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21节

  李世民点点头,放心下来,随后说道:“没事就好,你的身体也还算是硬朗,对了,听说你在京中还没有房子?”

  听到李世民提这个,姚崇有些尴尬的说道:“这,也不能说是没有吧,总是有地方住的。”

  李世民说道:“你好歹是个宰相,平常也不能太过吝啬,虽说不赞成肆意挥霍,更是不能受贿,但是该花还是要花啊,不然岂不是全都被你那个败家子给败活了?”

  听见李世民提到自己的儿子,本来被姚崇忘到身后的事情再次浮上他的心头。

  看着姚崇明显是带着怒气的样子,李世民说道:“行了,既然没什么事,你也先下去吧。”

  姚崇一听,连忙告退。

  等姚崇离开后,萧然突然问道:“你说,姚崇会怎么教他的孩子?”

  李世民摇了摇头,这是人家的家事,他怎么知道。

  李隆基突然说到:“明天应该就知道了,也可能一会就能传到宫中来。”

  萧然看了李隆基一眼,突然拍了自己的脑门一下,将武则天写的信给拿了出来,递给了李世民,说道:“这是武则天写给太平公主的,找人给她吧。”

  李世民又转手递给李旦。

  李旦对这封信一点的好奇心都没有,直接就让人给太平公主送了过去。

  而早就回到家的太平公主,此时正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深思。

  太宗皇帝回来了,她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应不应该继续。

  更重要的是,她如今也已经看出来了,李旦是绝对不可能把皇位给她的。

  她想要登基,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弑兄,然后再杀了她的侄子。

  而这一切,也只能在李世民离开之后做。

  而太平公主细细的回想在殿内发生的事情,发现李旦似乎有要退位的意思。

  这么一想,太平公主就坐不住了。

  她睁开眼睛,手指在桌面上不停的敲打,思索着破局之法。

  就在这时,一个侍女走了过来,双手呈上了一封信,说道:“殿下,这是宫中送过来的。”

  太平公主十分疑惑,宫中若是有什么事情,直接和她说就是了,怎么会送信来呢?

  她接过信封一看,之间上面四个大字:吾儿亲启。

  看着那熟悉的字迹,太平公主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一旁的侍女见她的表情不对,疑惑的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不对吗?”

  太平公主心神不定的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

  侍女不敢违背太平公主的意愿,连忙从屋内离开。

  这时太平公主才打开那信封。

  里面的信不是很长,而且字迹也并不十分工整,但是太平公主还是能够看的出来,这就是她母亲的字迹。

  整封信上,除了一开始的一句关心之外,剩下的言辞恳切,都是劝她不要再争,保命要紧。

  若是问太平公主真的就这么甘心放手吗?

  那定然是不甘心的。

  可是太平公主自己心中也清楚,李旦想要退位,等到李隆基登基,她再起兵,那就是造反,没有人会再支持他。

  而李隆基一旦登基,恐怕她这个处处和他作对的姑姑也讨不了好。

  最终,看着武则天写的,希望她能快乐的活过一生的话,太平公主叹了口气,将信放到了一个盒子里面,说道:“来人!”

  刚才那个侍女连忙走了进来,“殿下。”

  太平公主说道:“待我手写一封信,你去交给皇兄。”

  侍女连忙应声,然后去给太平公主研磨了。

  宫内,李世民和李旦谈论事情,将李隆基给赶走了,萧然便和李隆基一起到了后殿。

  反正李世民他们两个谈论的也不是什么大事.

第569章李隆基的惶恐!

  无非就是李旦退位的事情罢了。

  之所以将李隆基赶出来,是因为他总是插嘴,让李旦再想想。

  气的李旦让他赶紧滚。

  后殿内,萧然坐在椅子上喝茶,李隆基就坐在他对面,想了想,说道:“国师大人,你刚才交给姑姑的那封信究竟写了什么啊。”

  萧然说道:“我又没看过,我也不知道啊。”

  见李隆基因为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而有些失望的样子,萧然说道:“不过我知道是谁写的,也能猜到一点内容。”

  李隆基连忙问道:“还望国师大人告知。”

  萧然说道:“写信的,是武则天,至于内容,一会你就知道了。”

  对于萧然卖关子的行为,李隆基十分不满,但是又不敢说,只能转移话题说道:“父亲如今想要退位,可是我心中惶恐,这也太突然了。”

  萧然说道:“没有什么惶恐的,你在惶恐什么?你觉得是你逼迫他退位的?”

