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13节
萧然也说道:“可不是么,而且姚崇生性也十分洒脱,令人很有好感。”
李世民看着萧然道:“你要是这么说,那肯定就是有什么事情了。”
萧然点头,“自然是因为一些事情,我才会有这样的评价了。”
姚崇曾问紫微舍人齐浣:“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
齐浣道:“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
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意思是说姚崇只是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不因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而暗自懊恼,只欣喜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认可。
可以说是知足常乐了。
李世民说道:“这样的人才能长命百岁啊,我突然有些好奇,他活了多少岁?”
萧然伸出手,比了两个数字,说道:“七十二岁。”
比姚崇活的久的不是没有,但是七十二岁也是一个长寿的年龄了啊。
李世民又问道:“那张说呢?”
萧然算了算,说道:“六十四岁。”
李世民突然笑出声,说道:“这他也还是没比过啊!”
萧然也觉得有些好笑,他已经想好了,等到去李旦那里见了他们二人之后,一定要将这件事情告诉他们。
也不知道张说会不会起的翘胡子。
李世民说道:“其实经过你这一番说来,我倒是对这姚崇有些好奇了,他和李旦也是有着共通之处啊。”
萧然点点头,“确实,至少他们两个在权利和地位上都不是十分看重,姚崇尽管身居高位,位于宰相,但是却十分节俭,他这一生,不成贪污一笔一墨。”
“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李世民大手一挥,说道:“这是好事,不过这上朝总归是不方便,不就是一个宅子,赐他一个就是了,怎么他们这么吝啬,连一个宅邸都舍不得。”
萧然说道:“哪里是舍不得啊,除了皇室中的人,还有有爵位的人之外,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赐房子呢,何况谁也想不到姚崇身为宰相竟然没钱啊。”
萧然的话语突然一顿,转而说道:“其实也不能说没钱,要不然他死的时候那些珍宝器皿也不会有了,姚崇不能说是困苦,只不过是不富贵罢了。”.
第555章武则天的酷吏严刑!
说到这件事情,萧然突然想到,武则天还曾赐给他千两白银呢。
李世民有些疑惑的说道:“莫非是他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
萧然摇了摇头,“不过是因为他说的一番话罢了。”
李世民更加不解,“莫非他所说的话,让武则天十分欣赏?”
萧然想了想,说道:“这么说的话,其实也差不多吧,毕竟当时姚崇的那一番话,可以说是救了不少人。”
听萧然这么说,李世民更加有兴趣听了。
“那你倒是说说,他说了什么?”
萧然说道:“当时有很多的酷吏,滥用私刑,屈打成招,成为了许多人手里的利刃,时间长了武则天自然就感受到了不对劲了。”
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
姚崇进言道:“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
被问之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死,如今酷吏诛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是稍有谋反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
武则天大悦道:“以前的宰相都顺从周兴等人,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于是赏赐姚崇白银千两。
萧然带着笑意看向李世民,说道:“他这一千两白银,得的轻松吧。”
李世民则是说道:“轻松,也不轻松,表面看来仿佛不过是一番话语而已,但实际上,他的这番话可是另许多人幸免于难啊。”
毕竟要是真的追查起来,牵连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就像是姚崇说的那样,一旦他们想要翻供,那就相当于是将自己之前说的话全部推翻,那岂不是又要被逼问一番?
到时候还要经历一番酷刑,甚至连本来没有被牵扯进来的人,也要被刑讯逼供。
而姚崇有胆量将这样的活计揽下来,并且用一家百口的性命做担保,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李世民突然开口说道:“如此看来,武则天对他确实不错。”
萧然点点头,“刚才我说,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的时候,姚崇也有参与,但是当百官都为唐朝复辟而相互称庆的时候,只有姚崇哭泣不止。”
李世民挑了挑眉头,问道:“他就不怕李显因此责怪他?”
毕竟大家都在庆祝将武则天推下高台,庆祝李显登基。
而姚崇却在这个时候大哭,那岂不是说明他不愿意让李显登基吗?
