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06节
萧然轻笑一声,“当然是没区别,但是尽管这样,赵扩甚至还有十个老师在教导。”
赵匡胤不解到:“这是个老师都没能教会他什么吗?”
萧然也十分无奈。
“不能怪人家教的不好,这十个人可都是一些有大才能的人,只不过是赵扩理解不了罢了。”
赵光义问道:“这样的人,怎么能处理好政事呢?”
萧然点头,“赵二叔,你还真就说对了,要不为什么说他无能呢。”
“当时他的老师之一彭龟年都手把手的教他了,他还是不懂。”
在赵扩即位不久,群臣的奏疏就因得不到他的及时批复而堆积如山。
于是彭龟年建议他,让负责进呈奏疏的通进司把奏疏开列一单,皇帝阅后,在单子上注明需要亲自过目的部分,其他的就可交由三省、枢密院处理。
这样,处理奏章的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显然,对自己这位学生的天分,彭龟年深有了解,因此他干脆附上了单子的格式,以便宁宗能够照葫芦画瓢。
但这番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导,不知道赵扩是真看不懂,还是嫌麻烦,最终没有采纳。
凡是大臣的奏章,他一律批“可”,倒也省去了不少时间,只是害得臣下们大费脑筋。
“人家两位大臣的奏折针锋相对,结果他大手一挥,两个都同意了,下面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赵匡胤不满的说道:“这岂不是在拿政事当儿戏?”
萧然笑道:“还不止呢,就连上朝的时候也是能把人气个半死。”
当时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卫泾,曾经描述了他亲眼目睹的宁宗上朝情形:
“陛下每次面见群臣,无论群臣所奏连篇累牍,时间多长,陛下都和颜悦色,耐心听取,没有一点厌倦的样子,这是皇帝谦虚,未尝有所咨访询问,多是默默地接受而已。”
虽然这证明了赵扩的耐性很好,但这并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
他既没带脑子也没带嘴,只空带了一双耳朵去上朝,大臣们的论奏听完了就完了,既不表态,也不决断,进奏者已经口干舌燥,最后却仍然不得要领。
萧然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被那几个老师给教的烦了,不想要受管束,他竟然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御笔。”
赵匡胤疑惑道:“这御笔是什么意思?”
萧然解释道:“御笔就是由皇帝在内宫批示奏折,不经过三省等中央决策机构,直接下达执行。”
赵匡胤皱起眉头,“这三省岂不是相当于虚设,还如何为皇帝提出一些建议啊?”
萧然也不是很理解赵扩的想法,明明自己就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却偏偏不想听话。
“可能就是因为赵扩总是不懂,所以彭龟年等人自然多次教导的缘故,赵扩不耐烦,所以干脆就想了这么个主意吧。”
赵光义摇了摇头,“这样的政策,弊病实在是太多了。”
萧然点头,“谁说不是呢,传达御宋代杂剧图笔必经宦官和近幸之手,如果皇帝是精明强干之君,尚不致酿成大患,但赵扩却是个理政能力不强的皇帝,滥用御笔只能为权臣专政制造可乘之机。”
赵匡胤也说道:“到时候大臣勾结宦官和后宫,或对御笔的批示施加影响,或在御笔的传达过程中上下其手,更改御笔,甚至假造御笔,代行皇帝之权,岂不是朝堂就由那些人做主了?”
萧然赞同的说道:“你说的可不止是猜想,历史上还真就是这样的,要不然后期史弥远能那么嚣张的伪造圣旨么,还不是因为赵扩。”
赵匡胤愤怒的说道:“怎么又是这个史弥远。”
还没等萧然说话,赵匡胤就恍然大悟一般的说道:“是了,史弥远可不就是从这个时候才崛起的么。”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
赵匡胤当即便拍板道:“这人不能留,扼杀在摇篮中最好。”
这话萧然是赞同的,与其等到他惑乱朝纲,不如现在就罢去官职,还能留他一命和被他害死的人的命。
赵光义则是问道:“那赵扩如此,就没有朝臣劝谏吗?”
“当然是有的。”萧然说道,“但是赵扩不听啊,或者说他听不出来。”
“毕竟当时人家都直接嘲讽他了,他也看不懂。”
在一次内廷宴会上,一名伶人扮演买伞的顾客,他挑剔卖伞者,说雨伞只油了外面:“如今正(政)如客人卖伞,不油(由)里面。”、
这分明就是在以谐音暗指政事不由内(宁宗)做主。
可观剧的赵扩却懵然不晓何意。
见赵扩这个样子,权臣自然是有恃无恐,更加肆意妄为了。
萧然嗤笑一声,说道:“之前说是不是把人当傻子骗的时候,都是在反驳人家的话,现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大臣和赵扩倒是正好。”
第388章赵匡胤无语了,哭笑不得!
赵匡胤有些不解的说道:“我记得赵扩登基,还是由大臣们拥立登基的啊,当时赵惇不是被迫退位吗?”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这怎么了吗?”
“那他就没有重用拥立他登基的大臣吗?”赵匡胤问道。
“有,怎么会没有。”萧然说道,“当时韩侂胄和赵汝愚都是拥护赵扩登基的功臣,赵扩在一开始也确实重用这两人,但是他们的观念不合,所以自然两党相争了。”
赵匡胤气愤道:“怎么又是这些朝臣拉帮结派!就不能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吗?!”
