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27节
耿炳文同样面露疑惑。
其他的武官,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不太理解徐达的意思。
徐达没有回答蓝玉的问题,只是冷笑道:
“机会,我给你们了。”
说完,他直接起身,走到账外。
此时此刻,这里已经聚集了一队兵卒。
这些兵卒,每个人手里都牵着一直猎犬。
这是军中猎犬——蒙古细犬。
后世之人,对狗丝毫不陌生,甚至狗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甚至不少人还会养宠物狗,而且官方也有关门的警犬、导盲犬、缉毒犬等等……
而事实上,狗在古代,除看家护院、田猎放牧、陪老看幼外,早期人们还用狗来值守监狱,行军打仗等等。
明朝也不例外。
“狱”字造型便是反犬旁,中间一个”言“,右边一个”犬“字。
也就是说,两条狗在吠叫。
可谓是十分形象,从这个字型也透露出古代使用犬的方式。
由汉字文化史来推算,商周时已将狗用于警狱岗位,可见使警犬的历史,有3000年之久。
至于让狗服役军中,协助行军打仗,即所谓“军犬”,或比警犬的时间更长。
至今,仍有警犬、军犬,就是因为狗有人代替不了的作用,更别说古代了。
狗虽然没有“龙”的显赫,“虎”之威猛,但在古代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确实扮演着重要角度,甚至享受尊荣。
汉朝时内廷专设“狗监”,负责给皇家喂养猎犬。
这养狗官就是后世贬损语“狗官”的源头。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是汉武帝刘彻的狗监杨得意举荐的。
巧合的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就叫“犬子”。
唐朝时还设有专门替皇家鹰犬的机构,俗称“五坊”。
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
能给皇帝养狗也是一种荣耀,有的借此欺负人,这就是“狗仗人势”。
老百姓很讨恶,贬称之为“五坊小儿”。
在后世,与狗有关的说法似乎都是贬损的。
诸如“狗吃屎”、“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15条都是贬义词。
如果把“狗熊”也理解为骂人话,那贬义词更大,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为什么会这样?
风俗成因很多,但与狗太听话、生活中太不讲究有很大关系。
试想,一个奴仆怎么能得到主人的尊重?
当然,这也与狗动辄侵犯人类——爱咬人有关,狼性十足。
即使被杀了吃肉都低一等,有所谓“狗肉上不了筵席”一说。
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的。
在古代,狗的地位相当高,享受尊荣,连宗庙祭祀时都少不了狗。
有一种“羹献”,用的就是狗。
而且要是肥狗,此即《说文解字》中所谓:“犬肥者以献之。”
“献”字就是这么来的。
献的本便是宗庙犬。
不止如此,民间也视狗为祭祀祥物。
汉魏时,有阴历十二月初八,以黄狗祭祀灶神的习俗。
我国古代文明中,牛马是人最好的帮手和朋友,但在西边和北方,游牧民族手里,狗才是他们最好的帮手和朋友。
此外,在古代,犬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狩猎。
由于犬从野狼驯化而来,本身带有野生动物的凶猛性和攻击性,牙尖爪利奔跑迅速。
PS:这章介绍军犬的历史,可能有点枯燥,但很重要,之后打蒙古人,军犬的作用很大,所以不得不写。
放心,不会写多,一两章就写完了。
日常求票求花!.
第41章 古代也有军犬
更为重要的是,犬能够听从主人的指挥命令,因此成为人们狩猎时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无论是九重至尊的皇帝,还是游走山林的普通猎人,犬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动物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契丹人逐渐强大起来。
契丹王耶律德光,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次子,也是契丹国的第二个皇帝,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猎犬爱好者。
契丹在大规模进入中原之前,一直属于典型的游牧民族,“挽强射生,以给日用”,捕猎一直是他们获取肉食的重要来源。
也是帝王贵族们日常的消遣手段之一,猎犬几乎须臾不可暂离。
耶律德光所豢养的猎犬,在犬类分类体系中学名“契丹细犬”,又名“蒙古细犬”。
这种犬体型高大,四肢修长,腰身纤细,嗅觉灵敏,奔跑如飞,凶猛善斗。
这种猎犬集群出猎时,战斗力更为惊人。
《辽史》记载,辽兴宗有一次出猎时,遇见猛虎,“纵犬获之”。
契丹国蓄养猎犬风气浓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兵,很多人都养犬。
每次军队出征时,大批契丹细犬往往千百成群,盘桓队伍左右,蔚为奇观。
契丹细犬有多厉害?
