有摊派,强征,多征粮税等不法行径者,一经发现,直接报予东宫,令有司彻查。

  一经查实,其官员所属职能,由巡查官员暂代。

  凡隐匿田亩,偷逃赋税之户,查实所匿所逃之赋税,按偷逃粮税数目轻重,一倍至十倍罚之,不得以钱银相抵。

  若有强买百姓口粮者,一经查实,一律按抄家,流放处置。

  最后一段,则是给勋贵武将们的嘱托,内容最为简练。

  这次的军情,对太子而言是个难得的历练机会,你们这帮老弟兄,可得好好辅佐你们的大侄子,大明的太子。

  平日里就算了。

  难得的战事,可得好好的操练手底下的兵,要是真打仗了,机会落到头上没接住,就别羡慕其他弟兄加官进爵了。

第336章 “常”味十足的阳谋

  什么叫千古一帝的含金量?

  当东宫的官员宣读完圣旨,整个奉天殿内一片死寂,朝堂文武百官俱齐齐上演国粹变脸就可窥探一二。

  纵使身在数百里开外。

  朝堂的局势变化,文武百官的诉求,事务,乃至于朝野官员的升迁,地方盘踞士绅的症结,百姓的民心,几乎都被这一封圣旨吩咐到了。

  可见老朱对百官,对朝堂,对整个大明朝野那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和掌控力。

  然而最为恐怖的。

  还是这封圣旨内容的本身。

  它所能解读出来的深意,几乎就是将一个网罗半个大明,影响大明全境的阳谋明晃晃的摆出来让你看,你却对之根本束手无策的绝望。

  常升的目光从那一张张变幻的脸上扫过。

  心头不由感叹。

  这就是老朱的牌面啊。

  圣旨的第一段。

  看起来是在安抚人心,给太子鼓劲,平平无奇的父子唠家常。

  实则就是对红翎急使军报的佐证。

  即便拿不出实质的证据,圣旨说有,那就是有,没有也有。

  也是整封圣旨的核心。

  为什么说古代皇权至上?

  因为皇权就是公信力,就是大义,口含天宪,金口玉言,概莫如此。

  只要皇权还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只要王朝还能御敌于外,给百姓以太平。

  只要不是天灾人祸,民心尽丧。

  皇帝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任何党争,权斗,都得在皇权划定的这个范围和规则内,否则就是忤逆,大不敬之罪。

  有了这个前提,后续的朝廷政令施行才叫顺应天意,师出有名。

  而后第二段。

  战备清查粮仓军械,本就是军中常态。

  放在前头就是个铺垫和幌子,但加上了后面的严查,严办,严惩,就等同于给所有兵部,工部,户部,吏部涉及官员的脑袋上戴上了紧箍咒。

  丑话已经说在前头了。

  就算你对你手下负责的这一块内容有把握不出岔子,可你敢赌你手下的官员差役就不会出问题吗?

  一旦涉及严查严办。

  顺藤摸瓜扩大打击面,都是权斗党政再正常不过之事。

  而一旦去做,也就算跳了老朱声东击西的两难坑。

  几乎无暇顾及老朱要推行的清丈田亩,以及鱼鳞图册的制备。

  一旦田亩被清丈完成,鱼鳞图册制备妥当,几乎就相当于官员家里立身的基本盘被皇帝摸清,而自身的收入概况,产业很难掩藏,所以往后想要偷逃赋税,贪污受贿,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做不到了。

  除非皇帝选择性忽略。

  这是逼着涉及五军都督府部的官员要么丢官,要么做个清官。

  以此来维护王朝暴力基本盘。

  出去这避暑一个多月,老朱这权谋手段明显见长啊。

  心中却不免升起一点疑惑。

  老朱眼下这手段和思路怎么这么眼熟,似曾相识,甚至还与他的种种布局基本相合呢。

  奇也怪哉。

  常升摇头感叹着。

  当然,这条政策能限定的也就是其中部分官员。

  所以针对没有被针对到的这部分,以及田亩清丈官员与朝野官员沆瀣一气的可能,老朱直接集中人手,将两次登榜的试科举举子全部调离到了北方,先搞定北方再说。

  一来南方是老朱发家基本盘。

  不能乱动。

  二则也是为了尽快的收拢北境的民心,稳定吏治,

  投入两次应试,起步六千人,且出身大多寒门的巡查队伍,加入秋收赋税的巡查,基本已经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同时,以老带新,也能起到实习培养基层官员的作用。

  届时不管是重新召集起来到朝廷培训,还是一鼓作气的择期南下,都将成为一股独立于朝野,且不能忽视的中坚力量。

  而北境这块朝廷影响力相对薄弱之地,一股脑拥入这么多待用官员,且一经核查出有问题的官员,巡查的人员还能直接暂代其职务的机制,就相当于一张张给新官画的大饼。

  这等涉及自身前程,说不定代着代着就能直接转正为官的好机遇,举子们可能错过吗?

  当然不。

  不仅不会,还会拿出十二分的专注,摒弃一切诱惑,就为了能够把官位坐稳。

  如此一来,北境官绅串通,为祸一方的局面就将被莽的千疮百孔。

  加之几月前,被朝廷集体退伍安置到北境的那些退伍里长的配合,彻底将王化北境几乎已唾手可得。

  此法推行之后。

  粮税不仅能够如实征收,以为定例,还能多罚没不知多少石的粮草。

  但是这手段……怎么看怎么和他与朱标曾说的,给那帮子大儒送匾立碑的那出。

  该不会……

  常升的脸先是一黑,旋即又摇头笑笑。

  抄就抄吧。

  谁让人家才是爷呢。

  之前一个阵营不好下手。

  现在跳出藩篱了,还有着古往今来最为高效的间谍体系替他在幕后收集情报,看清并照搬自己的布局并进行升级,对善于权谋且政治天赋超绝的老朱而言,实在不算困难。

  甚至于他还有闲心,为了保障百姓的口粮,收拢民心,还提前打预防针,添禁止强买强卖北境百姓的秋收口粮,违者直接抄家流放的条例。

  这是逼这些“坐地虎”买高价粮。

  要么,就去找粮商。

首节 上一节 294/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