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76节

  朱翊钧也持着慎重的态度道:“沈掌柜,镖局可开,火器不可,就是冷兵刃也需备案,你还是换个条件吧。”

  沈海林长吁了一口气,也没有丝毫失望,想了想道:“黄河数次改道,现今山东地面有不少盐碱地荒芜,那就请陛下划拨些给我们恒丰钱庄吧。”

  杨俊民闻言眼睛不由一亮,银子没有,但是这种不成庄稼的盐碱地可不缺。

  这赏赐的银子终于有了着落!

  金銮殿上,沈海林提到山东盐碱地之后,杨俊民灵感被激发,将大量荒地、盐碱地、山地等等一股脑塞向恒丰钱庄。

  除了给予补偿的盐碱地,什么天津北方的低洼水泽地、湖广地区的丘陵地、荒谷地、山陕高原地、几乎是在地图上画个圈就统统给了恒丰钱庄。

  虽然是荒地,但是区域之大,一下子就让恒丰钱庄成了除皇帝之外,天下最大的地主。

  杨俊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由恒丰钱庄承担用于赏赐的70万两银子。

  沈海林脸上是一片难色,但心中却是狂喜,他极力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奓着胆子与杨俊民讨价还价。

  户部又将塞外驿路的运营权,滦河航运运营权、海河除运河段运营权、辽河运营权,鸭绿江运营权,北京香山、西山地域都给了恒丰钱庄。

  朱翊钧起初就没有想有着让国库出赏赐的银子,因此早就有安排,能够取得些补偿就好,只是没有料到补偿竟然会如此丰厚。

  虽然在朝廷的官员们的眼里,这些土地、河流不值一提,但是在朱翊钧眼中这些都是宝贝。

  而且这些地方早就纳入朱翊钧的开发规划,即便这次朝廷不给予这么多补偿,朱翊钧还想着出钱购买进行开发,没有想到这一次一步到位。

  大明灭亡的原因很多,什么小冰河气候、流民问题、吏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皇帝能力的问题等等。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经济基础可是影响上层建筑的。

  总结下来就是投资渠道狭窄无序,消费不足。

  大明在后世留下了窖银帝国的名号,为什么?

第222章朱元璋朱棣降临,审判万历皇帝!

  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的土地情节,让没有了投资方向的勋贵官员仗着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

  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免于向国家缴税的权贵阶层,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钱缴税,国家财政收入大受影响。

  国家赤字后,只得向农民加税,税赋过重,让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地主、富农、自耕农纷纷破产,民越少税越重。

  国家财政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朱翊钧一边赚钱,一边筹谋着开发投资渠道,大栅栏肇端,然后陶然亭项目、京畿水田改造项目,到现在的塞外筑城项目。

  这些项目的开发,足足拉动投资1000万银子以上,可以说京师勋贵的银窖为之一空。

  这些投资拉动了各项产业的发展,整个北方都展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原本流民遍地的景象早就一扫而空。

  原本被收拢起来准备进行京畿水田改造的流民,开始在恒丰钱庄的组织下,出塞筑城。

  陕西、河南、湖北这些距离京师较远的省份已经接到朝廷命令,收拢流民、失地农民送往京师,沿途物资粮食由恒丰钱庄保障。

  投资说完,再说说朱翊钧在消费方面的布局。

  百姓消费能力较低,而且主要集中于衣食方面。

  朱翊钧打造了毛纺产业链、羽绒服产业链、皮革产业链,批量的产品几乎以成本出售,为的就是惠及百姓。

  朱翊钧赚钱的目光放在了有钱的阶层,尤其是勋贵阶层。

  服饰方面,打造了一批奢侈品品牌,头戴紫金梁、身着锦衣轩、足登瑞和升,已经家喻户晓。

  每个字号都有数个品牌,覆盖高中低端,面向各个阶层,当然这个低端可不是普通商品,面对的是中产之家。

  吃喝方面,太白居、山海阁、状元楼、稻香楼、四海居等等已经初见规模。

  这些酒楼随便一个席面就够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上等的席面已经超过千元,即便这样每家天天人满为患。

  在朱翊钧的推动下,京师的高端酒楼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现在不但京师,南直隶、苏杭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布局了不少。

  住的方面,开发陶然亭,现在虽然还在建设中,但是陶然亭已经售卖一空。

  随着京畿水田改造,后世颐和园位置沿昆明湖能建设不少避暑的庄园,又能大赚一笔。

  行的方面,四轮马车技术已经成熟,产量大升,不但可以供应京师,已经开始陆续朝其他城市供货。

  南方多河流,朱翊钧购买的清江船厂打造了一批高端的画舫、快船等,已经占领了江南的高端市场。

  还有一些奢侈品,如望远镜、座钟、金银饰品等等。

  通过这些投资和消费,朱翊钧慢慢的渗透到帝国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的提升着自己的影响力。

  通过本次筑城、赏功问题的解决,朱翊钧要让文官体系形成一种意识,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就找恒丰钱庄,让钱庄成为文官心中的依靠。

  当恒丰钱庄成为帝国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大明经济血脉的巨擘,自己的太子之位便水到渠成,到了那时,一切的阻碍会被摧枯拉朽一般碾碎。

  当朝会的消息传到塞外的时候,朱翊钧率领大军已经退到后世赤峰市地区,军营外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

