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第481节
镜头调到南边。
南边的俞诚泰很顺利的‘和平’接收了锡兰的国土
占据了锡兰,就是占据了从海上登陆天竺的桥头堡
此时的天竺,刚结束了一段五十六路土邦大战的混乱时期。
战后剩下的十八路土邦诸侯都不约而同的停下手来。
休养生息,享受胜利果实。
这还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这么大的地盘一共就统一了三次,分别是孔雀王朝、笈多帝国、莫卧儿帝国。
统一的时间一共就六百多年,其中有三百年时间都是莫卧儿帝国的外人统治这里。
其他的时间都是分裂的土邦。
俞诚泰占据了锡兰岛后,朱瞻基对天竺的谋算正式开始实施。
首先是做买卖。
卖琉璃佛像、乌香等奢侈品,天竺是宗教国家,社会地位最高的,最有钱的就是伺候神的神职人员。
随后就是贩卖仇恨与军械倾销。
己经取得胜利的土邦国王未必就不想继续扩张。
而那些被吞并的土邦势力,也有大把的人心怀不甘,只是实力不济才暂时忍耐。
这两种人都是惠民商行合作的对象。
有金子就拿金子换,没金子就拿人换,反正这地方的人不值钱。
天竺施行的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种姓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人数半成。
有解释宗教经典、祭神、垄断教育、祭神、受贵族供养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政贵族,武士阶层,人数一成。
征收赋税,主掌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世世代代贤
第三等级吠舍,人数两成。
普通雅利安人,没有特权,供养前边的两个等级,主要做商人;
第四等级首陀罗,人数四成五。
出身土著居民,非雅利安人,是人口最多的种姓、从事农业、仆役工作…
…
第六百四十四章:献士保命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
人数占总人数的两成多。
被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这些人大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世世代代。
贱民在天竺不算人,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天竺除了种姓制度。
还有更为臭名昭著的种姓隔离,这其中最最严苛的隔离对象,就是这些被称为达利特的人。
达利特被认为是最肮脏的生物,这种肮脏是可以借由接触传染给别人,哪怕是影子。
也因此达利特要躲的远远的,影子都不能落在别人身上,随身带扫帚清扫自己的脚印
给村子干活不能住在村内,不能喝村内的水,被杀死也不会有任何人负责,等等。
一直到文明社会,种姓隔离依然大行其道。
高墙外边是贫民窟的窝棚,高墙内则是富人的独栋别墅。
据抽样调查,达利特女性被×侵犯的比例高达三成,实际情况只会更高。
了解了天竺特色的种姓制度后,是不是就890能理解,为什么天竺人会屡战屡败了吧?
生活不可能更糟糕,谁来统治都一样,那还拼什么命?
这些不被当人看的达利特,就是朱瞻基的第一目标。
在古代天竺,达利特连兵都没资格当,即便全卖干净,高种姓的人都不会心疼。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拿垃圾换宝贝,赚大发了。
这些长期受压迫、歧视的人,一旦给他们换一个公平的环境,爆发出的力量不会比小鬼子差
第二目标是首陀罗。
平民阶层是人数最多的,无地、失地的人也是最多的,转嫁治安风险,估计天竺的贵族老爷们也会很高兴。
至少不用为了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就限制下民们的繁衍活动。
天竺的人口数量,一共有三次达到过世界第一。
第一次是秦末战乱,楚汉争雄:
第二次是五胡乱华;
第三次是蒙元统治时期。
按照历史的正常轨迹发展,天竺的人口数第三次被赶超要等到明朝中叶。
蒙元的入侵和统治让中原损失了太多的人口
专家口中利在千秋的大融合,就是以这种最真实的种族屠杀的形式来达成的。
小鬼子篡改历史教材的师承算是找到了。
言归正传。
天竺人口保守估计打底一个亿
青壮男子约有两千万上下。
只要掏走一半,都足够让大明所有工地的活快速完工。
水泥道路交通网,水利灌溉网、河海湖堤坝网、棱堡群防御网、完全版的北水南调计划、草原、安西、奴儿干的新城建设,内地的老城扩建、新下水道系统建设…
甚至是‘红旗河’南水北调工程所需的人力都足够用!
一波推虽然爽快。
但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一旦开打,逃跑的人就太多了,抓都抓不过来,只会便宜外人。
稳妥起见,先做人口贸易赚苦役,等人口贸易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再开打也不迟。
这样利益能最大化。
很快。
锡兰布政使司跟缅南布政使司之间运人的大船变得络绎不绝…
朱瞻基没等进京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琉球国主终于‘想通了’。
宝岛身边就只剩一个吕宋了。
大明扩张的意愿和野心都暴露无遗。
那么些个相熟、交好的王族全都找不见了,下场不言而喻。
担惊受怕了小两年,头发都掉光了,也没想出让自己心安的方法。
经由当地惠民商行掌柜的‘一点拨'。
琉球国主毅然决然的选了个最安全、最稳妥的方法一一
带着全家人来大明献土请附、入籍。
朱老四摆足了姿态。
三辞三让之后,才接收了琉球国主的献土,给琉球国主封了个世袭罔替的献海公。
岁俸五千担,超品的公爵府,丹书铁券、蟒袍玉带、农庄、奴仆,除了没给权利其他的一样不落。
朱瞻基进京的时候,丰城侯李彬已经带着一干官吏还有三万明军去岛上搞土改去了。
乾清宫。
“爷爷你过分了啊,我儿子的名全都让你取了,我这个当爹的一个都没捞着!!”
“谁说都是老子起的名儿,你爹也起了一半。”朱老四立马就把战友拉了出来。
朱瞻基:“所以…还是一个都没留!!”
“怎么没留,给你留了,你闺女的名儿都给你留着呢…”没等朱老四把话说完,朱瞻基转身就走。
“唉~~你去哪啊?”
“去给闺女起名。”
“等等,回来,给女娃起名着什么急,到三、五岁再起也不耽误事儿啊,先吃饭,吃饭…”
席间朱老四一边吃着菜,一边还时不时的掀开襁褓看小鸟儿。
朱瞻基一脸嫌弃:“行了爷爷,再掀着凉了。”
“哎呀,烧着地炕呢,着不了凉,老朱家的大曾孙瓷实着呢。”朱老四说着把襁褓裹严实
“…对了,这次的功劳不小!”
“平了东瀛、灭了瓦刺部,并了别失八里,还清理了高原土司,怎么封赏,你那有章程没有?”
“没有,您看着办吧。”
朱老四捋了捋胡子道:“立功受奖,得连升好几级,龙骧卫的大头兵怕是不好留了…”
“安排到总都镇抚司下边,你觉着怎么样?”
总都镇抚司权柄极重,对应的是朝廷的都察院。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