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04节

  萧然摇摇头,赵匡胤也不行。

  赵匡胤气魄差汉武帝太多了。

  霍去病叹了口气,“终是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啊!”

  “二十三岁之后,我就被迫放弃北伐想法了...”辛弃疾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不觉已经浑浑噩噩度过四十载了!”

  “先生,可是被称为词中之龙,大宋存词最多的将军。”萧然说了一句。

  “一生武将梦,却入文人书,辛老弟,这大宋配不上你,去大汉吧!”霍去病直接邀请。

  萧然神情古怪看了看霍去病,没有说话。

  辛弃疾也很激动,也想有一个汉武帝这样老板。

  很快辛弃疾冷静下来了,“霍大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已经老了!”

  “有志不在年高!辛老弟,这不是问题!”霍去病继续说道。

  “我是大宋的人,现在太祖回来了,我想为大宋而战。”

  “虽然大宋很不堪,比起汉唐来很屈辱,但是很多人依旧没有放弃他,还在缝缝补补。”

  霍去病起身,“先生大义!”

  辛弃疾对着霍去病微微一礼,“见到霍大哥,三生有幸,此生足矣!”

  “来喝!”萧然倒满酒杯。

  古今之交,令人唏嘘。

  时光如风,匆匆而过,将辛弃疾与霍去病相谈甚欢。

  两位风华绝代的英雄,一人以笔墨抒发忧愤,一人以剑锋青云,铸就辉煌。

  他们在时空交错之处相遇,展开了一幕幕意境深远的对话。

  天色微亮,晨光洒落在这片繁花盛开的山野之间。

  辛弃疾登上山巅,远眺神州大地,心头涌起无限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轻叹一声:“独我将心事,独有魂与星。”

  这人的心气,真乃不凡!

  跨越千年转瞬即逝,忽然耳边传来马蹄声,一位英俊的青年扬长而来,英气勃勃。

  来人正是霍去病。

  辛弃疾不禁为之一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此刻,辛弃疾才体悟到,霍去病的威名已久,两者相遇,当双剑合璧,斩断对人生的质疑。

  “请教同道,何以同生于吾辈?”辛弃疾向霍去病发问。

  霍去病面带微笑,缓缓开口:“世间之人,宛如星辰般璀璨。只要你敞开心扉,迎接自然的灵感,有些东西便婉转而至。”

  霍去病他的话语如一杯琼浆玉液,琴音悠扬,抚遍辛弃疾的心弦。

  “如月下秋霜,景色惹人醉,只要身心静美,即是虚心入世。”辛弃疾回应道。

  辛弃疾明白了,唯有心境的洗涤,才能沐浴于诗意的殿堂,享受诗意的奇妙。

  不能困扰于人情世故,应与天地一同韵律,放空心灵,邂逅、长笑。

  雪白的月光洒在寂静的山顶,霍去病站在一棵古老的槐树下,饮酒自斟自酌,心中的世事如梦,仿佛躲藏在每一滴酒中。

  霍去病的眼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灵光,仿佛在回忆那些曾经的征战岁月。

  辛弃疾缓缓而行,手持琵琶,一袭青衫,温文尔雅,却又带着一股不屈的豪情。

  他看着霍去病,轻轻唤道,“霍大哥,你醉在月光下,我则醉在诗歌之中,我们都是醉人,只是醉在不同的世界。”

  霍去病微微一笑,举杯邀之:“辛老弟,你是诗人,我是武人,我们虽然醉在不同的世界,但都是醉在华夏的大地上,这足以让我们成为朋友。”

  辛弃疾点点头,开始弹奏起琵琶,声音如泣如诉,如饮独酒的霍去病一样,都带着无尽的悲凉。

  他低声吟诵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霍去病听得默然,酒杯在手中微微颤抖。

  他的心被辛弃疾的诗句所触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死与荣辱,看到了自己在战场上的壮志与悲壮。

