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64节

  今天乍一用白话文写会议记录,看着那一连串的文字却没有分段及标点符号,一时半会还真没注意到。

  再听见道衍的苦恼,顿时微笑着对道衍说道:“大师,你在天界寺与我交流的那些标点符号,不正适用此时么,为何不说出来?”

  “哦?哦!”

  “贫僧只是觉得,此时还犯不着而已。”

  道衍心念急转,很快便接住了常升带了来的高帽。

  “标点符号?”

  朱标好奇的看了过来。

  常升拿起一张白纸,在上面随意几点道:“这是逗号,表一句话还没完成,只是语气在此中断,这是句号……。”

  简单描绘了一番标点符号的作用。

  常升又将他添到了那份会议记录中。

  可这一时半会的,除了更方便阅读,朱标和道衍还真没明白过来这标点符号的价值所在。

  常升便又在白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让朱标断句。

  朱标毫不犹豫的断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此可见。

  无论是宋濂的教导亦或是朱标的心性,都秉承了中正宽平的原则,让人不得不对这对名师高徒竖起一根大拇指。

  可一旁的道衍看着纸上的那句话,再看了看下方标注各异作用的标点符号。

  稍加琢磨,眼里顿时闪烁一道异芒。

  很显然,他已经明悟了这套标点符号的妙用。

  “大师,你也来断一断吧。”

  道衍接过纸笔,随即挥笔写下了其他几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虽是寥寥几笔,但加上标点符号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含义却大相径庭。

  朱标看着纸上的四种断句,再看看自己的断句,忍不住惊呼到:“怎会如此?”

  “难不成,孤这些年以来所学的儒家经典都多有谬误不成?”

  常升敲了敲桌案道:“宋师品德高尚,可为师表,更秉承中正,潜心治学,有他教授,太子殿下不必担忧。”

  “但民间治学,臣就说不准了。”

  “古往今来,为了标榜自己的治学正统,恶意歪读经典,曲解经义的读书人不在少数,加之时局变化,是以儒学发展这么多年,分出来的各派学说不知凡几。”

  “明明都是师传儒学,学得也是圣人正统。”

  “这些学派之间何以斗得水深火热,你死我活呢?”

  “说到底,还不是有人想从中牟利。”

  “此番试科举名额之争,也正是如此。”

  朱标不由苦笑道:“大明未定,此时若让大师带着这些标点符号过去,岂非又要掀起一场学术之争。”

  道衍也叹息道:“贫僧也是此意,故不愿在此时将之公布。”

  “太子殿下不必将学术之争视作洪水猛兽,宋朝的衰败确有学术之争的因素,但此一时彼一时,不能一概而论。”

  看着道衍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常升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的接过话茬。

  “儒学的正心教化之效,天下公认。”

  “但儒学若从根子上歪了,科举重开之后,则必然为日后的大明埋下党争和学争的祸患。”

  “现下一切尚未定论。”

  “此时学争,不仅可以使那些大儒转移争斗目标,让朝廷的试科举顺利推行,还能让他们的“械斗”变成“口角”,方便府衙抽身。”

  “再者既然是学争,那势必要斗个“你死我活”,只留下树大根深的几支“正统”。剩余的,要么被他们所招揽吸纳,要么就被排挤到没落的边缘。”

  “这时,就是朝廷捡便宜的时候了。”

  “对于各地分别剩下的几支儒学正统,可以牵头一个民间的学术组织,请宋师作为代表,以今日会议之形式,拉着这一帮儒学“正统”重溯儒学本意,校正经典。”

  “为天下学子修订一本中正包容的正统经典。”

  “至于那些被排挤的儒学分支,朝廷大可以将他们迁至北方。”

  “一来给了他们活路。”

  “等到了北方,人生地不熟的,除了背靠朝廷,充实北方师资,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等到几年后,为天下公认的儒学正统修订而出。”

  “有这批人在,也不至于让北方学子在科举上落下南方学子太多,以平衡朝堂上南北官员的数量。”

  “二来可以充作榜样。”

  “不仅可以敲打北方儒学,还可激励学子的奋起之心。”

  “三来,北方各省不是一直喊着缺官么,也可以让他们临时补上,以作安抚。”

  听见这一揽子安排。

  道衍和朱标不由的面面相觑,齐齐苦笑。

  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能把那些儒学大家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人是鬼吧。

第75章 老朱教子(修)

  最终,在磋商敲定了一番朝廷容忍的底线和插手的标准后,道衍便随内侍出宫。

  常升将会议记录留给朱标交由老朱审阅。

  此外,朱标还得准备一下给道衍他在应天府的住宅,老朱批复的临时官职和通关文书等。

  只是,等到常升出了书房,去司经局帮助敲定报纸事宜时,朱标整理了要交给老朱审阅的东西,却未走出书房。

  而是来到背后书架上摆放的一块端砚前。

  双手捧砚,用力一旋。

  随着“咔嚓”一声。

  伴随着机括转动的声音,靠朱标最左边侧的书架居然一节节打开,露出了一间密室来。

  密室并不大。

  上下左右只一丈见方,以暗窗和烛火照明。

  内设一套黄花梨桌椅。

  而在桌椅后,悠闲自斟,穿着一身赭黄色龙袍的,不是老朱又是谁。

  原来从一开始。

  老朱就待在这间密室,将书房内的一切动静尽收耳中。

  “父皇,他们都各自办差去了。”

  “可算都走了。”

  “下回咱还是调派一个锦衣卫替咱坐镇吧。”

  老朱揉了揉老腰,被朱标搀出了密室。

  要不是这几天把政务处理的爽了,以至于通政使司都来不及整理, 外加连续几日的奏折评分制,使得六部五寺的奏章都越发精炼,奏章处理的更加得心应手。

  他堂堂一国之君,哪儿有这闲工夫,跑来自家儿子新建的密室里偷听。

  一坐就是一个半时辰。

  对于自家老爹偷听的无耻行径,朱标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一来是他亲爹要求他不好拒绝。

  二来常升的底蕴实在厚的令人发指,老朱在背后给他坐镇,父子俩也能一同分析出更多的东西。

  老朱活动了一阵筋骨,又抻了抻老腰,这才坐下来翻看方才的会议记录。

  再仔细审阅了一番标点符号的断句后。

  老朱也不禁紧缩眉头,叹气道:“罢了,依照这些天常升在你面前的表现和谏言,但凡要需要你配合的,都将利弊与你交代明白,尽到了一个臣子的本分,咱也挑不出错漏来。”

  “就都照他的意思办吧。”

  “短时间内,咱还能叫锦衣卫替你盯着。”

  “但时间日久。”

  “就需要你自己分辨人心了。”

  朱标不由苦笑。

  “常升待我以诚,父皇何须如此?”

  老朱的眼珠子瞪的斗大。

  “屁!这小子奸猾着呢。”

  “要真以诚待你,他勾结妖僧道衍在天界寺密谈的事情,为何不与你交代清楚。”

  朱标顿时哑然。

  他爹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谁家还没点秘密。

首节 上一节 64/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