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57节

  嘉定用兵,政府发行纸币竟达一亿四千万贯。

  绍定五年,流通量竟达到了二亿二千九百多万贯,会子的滥发与贬值已经到了极端严重的境地。

  赵昀亲政后虽然采取了一些秤提的措施使会子有所稳定,但是此时的南宋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家财政处在破产的边缘。

  不得不依靠滥发会子以救一时之急,饮鸩止渴的后果是滥发的会子变得如同废纸一般毫无价值。

  在政治上看,主和不得民心;从经济上看,物价上涨,会子贬值不得民心。

  史弥远用人也有问题。

  他以宣缯、薛极为肺腑,王愈为耳目,盛章、李知孝为鹰犬。

  专擅朝政,权倾内外。

  薛极与胡榘、聂子述、赵汝述,是史弥远最亲信的人,人谓之“四木”。

  李知孝与梁成大、莫泽,为之排斥异己,不遗余力,人称之为“三凶”。

  廷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梦昱等都遭窜逐。

  绍定四年,宋军击毙叛将李全,论功行赏时,将士求赏欲望甚高,朝臣也认为应赐以高官厚禄。

  史弥远却道:“御将之道,譬如养鹰。

  饥则依人,饱则飏去,曹彬下江南,宋太祖未肯以使相与之。

  况今边戌末撤,警报时至,若诸将一一遂其所求,志得意满,猝有缓急,孰肯效死?”

  因此,有功将士只得到有限的赏赐。

  宋朝重文轻武十分严重,有很多武将都得不到自己应该有的赏赐。

  明明拼死保卫边关,到头来却比不上那些纸上谈兵的文臣。

  说到这,萧然看了一旁的赵匡胤一眼。

  这重文轻武的来历就是由他来的,但是当时还没有严重到如此地步。

  本来重文轻武,是为了稳定朝堂,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手中有兵权从而谋反。

  但是到后来,文官的势力越来越大,导致武将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

  赵匡胤似乎看明白了萧然眼神中的意思,有些尴尬的转移了自己的视线,然后说道:“这史弥远倒是一声顺遂了,明明是个奸臣,竟然也得到了善终。”

  “史弥远掌握朝廷,说是只手遮天也不为过了,只不过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差点翻车。”

  听萧然这么说,赵匡胤有些惊讶的问道:“竟然还有这种事?”

  萧然点头,“不过他倒是挺聪明的,竟然也转危为安了。”

  晚年时,史弥远想在家乡找一块好墓地作为归宿。

  不料竟引出一场风波,几乎使他遭受灭顶之灾。

  相传,史弥远为找墓地招集许多风水先生,最终看中了阿育王寺这块“八吉祥六殊胜地”。

  史弥远觉得很合心意,便下令在那年八月中秋节后拆寺建坟。

  正当阿育王寺和尚听到这个消息,急得如同热锅蚂蚁,阿育王寺方丈更是六神无主,此时有个叫师范的小和尚说他有办法能保护寺院。

  师范得到方丈允准,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一个月黑风大的夜晚,在城门、宫墙、大街都贴着这样一张诗单:

  “育王一块地,常冒天子气;丞相要做坟,不知主何意?”

  临安百姓对史弥远早已怨恨,见了诗单后便纷纷传言:“史弥远要霸占天子气,要谋皇篡位了”。

  消息传进皇宫,赵昀素知史弥远为人,过去他一手遮天帮他坐上了皇位,如今也难保史弥远不会篡皇位。

  便把史弥远宣进皇宫,查问此事。

  史弥远也怕赵昀翻脸,不光富贵保不住,怕还有灭九族之祸。

  于是,赶紧撒谎道:“臣的坟墓早已做在东钱湖大慈山了,诗单无中生有,望万岁明察。”

  这样一来,阿育王寺被保留下来,史弥远的坟墓也真的做到东钱湖大慈山了。

  赵匡胤冷哼一声,“他倒是机灵。”

  萧然深以为然,“要是不机灵,他也不可能当这么久的权臣了。”

  赵光义也跟着说道:“到时候,非要将这个史弥远杀了不可!”

  萧然点头,“别忘了,还有丁大全,虽然说这人执政没有多久,就因为被弹劾过多,被赵昀弄死了,但是这也证明,他有多么令人愤怒了。”

  丁大全出身低微,他的妻子更是城里女婢。

  这样的出身,使他养成了一种见人总摆出一副想讨好的谦卑态度,不过他的心里更有一种远大而宏伟的打算。

  他极力讨好当时倍受宠信的理宗内待卢允升、董宋臣,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不久他由萧山尉升职为大理司直、添差通判到饶州。

  这一来,丁大全终于“扬眉吐气”了,他的谦卑,他的和顺都一扫而空了,脸阴得总象马上就要下雨。

  他为了进一步荣登要职,开始施展诡计排挤诬陷朝中的大臣。他的目光首先对准了董槐。

  董槐是嘉定年间的进士,嘉熙年间曾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的流民,成绩十分显著。

第314章赵匡胤震惊了,还能这样玩!

