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210节
陆涯回头看了两(cidh)位作家一眼,把这件事都说了出来,两位作家听完,顿时也沉默不语。
“两位先生,你们觉得这件事问题出在哪里?”陆涯笑着问。
施耐庵首先道:“这件事,的确很难处置,首先,这第一条,子女状告父母,衙门要怎么办?”
罗贯中也叹息道:
“不错,这种案子,不管怎么处置,都怕不好收场。衙门的人,只能拖,他们打算不了了之!”
陆涯默默听着,随即道:
“那么两位,你们觉得,应该不了了之吗?”
施耐庵怔了怔,沉吟半晌:
“我认为,这件事有人在背后推动,若是不了了之,只怕后面会有更多的连招,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煽动无知的百姓,反对女子出来做事。”
顿了顿,施耐庵又道:
“国师,我是打心眼里赞同朝廷的新主张,女子本就不应该被关在家里,她们也是人。”
罗贯中也点头道:
“不错,就以分田而论,唐初女子能拿到男人半数的田亩,这才有了盛唐气象,这些事情,他们岂能不知?”
“皇上主张给妇女均田,准许她们入学,乃至可以让女人为官……虽然这一步迈得有点大,但是效果也立竿见影。”
罗贯中倒没有撒谎。
站在他的位置上,是能体会到其中好处的。
作为一个作家,实地考察,从民间汲取素材,是基本功,所以他对京师最近以来的变化,更有深刻的体会。
妇女们开始走出家门,有下地干活的,有进入作坊做工的,她们爆发出来的热情,简直让人五体投地,瞠目结舌。
正因为压抑得太久了,得到施展空间的妇女们,甚至要比男人还要热心。
甚至纺织的时候,妇女会精挑细选,仔细干活,而且还会催促男人,不许耽误时间。
因此织出来的布又快又好。
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作坊。
南京的手工作坊也一下子兴旺起来。
然后就是商税大增,绸布匹产量大增。
这可都是硬通货,最终都要落到钱袋子里,让朝廷有了更多的钱,去补贴农户,甚至官员的待遇都因此变得高了。??
可虽然如此,施耐庵和罗贯中也有另外一番考虑,就是这种好事能维持多久?
他们都没有把握。
想改变天下的陈俗,太难了。
施耐庵想了想,又道:
“这个主张固然好,可唐初也没施行多长的时间,男丁尚且拿不到足够的土地,又有多少能分给女人?”
“自赵宋以后,世风日渐严苛,尤其是自理学兴起,风俗更加封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不管那些读书人怎么议论,民间女子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层层叠叠,不胜枚举。”
“我们这是和千百年的传统对抗,再有,就算现在坚持下去,等过了十几年,二十年,新一代人成长起来,田地必然不够,彼时均田还怎么维持?”
“男女之间,又该怎么分配土地?到了那时候,本朝所做的一切,只怕都会成为一场空。”
罗贯中点点头,十分赞同施耐庵的话。
陆涯也点头道:
“不错,还有就是……妇女走出家门,进入作坊,不免和其他男子有所接触,有伤风化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多。”
“状告私通的,要求和离的,说什么儿媳不孝的,这些事情,多不胜数。”
“也是如此,才会引起别人趁机煽风点火,都说是乾坤颠倒,异想天开。”
“又说是朝廷政令最大的弊政,不改则人心尽失云云,县衙门送到知府衙门,知府衙门送到刑部,最后捅到皇上那里。”
“这个案子的棘手之处,在于办了这个李绣娘的案子之后,还有其他人的怎么办?”
“李绣娘只是个例,像她这种情况,不止一个,可能有一百多个,甚至一千个一万个等等。”
“如果都按照李绣娘那种方式来判,接下来的事情就更不可收拾,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李绣娘的事,对纺织业的影响是其次,但真正深层次的,还是那些成百上千类似的案子。
只是其中太多并没有引起世人注意罢了。
陆涯提出的设想,变成法令落实下去,结果在落实过程中,新旧观念剧烈冲突,变成了一个个棘手的案子,这也是朱元璋让他处理的原因吧。
陆涯叹息一声。
人一旦身居高位,就不大愿意作出改变了!