  人多力量大,赤峰城的地基已经开始动工,周围的山中不时传来爆破声,那是开山取石。

  刚刚搭建的炉子冒出炙热的火焰,金铁交鸣声在空旷的大地上传出去很远,那是融兵铸犁,铁匠们干劲十足。

  远处枯黄的草地上冒起一阵阵蓝烟,那是在烧荒,准备开垦良田。

  望着这一副盛世升腾、繁华如景的画面,朱翊钧不由豪情满怀,这是万世之基的跬步,对于他来说是人生的一小步,但是对民族来说却是一大步。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华夏占据了中原肥沃之地后,面对苦寒荒漠之地,放弃了扩张,这是农耕文明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安土乐天是农耕人最大的生活渴望,难以产生强烈的创新和开拓的欲望。

  农耕经济决定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土地的占有和利用,当最大限度开疆拓土之后,往往会选择维持现有的成果,而不是将帝国无限扩大到少回报和无回报的区域。

  朱翊钧的这次成功,可谓扭转了观念,这些原本在他们看来的苦寒之地,是有大量财富的。

  而且一旦四城建城,商业发展,粮食自给自足,参与建设的人获得极大的回报,那么无处可去的资本会怎么样?就是用膝盖想也知道结果。

  其实官员中有没有知道的,绝对有,只是他们极力在掩盖,为的就是独吞利益,而为了保住利益,会拉拢官员极力鼓吹不能要这些苦寒之地。

  最典型的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海防、塞防之争。

  没有左公何来后世的新疆版图。

  国人应该庆幸历代都有这样真心为国为民的脊梁,才让煌煌中华5000年传承不断。

  九边的将领、山西、山东等等的商人哪个不是靠口外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能愿意让渡这个利益吗?

  不能,他们通过走私获得了巨额的利益,但也供养出了大明的掘墓者。

  现在朱翊钧的行动打破了这一切,让这些利益不再为哪一个独享。

  让所有愿意的人参与进来,结果势必会培养出一头獠牙巨爪的猛兽,一直向北向北。

  一旦交通技术发展起来,交通的阻碍不在,那么一个北达北冰洋、南达印度洋的三洋国家势必会屹立于世界东方。

  朱翊钧扭头对郑安平道:“各家的人都到了没有?”

  郑安平道:“京师的各家早就到了,南直隶那边接到的消息较晚,还需要一段时间。”

  “京师的人早就等不及了,现在正四处考察,等着咱们的拍卖会。”

  朱翊钧点点头,笑道:“不急,这帮勋贵可都黑得很,如果咱们急,怕是就卖不上价格了。”

  郑安平闻言也不由大笑,道:“对了,公子,开平卫参将刘家辉的人找上门来。”

  朱翊钧挑了一下眉毛,问道:“是哪个勋贵推荐过来的吗?”

  郑安平摇头:“不是,是他自动找上来的。”

  朱翊钧觉得名字耳熟,又想不起来:“刘家辉?怎么有那么一点印象。”

  郑安平道:“在宣府的时候,开会时候有来。”

  朱翊钧皱着眉头仔细回忆,良久才道:“想起来了,就是那个不怎么言语的矮个子。”

  “对,就是他。”

  “他派人来何事?”

  郑安平笑道:“公子要建开平城,他开平卫参将能不急嘛!”

  朱翊钧闻言恍然大悟,开平卫可不是撤销而是内迁,所以开平卫参将职位当然会保留。

  但是内迁后,大家都挤在宣府,没有了自己的防地,上边又是督抚,又是总兵,开平卫参将的尴尬可想而知。

  现在朱翊钧重建开平城,开平卫参将岂能不来跑关系,撞撞钟,恐怕朝中最开始的筑城之论,也少不了他的手笔。

  开平城地处前线,除了仿生产建设兵团以外,势必得有一批专职的战兵,否则朱翊钧也不会放心。

  近期事情繁多,朱翊钧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现在人家找上来,朱翊钧就得将此事提上日程。

  草地上匆匆搭建起高台,高台前一排排用木头和篷布搭建的小木棚,各家勋贵的代表依据爵位的高低排满了前排。

  宫中贵人、大裆的族人代表占了第二排,各家勋贵、文武官员私下里推荐的商帮、投诚的部族酋长、头人占了三四排。

  后面则是听到风声,过来碰运气的小商帮、或是有钱的土财主等等。

  朱翊钧坐在高台后面幕帘中,静等着大戏开场。

  锣声敲响,沈海林走到台上,朝着各方拱了拱拳头道:

  “在这里,老朽代各位东家欢迎众位的捧场。”

  “大家想必已经都收到了这次拍卖的详单,老朽就不再多说,不过拍卖开始之前咱们说说察汗塔塔尔部遇袭的事情。”

  察汗塔塔尔部海其德赎回了青壮,高高兴兴的赶着牛羊赶往新牧地,却不想被右翼明安部偷袭,损失惨重。

  海其德只带着不到一千青壮返回赤峰。

  当时朱翊钧就无语了,自己将察哈尔打残,兵锋正盛,威名远扬,这得多铁的脑袋还往上撞。

  朱翊钧让郑国泰带着神机营前去追击明安部。

  这件事情发生不久,各家勋贵派出的人手已经有所耳闻,现在听到沈海林提到这个事情,不由有些骚动。

  沈海林大声道:

  “前日,郑总兵已击破明安部,斩首700多级,俘虏2000人,鞑虏头目明安被生擒,带上来。”

  郑安平穿着重甲,将一个魁梧中年蒙古人推了上来,正是鞑虏酋长明安。

  沈海林道:“明安,你可知罪?”

首节 上一节 476/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