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第487节

独立于朝廷的官府典章制度之外,自成体系

简单来说。

赐服者不用遵守朝廷的官服典章制度,爱啥时候穿,就啥时候穿。

昌盛的蟒袍,是折算完军功换来的赏赐。

他来就是宫中第二档的宦臣,升到最顶的大太监,也才一级,军功还是酬不完

没得升了,拿赐服来抵功。

整个内廷就只有伺候了朱老四几十年的小鼻涕得过蟒袍。

其他人到顶多就是飞鱼服。

郑和、侯显、王彦、亦失哈,还有朱瞻基身边的刘平、赵安,都是飞鱼服。

另外,锦衣卫的飞鱼服也只有少数将官才有。

“咳咳,殿下还真是洞若观火。”

周新忍不住苦笑一声,有昌盛这身招摇的蟒袍跟半支仪仗,想低调出京是不可能了。

邻居们都跟着露头了。

“殿下差咱家来给周大人送行,还有恩赏赐下。”昌盛一挥手,内侍们把几个箱子抬到了马车上。

还有两只狸花猫,两只红集。

“这红隼是送信用的,比信鸽好使,飞得高,飞得快,从不迷路,还不用喂,它们会自己猎食儿。”

“有要紧事可用红隼送信。”昌盛靠近了低声嘱附道。

这时候,周府周围的同僚都凑了过来:

“志新公今日离京赴任,怎的也不说一声,我等也好送行啊!”

“周大人怕是又上了微服私访的瘾了,哈哈哈…”

“幸好内官来得及时,要是让周兄孤零零的出京,我等以后连你周府的门都没脸登了。”

周新拱手一个罗圈儿揖,连连致款,心里却是想着:一个个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要不是有太孙的仪仗在,你们这帮油子怕是以为我老周是遭贬出的京,请你们都请不来。

没多一会儿,官坊街上的休沐在家的官员都聚了过来。

人手一份程仪(路费)。

三、五两的有,一二十两的也有。

送一二十两的一定是户部的官,因为户部摊的奖金比别的衙门高。

目送着周新乘坐的官船拔锚起航,送行的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往回返:

“原以为这周铁面是倒了霉了,没成想太孙还…还挺念旧!”

“念旧好啊,储君都念旧,我等才好有奔头,要跟老刘家似的,那还得了哇?!”

小插曲结束

休沐后。

朱老四以皇太孙连添三十六丁为由,连发恩旨,大惠天下:

诏命天下州县衙门,修缮城隍庙、漏泽园、养济院、增开惠民药局、惠民医馆;

诏命户部、天下州县,民间、军户有孤寡疾残者,赏精米五斗,籽油一斗,肉十斤,盐一斤、干柴十担,布帛一匹。

诏命内廷皇庄,与民间、军户有孤寡疾残者,以幼牲,禽苗豢养,长成,皆市价收之。

诏命兵部、五军都督府,军中因伤、因疾退役的有功兵卒出任村落游檄,巡禁缉盗,主理社学生员及壮丁农闲修习武艺;

诏命勋戚、军中九等世官,遴选家中优异子弟入京大比,绩优者入选龙骧卫,随扈皇太孙。

0??

诏命吏部,令天下州县民间者老,每里一人,以次来朝,随殿听政。

诏命户部、天下州县,民田不足百亩者,免税赋三年,与民生息。

诏命天下都司、卫、所、巡检演兵庆贺。

中tt。

最后一条,暗藏杀机:

诏命天下州县,丈量治下田亩,厘清田、荒边界及归属,新开荒地免税赋三年。

这一次清查田亩,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以前地方官吏可能会对地方的大宗族网开一面,适当转圆,这一次,不可能了!

敢少算一寸,他们都得翻脸!

再好的关系都白搭,没哪个当官的敢把同僚、上下级都得罪了

得到了最新,最具体的田亩数,就可以开始着手摸刀子了。

这施恩也是有讲究的。

事后施恩就落了下成,收买人心的痕迹太重了,效果会大打折扣。

看得出来。

老头这些花活应该窜了不少日子了。

即便没有添丁进喜,也会与别的喜。

只是…

“爷爷,这架着火炮打蚊子,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朱瞻基对着老头吐槽道。

“臭小子你是有点飘了,连老话儿都忘了。”朱老四嫌弃的瞥了一眼大孙子,转回头继续逗弄大曾孙子。

“您说的是哪句老话?”朱瞻基挡开朱老四罪恶的大手,把自己儿子裹了个严实。

“老话说,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

朱瞻基0((⊙⊙))0:“…这话不是庄子说的么?”

朱老四确实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但是老头仍然脸不红心不跳的强行解释道

“庄子不是早死没了么,庄子的话就是老话!”

“那些豪绅大族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吓住的,得防着他们串联起来,狗急跳墙。”

朱老四搓了搓额头:“最好是不打仗,在自个儿家打仗怪丢人。。。”

…丸

第六百五十一章:摆明车马,拉偏架

..

一个月后。

周新到南洋后的第一份奏章,送到了通政司。

奏章里。

周新用一组组精确的数字,跟旧政作对比,总结南洋新政得失。

最后。

叩首百拜!

奏请南洋新政通行天下!

奇怪的是这份奏章抵京还不到两天。

就已经官、吏皆知!

周新的奏章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砸下了一块巨石。

激起的是人心中的惊涛骇浪!

明初的官员大多出身于农户、寒门。

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能的。

但在明朝初期,这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朱元璋指定的教育制度是,免一一费一一制!

除了最基层的社学不管饭外,其他的各级官学,连吃饭、穿衣都是各地方衙门负责!

虽然校规严苛的一匹。

但这是一条为底层农家、寒门准备的,最完整、便捷的上升通道

庞大的人口基数。

再加上完善的观政实习制度。

使得明初的官场上,庶民子弟出身的官员,占比达到八、九成。

翻翻明初的六部大员的为官履历档案

你会发现一个很醒目的共同点:监,生,出,身!

‘监’就是国子监!

因此。

新政的大刀,砍不到他们头上。

恰恰相反。

新政一旦顺利实施,官员们的奖金收益,将会成倍成倍的暴涨!

所以。

官场就分裂成了两方。

人数极少的大族一方和人数极多的寒门一方。

两方人的立场完全对立!

首节 上一节 487/5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