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38节

  萧然看着李昂,没忍住揉了揉他的脑袋瓜。

  这小孩可真招人喜欢。

  不但一点就透,还乖巧听话。

  李昂被萧然的动作吓了一跳,随后反应过来之后,还有点羞涩。

  毕竟他已经十一岁了,在古代来看已经是半大的孩子了,自然没有人会对他做出什么亲密的肢体接触。

  所以萧然这一下,倒是让他有点不知所措了,想了想,干脆冲着萧然笑了笑。

  看着萧然和李昂的互动,李世民心想,这是我不知道过了几辈的孙子,还是你孙子啊,于是轻咳两声,打断了两人的互动,说道:“这李愬朕也算是了解一些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萧然看向李世民,说道:“那要看你想知道什么了。”.

第598章生不逢时的白居易!

  李世民抬手就给了萧然一个爆栗,“还在朕这里拿乔了是吧。”

  萧然捂着自己并不怎么疼的脑袋瓜连连摇头,“怎么会呢,我这不是不想漫无目的的谈论,而是先问问你么。”

  不过李世民这么一敲,倒是让萧然灵光一闪,说道:“其实白居易倒是可以说一说。”

  好歹也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文豪,怎么能没有他的名字呢。

  白居易这一生颠沛流离,不但得不到重用,还屡次被弹劾,一贬再贬,实在是太惨了。

  这时,却听李昂突然说到:“对此人,我似乎有些印象。”

  萧然到并没有觉得出乎意料,毕竟白居易在这个时候确实得到过重用,因为李恒很喜欢他,但是没办法,李恒实在是太不作为了,他在皇位上,那不是皇帝,那是一块肥肉啊,是散财童子。

  当时朝廷中诡谲云涌,各方势力纷纷下场争斗,于是白居易主动要求外放。

  这一外放,他就再没能回到京都。

  想到这,萧然叹息一声,说道:“只能说,他生不逢时吧。”

  若是能有一个广开言路的皇帝,白居易的各种讽刺诗,肯定能入了皇帝的眼。

  可惜。

  白居易出生之时,就正逢动乱,为了躲避动乱,先是跟着父亲离开祖籍,父亲去世后,又跟着兄长,最终在一个乡下的村子里面定居。

  为了入朝为官,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不过好在天遂人愿,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及第后,被授予县尉一职,最终担任左拾遗。

  当时正是宪宗时期。

  唐宪宗可以说是白居易遇见的最好的皇帝了。

  因为唐宪宗很喜欢白居易的诗词,不过白居易是一个实心眼的,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

  并写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不过还好李绛并不是那些只会逢高踩低,在皇帝面前说小话的人,他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李世民开口说道:“对于这些直言劝谏的人,朕真是又爱又恨啊!”

  爱的是什么呢?是他们不畏皇权,不怕身死,只是为了能让皇帝看清自己,只是为了这个朝堂,这天下能更好。

  恨的是什么呢?是这些劝谏的人当中,总有几个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的。

  白居易和李绛还算是好的了。

  起码白居易劝谏,也不过就是写一写诗罢了,从而让你从他写的诗当中认识到,朝政也好,民间也罢,终究还有着什么弊病。

  至于李绛,他劝谏的时候大多正直,并不会直接和皇帝怒怼,而只是在谈论政事的时候说出自己的建议,若是皇帝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会指出来,因此倒也还好。

  就算皇帝被反驳了,倒也不会太生气。

  萧然笑了一下,说道:“你这是想起来谁来了?”

  李世民撇了萧然一眼,没有说话。

  李昂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想了想,还是开口说道:“太宗皇帝陛下,孙儿以后也一定会广开言路,听从劝谏的!”

  李世民看向李昂,他现在对李昂确实越看越满意。

  不管他能不能真的做到他所说的话,最起码他还有这个心。

  于是李世民赞赏的说道:“好好好,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不过了,你要知道,你虽然是皇帝,可并非神仙,而只要是人,就总有犯错的时候,那些言官,谏官,就是为了此才设置的。”

  说完,想到有一些屁事没有,什么都想要管一管的言官,李世民便又说道:“不过有些谏言不听也罢,对于谏官的话,朕并不要求你全部听从,只一点,若是他们确实是为了政事劝谏,就算说话不中听,你也不要对他们下手,可明白?”

  李昂明白了,这就是说,对于劝谏的言官,哪怕他们说的话让自己再生气,也不能杀了他们呗。

  不过这倒是让李昂有些犹豫了。

  看出他那犹豫的样子,李世民便问道:“怎么,可是有什么不解?”

  李昂点点头,说道:“太宗皇帝陛下的意思孙儿明白,可总有些言官所言之事令人费解。”

  这话就让李世民有些好奇了,“令人费解,你是指何事?”