萧然说道:“你说的这个事情,张柬之当时也问了他。”
当时张柬之对姚崇道:“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恐怕您从此要大祸临头了。”
对此,姚崇的回答是:“我长期事奉则天皇帝,现在突然辞别,感到悲痛难忍。我随你们诛除凶逆,是尽臣子本分,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如此一来,倒算是我没有白白看重他一次。”武则天的声音突然从萧然的身后传来,把萧然吓了一跳。
随后发现出声的人是武则天之后,萧然不由自主的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武则天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衣袖,漫不经心的说道:“就在刚才,本来不过是过来喝口水而已,倒是正巧听见你在说姚崇。”
说道姚崇,武则天的的眼神空洞而悠长的看向远方,说道:“我本以为他是一个狼心狗肺的人,经过你这么一说,他倒也不完全是一个白眼狼。”
武则天说完,也不管萧然是什么反应,只是轻轻的拍了拍萧然的肩膀,转身就离开了。
萧然和李世民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李世民说道:“行了,她不过是感慨一番,你刚才要说什么就继续说吧。”
萧然一时之间愣住了,有些呆愣的说道:“我好像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李世民以手扶额,半晌后才有些无奈的说道:“随便你说些什么吧,他的政绩也好,他的人品也好,如今我对他也算是有了一两分的了解。”
见李世民这么说,萧然想了想,便说道:“那就说蝗虫的事情吧。”
蝗虫,一种自然灾害,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尤其是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一旦要是遇见蝗虫,那肯定是颗粒无收的。
甚至还有被蝗虫咬伤而导致感染去世的人。
在古代的时候,也是一大灾难了。
而最重要的是,百姓愚昧,遇见蝗虫之后,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姚崇便上奏说明,灭除蝗虫是应该的,蝗虫怕人,容易驱除田地都有主人,让他们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会很卖力,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才能灭尽。
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没有尽力,于是便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
当时,朝议鼎沸,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犹豫不定。
姚崇进言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事物的发展常有违反经典而切合潮流的,也有违反潮流而合乎权宜的。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
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
他这一番话可算是说动了唐玄宗,但是总有人像是傻子一样唱反调,甚至胆小如鼠,就比如卢怀慎。
卢怀慎向唐玄宗说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
但凡他只是觉得蝗虫是天灾,人力无法抵御,那顶多能证明他是一个十分消极的人罢了.
第556章萧然很生气,李世民意外了!
但是他后面半句话,简直就是在扯蛋。
还有违天和。
他一脚下去踩死多少蚂蚁的时候怎么不说有违天和?
而姚崇更是直接说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您。”
李世民听到这鼓掌大笑,“这话说的好!不过是消灭蝗虫,这可是对百姓有利的事,他却瞻前顾后,也不知道是在顾虑什么!莫非是亏心事做多了,所以什么事情都不敢做?”
萧然耸了耸肩,“那谁知道呢,不过姚崇虽然将他怼回去了,但是当要灭蝗虫的事情告诉了地方之后,还是有不少的阻拦。”
地方官员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
就比如倪若水就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
在萧然看来,这简直就是在排放某种气体!
还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听起来就十分好笑。
遇见事情了不想着如何解决,只想着求神拜佛,祈求老天开眼,这是最没有用的做法了。
说到这的时候萧然真的是非常生气,每次都是李世民拍桌子,这回就轮到他了。
李世民也被萧然这生气的样子吓了一跳,随后便笑道:“倒是很少见你这么生气。”
萧然说道:“我能不生气么,封建迷信害人啊!这和生病了不去看医生,而去教堂祷告有什么区别!简直就是脑子里面进了水!”
李世民有些好奇的说道:“按照你的说法,那是因为他们迷信,莫非姚崇就没有什么信仰?”
要知道,那个时候一般百姓都是有着自己心中的信仰的,像是现代一样的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还在少数。
萧然摇了摇头,说道:“姚崇是有的,而且他信佛。”
这下李世民是真的惊讶了。
一般信奉佛教的人,都讲究六道轮回,讲究一个慈悲为怀,怎么会这么“大开杀戒”呢?虽然说杀的是蝗虫,但是在他们看来所有的动物生命都是平等的。
就连蚂蚁和人也一样,杀一个蚂蚁和杀一个人没有什么区别。
姚崇这提出要灭蝗虫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信奉佛教的表现啊。
萧然说道:“因为姚崇觉得,佛在心中。”
姚崇先后两次参与造像活动,并留下了《姚元之造像记》和《极南洞造窟碑》两通造像记,在《姚元之造像记》中,他除了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外,还祈愿母亲早登佛地,并希望天下人都能领会到佛之真谛。
在《极南洞造窟碑》中,他祝愿所有姚氏亲属都能健康长大、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子子孙孙常保安乐。
他认为,佛在心中,不须外求,人之生死,乃平常之事,只要发自内心,以平等慈悲为怀,行善弃恶,即获福报。
也就是说,没必要修建什么寺庙,你心诚的话,自然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更进一步的解释就是,好人有好报。
这个好人的评判标准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了。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