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17节
“第一次来!”朱樉开口道。
朱标笑了笑,为弟弟们介绍起来:
“但凡是第一次见到观星楼的人,都会觉得这是雄起壮丽的奇迹。”
“它的地基是寻常房屋的两倍高度。”
“柱子比皇宫的盘龙柱还要粗壮。”
“砖块比人还高……”
“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大明一年税收的十分之一。”
“而最让人引以为傲的是,观星楼的高度是举世无双的,世上再难有人能建出比它更高耸的建筑。”
“父皇还是吴王时,就曾经命令工部召集了最优秀的工匠联手设计、建造,耗时3年,天底下独一份。”
随着朱标的介绍,朱棡等人愈发惊叹起来。
他们住惯了低层大宅,这种高楼建筑,还是第一见,遂感到十分惊奇。
“父皇为何要建造如何之高的建筑?”年仅8岁的朱棣也开口了,他小小的眉头紧蹙着,给人一种生人勿进的感觉。
朱标看了这个沉默寡言的四弟一眼,笑道:“当然是因为这里面住着一个对父皇十分重要的人,甚至可以说,对大明也十分重要的人。”
朱棣还是不解:“就是那位国师?他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敢住这么高的楼。”
“四弟莫急,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朱标笑了笑,没有多说。
虽然他只有十三岁,但心智已经趋于成熟,朱元璋也和他说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观星楼里住着的那位国师。
在朱元璋的述说下,朱标早就对这位神秘的国师充满了好奇,很想见一见他。
只是碍于某些原因,他一直无法亲眼得见。
今日,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
PS:花儿,票儿,你们在哪,快来我怀里.
第25章 朱元璋:刘先生,太子有新的老师了
刘基今日起了个大早。
自从朱元璋指定他去当太子的老师,他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哪里教得不好,辜负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太子是国本,因此,对他的教育,是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的,所以刘基每日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收拾完之后,刘基肃衣冠,正准备前往学堂,开始新一天的授学。
然而,他一出门的刹那,就愣住了。
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一个太监。
“刘先生,陛下有请!”太监躬身作揖。
刘基一愣,而后点了点头,跟着太监前往勤政殿,不多时就见到了正在处理政务的朱元璋。
“见过陛下!”刘基拱手作揖。
“刘先生,你来啦!”朱元璋笑了笑,招手让他坐下。等刘基落座后,朱元璋给大太监使了个眼色,对方顿时会意,转身退了下去。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问道:
“刘先生,近来身体可好?”
刘基一愣,惶恐道:
“多谢陛下关心,臣一切都好。”
朱元璋笑了笑,道:
“先生教导太子多年,功不可没,朕以往都没有来得及好好感谢先生。”
“陛下,臣惶恐!”刘基急忙起身,一脸诚惶诚恐:“教导太子,是臣的本分,亦是臣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万不敢让陛下言谢。”
“哈哈哈,刘先生不必客气,抛去君臣之别,咱作为一个父亲,也要为自家儿子,好好感谢一下他的老师。”
朱元璋说了一句,然后认真道:
“别的不说,就凭你把太子教导得如此优秀,不仅饱读诗书,且宽仁待人,隐有明君之相,朕无论如何都应该好好谢谢你。”
刘基眼眶顿时一热,能得到陛下如此认同,也不枉他尽心尽力教导太子了。
“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臣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全部教给太子。”刘基深深鞠躬,神色满是认真。
“额……”朱元璋一愣,随即哈哈道:
“是这样的,刘先生,咱有件事想跟你说,太子今后就不在学堂上学了。”
“啊?”刘基一愣,下意识道:
“那在何处上学?”
“观星楼!”朱元璋道。
“观星楼?”刘基脱口而出道:
“陛下的意思是……老臣以后要去观星楼教导太子吗?”
朱元璋:“……”
不是,这老头脑袋这么这么直……朱元璋心里无语,微微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刘先生,观星楼有新的老师教导太子,以后你老就不用再劳神费力,可安心颐养天年。”
刘基面色一僵。
场面沉寂了好一会儿。
“陛下,臣该死!”刘基跪在地上,脸色更是苍白如纸:“陛下,臣若是有哪里做得不好,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立马头疼,这老儒生又误会自己的意思,咱没说你做的不好啊。
咱只是想告诉你,以后你不用再教导太子了,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朱元璋心里无语至极,叹息道:
“刘先生,你没有做得不好,只是太子……有另外的老师了。”
朱元璋原本不想说的。
刘伯温作为当世大儒,精通孔孟之学,学问高深。
大明立国之后,想要拜刘伯温为师,成为他的座下月費群85渝⑧;'"⑤,!"⑦"?!.'寒⑥.';?⑥?."'的,.;?;34!:;小?!;4窝2(去汉:?"'字是qUn".?)76?!?'.63;?";442门生的人,不知凡几。
但是,刘伯温对于那些人的拜师请求,一一婉拒,只为尽心尽力地,教导太子。
朱元璋也知道刘伯温对太子的付出。
否则,以他从不在乎臣子脸面的霸道风格,哪还有耐心和刘伯温拐着弯儿哔哔。
还不是念着他教导太子的恩情嘛……
可谁知,这老儒生这么难说通,朱元璋干脆直接说明原因,省得麻烦。
刘基神色僵硬,愣愣道:
“陛下,您是说……有人代替我,去教导太子了?”
“嗯!”朱元璋点点头,道:
“朕叫你来,就是跟你说一下,以后你就不用再对太子劳心费神,可以专心做学问了。”
刘基沉默了。
半晌,他突然抬起头,问道:
“敢问陛下,代替臣教导太子的那位大儒是何人?”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刘基脸上带着不服。
朱元璋更加头疼。
又来了,这老小子,怎么这么难缠。
想了想,朱元璋直接道:
“他是大明的国师。”
刘伯温深深皱眉,有几分不解。
国师?
大明什么时候有国师了?
刘伯温与徐达、常遇春这些将领不同,他不是一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
刘伯温是元朝的官员,至正二十年(1360年),才被朱元璋请至南京(当时叫应天),并委任为谋臣的。
所以,刘伯温对朱元璋登基之前的事迹,知之甚少,更别说那位神秘的高人。
他完全没有听说过。
不过这并不妨碍激起他的好胜之心。
老夫都没能当上国师,谁又何德何能,敢当这个国师?还敢抢去自己的太子恩师之位。
简直岂有此理。
老夫倒要看看,到底是何方大儒。
刘伯温心里想着,面上不动声色.
第26章 国师是无所不能的
刘基走出勤政殿,目光一扫之前的颓丧,反而变得凌厉起来。
作为洪武新朝公认的第一大儒,他几乎是全天下士子的榜样,在儒林威望极重。
他的地位,可不是浪得虚名。
刘基天资聪慧,好学习,由父亲启蒙识字。阅读速度极快,七行俱下。
十二岁就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