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22节

  甚至听起来,还隐隐有些热血,想象自己披上盔甲的景象。

  纵马驰骋,杀得那些异族人人头滚滚。

  陆涯笑了一下,语气平常:

  “尚武精神,到了唐末之后,渐渐熄灭,等儒家发展到宋朝,发现民众们越是顺从,这个圆就不容易出现问题,可以让朝廷长治久安。”

  “难道不是?”刘基冷哼道。

  “哈……”陆涯笑了一下,看着刘基:

  “是有道理,宋朝的文人,自以为厘定万物之序。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子子,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维护秩序的圆,也被他们画得稳如磐石。”

  “任何人读了他们的书,就能知道,自己这一生,都应该在什么样的位置,引人欲而趋天理,在这个圆的框架里,是儒家的宝贝。”

  陆涯赞叹一声:“真是一群天才!”

  这絮絮叨叨的声音中,隐约有什么不对劲的东西在酝酿,陆涯站在黑板前,粉笔敲打着,似乎在思考什么。

  另一边,刘基眉头紧蹙着,开口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中间的道理,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的。”

  这话的意思是:

  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显然,刘基认为陆涯是在夸奖他们。

  毕竟,这可是一套稳定秩序的“愚民”教化之法。是儒家的最大作用,也是为何每个当朝者,都喜欢儒家的原因。

  当朝者,都喜欢稳定。

  百姓们不要闹事,老老实实种田就行了。

  陆涯抬起头,目光之中,始终保持着平静,只是道:

  “自远古时起,人们学会织布,一开始是单纯用手捻。”

  “这个过程持续了或者几百年或者上千年,出现了纺轮、纺锤,再后来,有纺车。”

  “从宋朝初年开始,朝廷重商业,开始有小作坊的出现,改进织机。”

  “几百年来,织布机发展,直到元初,效率相对宋朝初年,提升了五倍有余。”

  “陛下建立大明之后,这中间,各家各户的手艺不同,有人改进织机,将效率提升,比一般的织户、布商,快了大约两成。”

  “如今大明织机的效率对比宋朝初年,更是提高了约是十倍的效率。”

  刘基皱着眉头,听着陆涯继续说下去。

  一旁,朱标亦是认真听着,他隐隐感觉到了,自己敬重的刘先生,似乎是不服国师。

  两人在辩论。

  朱标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对陆涯的话,他谈不上接受,但也不抵触,只是带着自己的思考,想知道陆涯接下来的话。

  陆涯也不管这些,只是笑道:

  “我观万物运行,穷究天地至理。”

  “之前我曾外出,看到秦淮河下边的一家作坊里,有人发明了水力作坊,它可以连接到织布机上,人手如果够快,效率再以倍增。”

  “以极限来说,同样的人力,相同的时间,水利作坊,布料的出产可以提升到宋朝初年的三十到五十倍。”

  “所以,人力有穷,物力无穷。你学的是墨家之学?”刘基说了一句。

  陆涯摇了摇头:“非也,我只是在陈述事实。刘公,你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但这织布机的发展,又是民知之的情况下,才得以改进,进而,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第33章 儒,是个圆!

  陆涯在黑板上写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他指着这一句话,笑道:

  “老祖宗留下的道理,当然契合天地至理,不过,也有人对这句话有另外的理解。”

  说着,他又用粉笔在上面写了几下,主要是调换那句话的标点符号,改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陆涯写的几个标点符号,刘基和几个朱崽子们,是完全看不懂的。

  这个时代,没有标点符号的说法。

  陆涯也不解释这个,这不是他讲的重点,只是道:“刘公,有人曾经这样解释这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陆涯笑着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

  “如果民众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民众玩不来这些,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刘基脸色微变。

  陆涯也不管他,继续道:

  “刘公,你看,同样是圣学,怎么就出现不同的解释?到底是谁在曲解圣人之言?”

  “没人知道是谁,也没人关心这个,他们关心的,只是圣言适不适合自己的教化之策。”

  “就如刘公所说,若是有人敢如此妄言,那就是把自己当回事了,毕竟,世上可没有让愚蠢的民众开口的道理。”

  陆涯看着刘基,笑道:

  “若是让万民开口说话,这天下只会崩的更快,刘公,你是这样认为吧?”