  李隆基说道:“在父亲的治理下,我大唐一切都好,而且,他如今才刚登基没多久,就退位,这是不是......”

  萧然摇了摇头,说道:“何必想那么多?这皇位并不是你父亲想要的,不是吗?”

  李隆基沉默下来。

  本来李旦对皇位就不是很渴求,之所以会登基,还是他和太平公主起兵之后,将李旦给推上去的。

  李隆基叹息一声,说道:“是我的错。”

  如今李旦要禅位的事情已经不可能改变了,李隆基看了萧然一样,觉得自己应该未雨绸缪,有什么不解的都问一问这个好像什么都知道的国师。

  于是李隆基便问道:“国师大人,朝中之人大半都是姑姑的人,所以我现在不说寸步难行,也很难完全的掌控朝廷,不知道国师大人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萧然笑了笑,说道:“如果你是问这件事情的话,那么过一会应该就解决了,但是如果你是想要让我给你推荐什么人才的话,我心中倒确实是有一个人选。”

  本来李隆基还在疑惑,为什么一会就能解决,但是等他听到萧然的后半句的时候,就连忙坐直了身子,问道:“是谁?”

  萧然说道:“王晙。”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我好像对此人有一点印象?”

  萧然说道:“有印象,但不多,对吧?”

  李隆基点了点头。

  萧然说道:“这倒也正常,你上一次听说他的消息,应该还是十年前,他出任桂州都督的时候。”

  此前,桂州的驻军一直依靠衡州、永州等地提供粮饷。

  王晙到任后,修筑城郭,撤去驻军,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数千顷,使百姓丰衣足食。

  后来,王晙请求调回家乡,结果桂州百姓一起上书朝廷,请求让他留任。

  朝廷闻讯后,特下诏表彰王晙的功绩,让他留任一年。

  这应该就是李隆基最后听说他的消息了。

  李隆基点头说道:“好像确实有这么个事来着,但是当时我也没有太注意,此时听国师大人提及,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

  毕竟一直以来,桂州都是靠着其他州提供的粮饷过活,而王晙能想办法改善这个境况,确实称得上是敢想敢做。

  毕竟很多地方的官员,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

  但凡要是决策失误,你可能是好心,可是最后结果不是很好,恐怕就要被降罪。

  而像是王晙这种,是从中央外放的,这样的官员在中央待过,都是外放去积累经验,为了升迁做准备的,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身上有污点。

  所以哪怕是发现了弊端,很多官员也不愿意出手。

  何况桂州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很多人也没有去改变的想法。

  王晙能积极改变,就已经和一般人不一样了。

  萧然突然说道:“吐蕃如今也不大安定吧。”

  李隆基不知道萧然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点了点头,“确实,虽然说还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是总是在边境蠢蠢欲动。”

  萧然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不如主动出击,不然过几年之后,吐蕃可就要动手了。”

  李隆基一听,连忙问道:“可否请国师大人具体讲讲?”

  这时,李世民和李旦走了过来,李世民问道:“具体讲什么?”

  萧然说道:“没什么,在说吐蕃的事情呢。”

  李世民点了点头,倒是李旦问道:“吐蕃怎么了?”

  李隆基说道:“国师大人说,吐蕃过几年就要大举进攻了。”

  李旦的目光瞬间看向萧然,萧然点了点头,“确实如此,约莫着差不多过个四年左右,吐蕃就要进攻了。”

  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总有宵小想要作乱!”

  李旦也咬牙切齿的说道:“早晚有一天要打的他们不敢再动!”

  边境一直以来都是朝廷十分重视的地方,毕竟外族可都是蠢蠢欲动,想要分一杯羹。

  有的更是在边境烧杀抢掠,当地也百姓生活的也十分困苦。

  朝廷自然是想要抵御外敌的,可是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边境大多是骑兵,中原虽然也有骑兵,但是却比不上边境的,所以等边防军到了之后,留给他们的也只有一群背影,和凄惨的百姓。

  对此,李旦是深恶痛绝,但是却找不到时机攻打。

  尤其是一直以来,内乱还没有平定,何谈对外呢?

  李隆基说道:“儿子刚才正在和国师大人谈论此事。”

  李旦双眼一亮,说道:“莫非国师大人有什么好的对策?”

  萧然说道:“我可没有什么好的对策,不过是和李隆基谈起王晙罢了。”

  李旦对于王晙的印象也不是很深,毕竟在他登基之前,他又不太插手朝政,这也是为什么在李旦时期的时候,王晙仿佛消失了一样的原因。

  因为李旦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首节 上一节 721/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