夸张一点说,契丹之所以能得到幽云十六州,契丹细犬就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晋阳军阀石敬瑭,与后唐国王李从珂之间爆发战争。
石敬瑭势单力孤,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请契丹王耶律德光发兵助战,共抗后唐。
耶律德光久有染指中原之意,正中下怀,于是带领大军南下进入山西,在晋阳城南的晋安寨,与后唐大将张敬达展开一场鏖战。
双方参战兵力势均力敌,都是五万人左右。
但契丹人都是骑兵,后唐军只有一万多骑兵,难以抵挡耶律德光的凶猛攻势,被迫依托小城晋安寨收缩防守。
契丹骑兵不善攻坚,耶律德光几次猛攻难以奏效,于是打起了围困战,把晋安寨团团包围,想把后唐大军困死在晋安寨中。
后唐大将张敬达眼看全军身陷重围,所带粮秣极为有限,难以持久,一旦粮尽势必全军崩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要想打破僵局,只能要么突围,要么派人去洛阳向后唐皇帝李从珂求救。
后唐军先组织了几次强攻突击,都遭到迎头痛击,无法打破包围圈,屡次想派人渗透出包围圈向后方搬兵。
耶律德光善于用兵,他洞察了敌方心思,下令部下严防死守,不得让后唐军一兵一卒逃出包围圈。
契丹军直接环绕晋安寨安营扎寨,首尾相连长达几十里,“穹庐连属如冈阜”,毡帐连绵不断宛若山丘。
为了防止有疏漏之处,“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
契丹人在前沿阵地,扯起纵横交错的毡绳,把战马脖子上的铃铛系在毡绳上。
一旦夜间敌军想偷袭或者突围,触碰到毡绳,铃铛会响成一片,向契丹兵告警。
更让人叫绝的是,耶律德光把军中蓄养的契丹细犬也派上了用场。
千百只契丹细犬巡游在前沿阵地,“纵犬往来”,日夜不停,晋安寨“四面有犬掩伏”。
一直用于狩猎的契丹细犬,此时正式改变身份,承担起协助军队作战职能,负责阵地警戒防卫,已经完全成为军犬。
晋安寨之战,开创了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军犬作战的历史纪录。
契丹细犬作为军犬第一次走上战场,非常漂亮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晋安寨中的后唐军,多次趁夜深人静想派小部队偷偷渗透出包围圈,结果每次都被契丹军犬发现,顿时一片狂吠。
契丹军立即闻声赶来,后唐军只得缩回城中,“人跬步不能过”。
后唐军夜间派出侦察敌情的“斥候”侦察兵,也无一例外都被军犬及时发现。
有时斥候人数过少,甚至直接被成群的军犬咬伤或制服。
“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犬鸣极警,终无突围者”。
晋安寨彻底成了一座死城,内外交通彻底断绝。
残酷的围城战进行了三个多月。
晋安寨中的五万后唐军完全得不到任何援助,早已断粮,人无粮马无草。
结果后唐的战马成为最大牺牲品,大批饿死,或者被饥饿的士兵当做食材杀掉。
战斗开始时,后唐军尚有“马万匹”,慢慢地“久之食尽”,上万匹战马全都死去成了食物。
契丹人被女真人灭掉之后,女真人继承了契丹细犬,同样都是游牧民族,女真人训练起契丹细犬时,比契丹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42章 军犬闻罐头,徐达的杀心
再之后,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被蒙古人所灭,这契丹细犬,又被蒙古人所训,所以契丹细犬又叫蒙古细犬。
蒙古人养犬,比女真和契丹还要厉害。
藏獒知道吧?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