  刘伯温神色冷漠,没有开口。

  陆涯也不管他,继续道:

  “聪明人,统治愚蠢之人,这里面,没有人情可讲,只讲天理。遇到事情的时候,聪明人懂得如何去分析,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甚至知道如何去找出路。”

  “而愚蠢之人,一筹莫展,两眼抹黑,连前方的道路,都看不明白,岂能让他们置喙?”

  刘基月?:,?'費群85.!'7":;.663!!.'4,;"."42这时道:

  “这是必然,天下终究是智慧之人的。”

  “嗯,你说的对。”陆涯点点头,继续说自己的:“春秋时期,有百家争鸣,这其中,也有怜悯民众之人。”

  “包括儒家,教化世人,希望有朝一日,民众都可以懂得道理,人人都是君子,都是文人,那到底什么是文人?”

  陆涯自问自答:

  “仓颉造文字,用文字记录一代代人的领悟和智慧,继而传授给后人。如此一来,后人就不需要再从头摸索,先人已经帮他们摸索完了,他们只需要延续先人的智慧,一代代流传,积累,使人类能成为万物之灵,”

  “所以,文人,就是传递智慧的人,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智慧真的可以传遍天下吗?”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可能。”

  “因为书本不够,孩童们的资质,也有高低之分,有的人适合读书,有的人就不适合。”

  “另外,传递智慧,与传递文字不一样,它更加地复杂,不是你传递了,别人就能领悟。”

  “因此,智慧之人掌握真理,控制权柄,然后辅佐帝王,治理天下,不再传递智慧,”

  “渐渐地,人们就觉得,种地,徭役,为奴为婢,就成了一种‘有序’分工,只需要任由之,如果不能控制,那就杀了。”

  陆涯又擦掉之前的标点符号,重新对这个句子,进行了分隔。

  这一次,他写的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

  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陆涯笑了笑,继续道:

  “刘公,你看,这又是另一个说法。”

  “若是让他们‘知之’,这天下要出多少乱子?很多事,那些智慧之人,看了一辈子都没看明白,又如何让民众知之?这个规矩,不合乎圆的秩序之理。”

  陆涯的话,平平常常,但听在人的耳里,却冷得像块冰石。

  他说到这里,沉默了一阵,继而开口:

  “千百年来,人们找了很多法子,然而,似乎只有这个圆,才是唯一一条可行的路。”

  陆涯又指向那个圆,说道:

  “儒家和掌权者们,在这个圆里,定下了很多规矩,在这个规矩里,那些愚昧的民众,不管是知之也好,不知之也好,甚至是做也好,不做也好,都拧不过大圆。”

  “这规矩,早被人定死了。所以,也就无关乎无辜不无辜的问题,所谓无辜,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陆涯盯着刘基的眼睛,一字一句道:

  “刘公,你们认同的那个东西,画下的那个圆,搞砸了很多次,结果就是尸横遍地。”

  “我并非指责什么,那没有意义,我们经常说,做了错事,要付出代价,儒只是个概念,只有好用和不好用之分,但儒……是个圆。”

  PS:这章很枯燥,我写得也枯燥,但又不得不写,既是说给刘基听的,也是说给朱标这些皇子听的。

  日常求票和花!!!.

第34章 你这个黄口小儿,大言不惭

  陆涯的声音,稍稍停顿了片刻,然后摇头道:

  “可惜的是,这个圆,维持内部秩序有很好的作用,但一遇到外部威胁,顷刻就会支离破碎。”

  “儒学之下,越是有序,民众阉割得就越厉害,也越来越没有血性。”

  陆涯顿了顿,笑着开口:

  “当然,它能成为至理,不至于如此脆弱,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外族侵略,占领汉家河山,然后他们会发现,只有儒学,才能将这片土地治理得稳稳当当。”

  “于是,外族就开始学儒,然后也阉割自己的血性,等到一定程度,汉人又开始反抗,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再度进行自我阉割。”

首节 上一节 22/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