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96节

  而是省一级的统考。

  注意,乡试不是想考就能考的。

  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

  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

  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

  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不能包你一定当官,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

  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

  很简单,当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

  注意,是死了,不是退了!

  所以如果在明朝去参加某位官员的追悼会,看到某些人在门口探头探脑,面露喜色,要不是和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举人。

  现在知道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会发疯了吧。

  换了你也可能会疯的.

第106章 在科举的难度面前,高考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在乡试里,获得第一名的人叫做解元。

  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好了,等你考中举人,终于走出了省城,现在向京城出发,为了当官,向前冲!

  现在你已经是举人了,那么请你打好包袱,准备好笔墨纸砚。

  明年二月将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

  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

  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你们中间挑选三百人(可能有变动)。

  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

  要想当进士,还要再过一关。

  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那么下一关是什么?

  别急,先说要如何才能走到下一关。

  它不是仅仅靠考试就行的。

  这其中要经历的艰辛,太多太多了。

  首先就是科举考试的考场。

  当时的考场可不是今天光线明亮的教室,还有一大堆家长,在外面抱着各种好吃的等你。

  科举考试的考场叫做贡院。

  其实从其结构环境来看,也可以称其为牢房。

  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可以估计一下录取率,知道有多么残酷了吧)。

  这些房间,都是单间。

  有人可能觉得单间很好。

  莫急,我来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单间。

  这种单间叫做号房。

  长五尺(1.6米),宽四尺(1.3米),高八尺(2.6米)。

  明白了吗?

  估量一下,就能感觉到,这其28实就是个笼子。

  考生在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和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还有马桶。

  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睡觉,连拉屎撒尿都在里面。

  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然而,就是这样的艰苦环境下……

  在那盏孤灯下,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

  我们的先人满怀着报国的理想(不要杠这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大部分参加科举的考生,一开始都是有理想的人),用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妙笔生花的文章。

  就这一点,就值得后人尊敬。

  后世高考的难度在科举考试的难度面前,就跟小孩子家家一样。

  后世只是智力的比拼。

  但古代科举,是体力,毅力,智力等等全方位的比拼。

  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每一个经历过这场考试的人,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掌声,不仅是那些成功者,也包括那些失败者。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

  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

  内容主要是‘策问’。

  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

  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

  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

  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也就是解元、会元、状元!

  如果到了这里,还榜上有名,那么恭喜你,你将会被派任官职。

  不过不要期望过高,因为分派的官职都不高。

  经历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以及千军万马的厮杀,你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

  离县太爷还远着呢。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当官了。

  科举考试不但是获取官位的方法,也是读书人追求荣誉的途径。

  对他们而言,状元就是他们的目标。

  虽说文无第一,但第一是人人都想要的。

  状元也是人,凭什么不是我?

  事实也是如此。

  但状元虽很难得,三年才有一个,产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

  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连中三元!

  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为万人景仰!

  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

  这是真正的地狱难度。

  必须保证考全省第一。

  然后在会试中考全国第一。

  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

  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够,必须反应快,长得比较帅,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

  所以要得到这一称号要有大运气,祖坟上岂止是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山。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一千多年来,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三个人。

  分别是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两人。

  一千多年,才出了十三个人,相当于百年才出一个,知道含金量有多高了吧?

  这些人绝对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陆涯并不打算改变这些考试的残酷方式。

  他要做的,只是改变考试的内容。

  能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还能考出好成绩的,真就是妖孽了。

  而能成为拔尖前三的,就更是妖孽中的妖孽。

  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地狱难度里杀出来的人,哪怕是废材,也绝对要比温室里养出来的人才好用得多。

  陆涯要借助民众这种对科举的狂热追求和积极性,修正读书人的思想,发扬格物之学。

  如果废除科举,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大,甚至可能弄巧成拙,给读书人带来恐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得不偿失。

  所以不废科举,而是要扭转读书人的思想,引导他们考该考的内容。

  最典型的例子,就可以参考唐朝。

  唐诗如此绚烂,千古留存,不就是因为唐朝科举重诗词,不重八股吗?

首节 上一节 96/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