  李昂说道:“刚才国师大人曾说到白居易,倒是让孙儿想起来了几年前的事情。”

  李世民笑着看向李昂,说道:“你如今才几岁,还知道几年前的事情?”

  倒不是说李昂年龄小就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哪怕是现在的李昂对于朝堂上的人和事都不是很了解,几年前的事情他又怎么会知道呢?

  李昂有些急了,他觉得李世民这是在觉得自己说谎,于是连忙红着脸说道:“孙儿没有说谎,是孙儿幼时曾看过白先生写的诗,结果没过多久,白先生就被贬了,当时孙儿听宫里人说,是因为他僭越了。”

  说到这的时候,李昂有些疑惑,“可他们又说,白先生没错,是那些言官瞎说,就是为了给白先生安一个罪名。”

  李昂抬起头,看向李世民,问到:“太宗皇帝陛下,那些言官所言,并非一定就是真的,这样的话,孙儿也要听从吗?”

  李世民说道:“若是你能自己分辨是非,那对于诬陷诽谤的话,你自然不用去听,甚至因此惩处那些人也不是什么过错。”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李昂才算是露出了一个笑脸。

  若是明知道对方说的是错的,你也因此很生气,却连对他进行贬黜都不行,这皇帝当得也太憋屈了点。

  萧然看着李世民教导李昂,别的不说,就这可以对言官进行惩处,就让萧然觉得舒服.

第599章李世民很生气,欲加之罪!

  要不然像是老赵家人一样的憋屈,那才是真的难受。

  此时李世民又转过头,看向萧然,问道:“你可知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时李昂到底年龄还小,也不过六七岁左右的样子,哪里能知道的那么清楚呢。

  萧然点点头,这件事情李昂一提出来,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便说道:“这件事情我还真就知道。”

  事情发生的时候正好是在差不多五年前,也就是元和十年。

  当时的宰相武元衡和还是御史中丞的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和那些旧官僚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白居易就被贬谪为州刺史。

  甚至王涯还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拿白居易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李世民冷笑一声,“可笑至极!这种莫须有的罪名竟然也敢成立?!”

  萧然说道:“人家可不管那些,都说了是诽谤,自然是瞎说的,只要能按上罪名,他们可不管什么合不合理,反正他们才是当权者,也没有人敢反驳不是。”

  “何况在这件事情之前,白居易早就写过很多的赏花一类的诗了,当时都没有人跳出来指责白居易不孝,如今就不孝了?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白居易写的讽喻诗,触动到了他们的利益罢了。”

  毕竟白居易写出来的看似是百姓的现状,但是造成这些的不还是他们这些当权者么。

  而白居易也自从被贬谪江州之后,他的人生可以说是来到了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

  李世民叹息一声,说道:“这是让臣子寒心了啊!”

  毕竟臣子一心为了国家效劳,为此甚至不惜得罪人,可是最终朝廷对他却不管不顾,甚至给了个罪名就让人被贬了,皇帝也没有反驳。

  这还让他怎么尽心尽力下去呢?

  何况当时白居易年龄也不小了,已经四十多岁了,又被贬了,哪里还能有少年人的心气,不过就是独善其身,得过且过罢了。

  李昂在一旁听着,垂下眼眸,却没有说话。

  萧然看了他一眼,注意到他的表现,看着他渐渐握紧的拳头,看起来也并不是毫无感触的样子。

  不过萧然倒也并没有点破,而是继续说道:“不过好在白居易虽然被贬,但是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后来白居易也曾被调回了中央,当时他还上书讨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过却不被采用,于是他便请求到外地任职。”

  此时白居易也是看明白了,他在朝堂上根本无法施展拳脚,这朝堂上的人都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加发达,如何有更大的权利和富贵。

  他一个人在朝堂上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还不如到地方去,这样既远离了朝堂上的争斗,也能做一些实事。

  在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后,他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

  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

  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

  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

  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李世民开口说道:“说是独善其身,这对百姓也并非不管不顾。”

  萧然说道:“他的独善其身,是指在朝堂之上独善其身,可并非是指什么都不管,当时他到了杭州之后,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

  “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这才算是解决问题。”

  李昂突然出声问道:“那些官吏为何不肯用西湖水灌田呢?”

  萧然说道:“这谁知道呢,可能西湖一直在那里,没有人这么做过,便不去做吧。”

  李昂摇了摇头,有些不解的说道:“可是如果这样的话,百姓的生活岂不是止步不前吗?”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你既然能知道这样的道理就好,是那些官员不愿意改变,只固守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见此,李昂便说道:“孙儿以后可不要任用这样的官员,他们拿着月俸却不做事!”

  李世民听了他的话觉得有些好笑,但是不得不说,李昂还真就没说错,可不就是拿着钱不做事么。

首节 上一节 738/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