  这就是诗人与武人的交流,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感悟,对世界的思考。

  二人在花海中穿梭,灵感滋润心灵,诗与剑魂彼此碰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霍去病尔后提起手中长剑,一招一式流光溢彩,仿佛开启了剑与文化的交融,令人叹为观止。

  萧然默默看着这俩人,没有打扰两个人世界。

  辛弃疾默然片刻,略去了一丝犹豫,用诗语表达他的感慨:

  “人如颗仗击地雷,一怒冲冠复何在?千志而枳两股愁,一捻一笑连三载。”

  诗中有激情,诗外有豪情,正如在诗意中,辛弃疾发觉自己与霍去病一样,光芒耀眼。

  当他们开始思考文化的底蕴,霍去病如风中之杨柳,轻轻拂过辛弃疾的凡尘思绪:

  “言之凿凿固局限,不如阐释文化之精神。”

  他的声音在花间回旋,如同风吹花落,尘土被吹散,留下纯粹的美感。

  最终,辛弃疾与霍去病告别。

  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时代,但透过文化的桎梏,寻找到了彼此的共同之处。

  他们的相遇,是诗意的邂逅,更是两位英雄的心灵交汇。

  时空轮转,他们的对话成为永恒。

  在萧然的心灵深处,辛弃疾与霍去病牵手共舞,他们化为永不褪色的花朵,永远绽放。

  这是萧然没有想到的。

  离开前霍去病没有再邀请辛弃疾去大汉,霍去病了解辛弃疾了。

  辛弃疾不可能离开大宋。

  辛弃疾对萧然微微一礼,希望赵匡胤早点来,辛弃疾担心自己时日无多。

  辛弃疾在生命最后几年,还想为大宋出力。

  

  事物只有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才能体现出其美感。

  站在舞台上,舞者才能翩翩起舞,展示自己的柔美,歌喉,音乐技巧等。

  站在演讲台上,才能宣传你的思想,发表你的议论。

  站在教室里,才能教书育人。

  若不然,空有一身本领,也是一筹莫展。

  霍去病、辛弃疾。

  从名字来看,他们都是远离疾病的人,以健康为根本。

  他们的人生,都有过叱咤风云的一段时间,还特别有才华,但是结局却大不一样。

  霍去病顺势而起,辛弃疾郁郁而终。

  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将军卫青去攻打匈奴。

  此后,他屡立战功,成为了匈奴人的克星。

  看似骁勇的匈奴人,对霍去病佩服得五体投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霍去病过世后,被封为景桓侯。

  汉武帝他调来铁甲军,为他送葬。

  遇到汉武帝,霍去病是幸运的,得到霍去病,汉武帝同样是幸运的。

  南宋时的辛弃疾,出生在济南。

  祖父在金国当差,但是他时刻都记得,自己是北宋人。

  祖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往南望,说“我们是宋人”。

  如何才能让家乡变成南宋的土地?

  辛弃疾有了反金的主张。

  他常常想起霍去病,挥笔写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满腔热血的辛弃疾,抓住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的机会,在后方聚集了一群不满金人压榨的年轻人,奋力反抗。

  他们想和南宋一起,南北夹击,让金主败亡。

  当辛弃疾去南宋联络时,他的队伍里出现了叛徒张安国。

  虽然起义不成功,但是辛弃疾仍旧奋力一步,带着五十多人,冲入几万金兵的圈子,活捉了张安国——一战成名。

  宋高宗对辛弃疾大加赞赏,但是只给他一个文职。

  从骨子里,高宗是害怕打仗的,需要求和的。

  不管辛弃疾如何上书求战,都石沉大海。

  1207年秋,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去——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遇到赵构秦桧这些人,不幸的不仅仅是辛弃疾。

  宋朝的土壤注定两宋的文人没办法和大唐的比较。

  萧然感触良多,回到家里。

  ......

  现代

  看到萧然,安庆公主李丽质和上官婉儿起身,“小郎君!”

  “哥,你怎么怎么好像有心事啊!”安庆公主拉着萧然胳膊坐下。

首节 上一节 404/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