  淳祐年间,任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整肃军纪、加强训练。

  淳祐六年,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

  宝祐三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纪为急务,这样一来便得罪了许多人,更引来无数妒忌和猜疑。

  丁大全知道自己入朝以来,并无半点可以在人前夸耀的政绩,想凭劳而苦干压董槐一头比登天还难,想推倒董槐只能暗地下手。

  宝祐三年,他先上疏弹劾董槐功高震主,特权谋私,图谋不轨。

  奏章呈上去,他急不可待地盼理宗立刻下旨罢董槐的相位,等到半夜不见动静,丁大全没了耐性,竟穿戴整齐调隅兵百余人,持刀露刃地包围了董槐的府第。

  以台牒驱迫董槐出来,董槐并无思想准备,听丁大全声嘶力竭地叫唤,就出来了。

  众隅兵一拥而上,围住董槐,丁大全假传圣旨,命董槐随去大理寺,想借此恐吓董槐。

  一行人出了北关,丁大全又命人弃了董槐,高呼几声散了。

  董槐缓步走进接待室,过了好久罢相之旨才传下来。从此丁大全更加目空一切,倨傲非常。

  听到这,赵匡胤不由自主的“嘿”了一声,“不愧是他们两个狼狈为奸,竟然都敢假传圣旨?!”

  其实萧然也搞不懂,这两个人胆子是真的大,丝毫不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发现。

  也是,当时的赵昀满心只有吃喝玩乐和理学,哪里会顾及那些呢。

  “当时赵昀又不管事,朝堂上可不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也正是从这之后,丁大全越发的嚣张起来。

  弹劾董槐之后,丁大全又任用袁玠作九江制置使。

  袁玠这个人贪婪而且苛刻,他主管向当地渔湖土豪收纳税银,因丁大全督促得十分急迫,他就拘捕了一些渔湖土豪残酷催逼。

  结果惹怒了众人,这些渔人竟背弃大宋,把所有的渔舟都用来援助北来入侵的敌兵,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威胁。

  太学生陈宗、刘黻、黄铺、曾唯、陈宜中、林则祖等六人优阀上书要求,罢免了大全。

  当时的台臣翁应弼、吴衍都是丁大全的鹰犬,他们钳制太学,颠倒黑白,最后竟贬逐了陈宗等六人。

  宫外丁大全与马天骥专恣用事,壅蔽上听;宫内阎贵妃信得宠爱,理宗无心理会朝政。

  朝野上下岌岌可危,有人在朝门上题写了“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八个字。

  无奈朝廷上有许多人都是丁大全的党羽,他们官官相护,丁大全毫不为此担惊受怕。

  开庆元年,蒙古军队攻打鄂州,中外震动。

  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丁大全隐而不报,以致战事日益转向不利,蒙元帅兀良哈得由云南入交趾,从邕州攻广西破湖南。

  丁大全才上报理宗,宋理宗如梦初醒,不知所措。

  中书舍人洪芹上疏:“丁大全人如含沙射影之鬼蜮,行如穿箭之道,引用凶恶,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扰乱朝纲。臣乞陛下将其罢官远放,以伸张大宋王法,谢天下黎民。”

  侍御史沈炎、右正言曹永年相继上疏罢免了大全。

  监察御史朱貔孙也进言:“丁大全奸诈阴险,狠毒贪残,假借陛下的声威钳天下百姓之口,依仗陛下所赐的爵禄笼天下财路干一己之身。”

  监察御史饶虎臣也指出了丁大全的四大罪状: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

  理宗大怒,罢免了丁大全,命其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镇江府,即而再削其官。

  景定元年,理宗下诏任他为中奉大夫。

  大臣们一致建议再将他贬到边远之地,诏送南康军居住。

  次年,监察御史刘应龙请皇帝再向远发配丁大全,于是理宗又追削两官,移至贵州四练使。

  丁大全贼心不死,与贵州州守淤翁明在酒桌上商议暗造弓矢,通谋蛮夷以图不轨,被朱禩孙告到朝廷,再移置新州。

  太常少卿兼权直告人院刘震孙又上疏请求把丁大全发配到海岛。

  令将官毕迁“护送”丁大全到海岛,舟过藤州,挤之于水而亡。

  丁大全这个人不仅专权自恣而且贪财好色。

  当年,他任淮西知州时,淮西总领郑羽富甲吴门,丁大全见财起意,欲结交郑羽,郑羽深知丁大全为人,婉言相拒。

  丁大全恼羞成怒,竟令台臣卓梦卿弹劾郑羽,然后抄其家,吞并了郑家的财产。

  还有一次,他请人为媒为他的儿子丁寿翁求一当地颇有美名的姑娘为妻,女家应诺。

  后来,丁大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那位姑娘体若惊鸿,美若西子,竟惊得魂飘魄散,于是决定自己要娶她为妾,把儿子扔到了脑后边,一时为知者所耻笑。

  丁大全一生作恶多端,误国殃民,寡廉鲜耻,贪财好色,可谓“五毒俱全”。

  可他在宁德任职期间,还发生过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是与百丈龙的一段传奇故事。

  百丈龙潭地处万山之中,人迹罕至。

  虽然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有祈雨活动,但不为境外人士所知。

  它之所以扬名于世,正是因为潭边龙亭上一副对联的积极影响。

  而这副对联的作者,正是丁大全。

  丁大全祷雨百丈潭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明何乔远《闽书·卷之三十一·方域志》:

首节 上一节 557/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