甚至还会本能排斥变革。
改什么改,一旦上面改了一个法令,接下来就会牵动无数的事情,又会引出无数麻烦。
甚至产生不可控制的局面。
最后还是会反噬自身。
因此,对于一个成熟的统治阶级来说,最怕的就是改变!
大家的想法,都是按照既有的规矩走就是了。
哪怕出了问题,也能轻松推出去,大约只要说古已有之,习惯成自然就行了。
所以大家明知道这件事不合理,不合适,也都不想去管,不去触碰,更不去改变,得过且过。
人人都是裱糊匠,人人都是汉弗莱。
不然怎么办?
李秀娘这个案子,不对的是她爹娘。
这件事的对错,谁都看得出来。
但是难道就没有妇女犯错的吗?
不,也是有的。
一旦放开了思想的限制,女子红杏出墙,背叛家庭,伤风败德的事,同样多不胜数。
这就是负面影响之一。
陆涯叹息一声。
他现在对那些敢于改革,敢于推动变革的猛人,只有五体投地的敬意。
不得不说,想改变一点东西,真的太难了。
这还只是江南地区,不足千万人口,各种规则远远谈不上完善,官员也相对清廉能干,结党营私的行为也不多……
这种情况下,要推动变革,都这么难。
一旦完全统一之后,再想做一些事情,只怕就要头破血流了。
想到这里,陆涯愈加佩服起秦始皇来。
这位皇帝陛下,只用了短短十一年,就消化掉了分裂几百年的六国,还把大一统思想植入人心!
太强了!
更强的,是他从未杀过功臣。
不杀功臣,也不是秦始皇仁慈,到了他那个地步,已经不存在仁慈不仁慈的说法了。
不杀功臣,是嬴政有足够的自信。
只要他在,就不存在所谓的功高震主。
这是始皇帝的自信!
甚至他一生未立皇后,大概率也是觉得,这天地下的凡人女子,没人配当他的皇后。
陆涯和朱元璋制定的改革,其实也有点步子迈得过大的迹象,因为大明现在还没有完全统一。
西域和西南,都还没收回来呢。
如今打天下,是最缺劳动力的时候,不尽快打破枷锁,一旦天下统一,社会太平,人丁滋生。
当多出很多无所事事的男人,他们自己都急需工作机会,又怎么会允许女人出来抢饭碗?
想都不要想了!
所以,尽管步子有点大,但必须咬牙撑下来。
陆涯想了想,说道:
“这些案子,推到了刑部,推到了皇上那里……归根到底,是下面人不负责任,他们不敢做事,一味的推诿卸责。”
罗贯中和施耐庵对视一眼,同时点头:
“国师说得对!”
陆涯笑了一下,又道:
“李秀娘这个案子,并不复杂,其余的案子,只怕比这个案子还简单……”
“下面人只要一碗水端平,该是谁的错误,就由谁承担罪责,也不用管什么男女。”
“他们断案,合适的就总结成法令,再颁布下去,不合适的就纠正,重审。”
“这才是正确的办法!现在弄成什么样子了?下面人不管了,都转给朝廷,那还要他们干什么?把县衙门,知府衙门,都给解散了算了。”
“还有,刑部是干什么的?他们就没有个态度?凭什么所有的难题都交给皇上和我?”
陆涯说着,走到八卦台边缘,注视下方:
“归根结底,是下面的官吏懒政,无能者居多,不敢做事,怕犯错,于是互相推诿。”
“朝廷对那些官吏还是太纵容了,虽说是花花轿子众人抬,需要下面人配合,但是对他们也不能太迁就纵容!”
“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拿着那份俸禄,是有责任的!”
“遇到难题,就交给上面来负责,这是无能。朝廷要做的是监督,是总结,是逼着他们好好干活,不是给他们擦屁股!更不是亲自下场,去处理这些家长里短。”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