萧然摇了摇头,“怎么可能呢,谁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呢,谁不想往上爬呢,想要往上爬,自然就要巴结权臣了。”
赵光义则是说道:“那赵汝愚和韩侂胄这两人又如何呢?”
萧然想了想,说道:“这两人自然都不是什么大奸臣了,只不过相比较赵汝愚,韩侂胄更在乎权势,所以便打压赵汝愚一派的人。”
赵匡胤问道:“那赵扩这个性子,他听了谁的话?”
萧然说道:“当时韩侂胄可以说是遍地党羽,赵扩又识人不清,导致御史台能劝谏的人全是些有私心的,所以赵扩自然是听了韩侂胄的话了。”
说到这,萧然没忍住,笑了一下,才说道:“说来你们可能不相信,赵汝愚被罢免的原因真的十分可笑。”
赵光义疑惑道:“有多可笑?”
萧然说道:“赵汝愚被罢免,是因为韩侂胄说,赵汝愚也姓赵,有一个同样姓赵的右相,于江山社稷不利,就这样,赵汝愚就被罢免了。”
赵匡胤一时无言。
“你确定就只是因为这个吗?”
萧然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因为这个。”
赵匡胤摇了摇头,“真是可笑至极!”
赵光义也说道:“当丞相和他的姓氏又有什么关系?”
萧然耸了耸肩,“那谁知道呢,反正韩侂胄是这么说的,赵扩也信了。”
赵匡胤则是说道:“我怎么记得韩侂胄后来的结果也不是很好啊。”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韩侂胄最后也被史弥远害死了,甚至还是被用棍棒打死的。”
赵匡胤感叹到:“可能这就是一报还一报吧。”
萧然说道:“但是韩侂胄也不算亏,当时他控制了台谏的人,朝堂上可以说是他的一言堂了,只要和他作对的,都遭到了贬谪,就连朱熹,彭龟年等人都逃不过。”
说到这,萧然叹了口气,“当时事情闹得很大,韩侂胄还将理学贬为伪学,也因此被学习理学的人骂了一辈子,而这一系列的事情,就是庆元党禁了。”
当赵汝愚罢相后,韩侂胄向赵扩荐用自己的亲信,掌握实权。
他还说理学为伪学,以此打击理学人士。
韩侂胄手下的人,还弹劾赵汝愚,称其放任伪学泛滥,并有十项不逊之罪。
萧然摇了摇头,说道:“当时赵汝愚就已经被贬了,结果他这么一来,赵汝愚因此又被贬到永州。”
说到这,萧然有些同情赵汝愚了。
“当时赵汝愚在途中因病在衡州停留,衡州守臣钱鍪在韩侂胄指使下,对赵汝愚百般窘辱,致使其暴病而死。”
赵匡胤叹了口气,“这赵汝愚还真是有些令人唏嘘啊。”
萧然点了点头,“谁说不是呢,本来官至右相,他也不是什么贪官污吏,反倒是一个十分廉洁和忠心的忠臣,结果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赵光义则说道:“当时被贬的人有不少吧。”
萧然点了点头,“对,确实不少。”
赵光义有些疑惑,“那他就不怕被报复吗?还是说韩侂胄有自信自己能一辈子待在这个位置上?”
萧然笑着说道:“他当然也会害怕了,但是害怕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的韩侂胄可十分嚣张。”
当时宰相留正因曾与韩侂胄不睦,就被刘德秀劾以“引用伪党”,罢相贬出朝廷。
韩侂胄又提拔沈继祖为御史,通过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
赵扩遂免去朱熹的一切职务。
在韩侂胄的示意下,刘三杰入宫奏对,称伪党已演变为逆党。
韩侂胄也表示认同,赵扩遂下诏严禁理学。
萧然说道:“也正是因此,韩侂胄可以说是被理学士骂了一辈子,最后还和秦桧一起被列在奸臣传里。”
赵匡胤想了想,说道:“虽然这韩侂胄确实有些奸臣的意向,但是倒也不至于为害家国。”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把韩侂胄列到奸臣传里面,确实是有失偏颇。毕竟史弥远那种人都没被写进去,韩侂胄之所以被列入到奸臣传里面,就是因为他将理学说成是伪学,逆党。”
赵光义说道:“韩侂胄如此嚣张,可以说是想要掌控朝堂了,这样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他的亲信也未曾劝他?”
“当然是劝了的。”萧然说道。“当时党禁的主要推动者京镗去世了,韩侂胄也逐渐放开了对党禁的管控。”
再加上当时张孝伯声称“不弛党禁,恐后不免报复之祸”,陈景思亦劝他“勿为已甚”。
最终,韩侂胄还是建议赵扩解除伪学之禁,并追复赵汝愚、朱熹等人的官职。
被列入“逆党”的健在者,如徐谊等,皆得复官。
庆元党禁也至此结束。
赵匡胤说道:“这身后之名又有什么用呢,说白了,也是赵扩无能。”
萧然点了点头,可不就是赵扩无能么。
但凡换了一个认真一些的皇帝,也不可能不知道韩侂胄的所作所为到底有多离谱。
不说别的,就只说他以赵汝愚的姓氏,就能将赵汝愚罢免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他究竟有多么不懂事了。
萧然严重怀疑,赵扩处理政事的方法,就是赞同哪一方的大臣多,他就听哪边的,完全就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能力。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